阅读教学“读”占鳌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与听、说、写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读法,让学生通过读书引发、连续所有的语言训练,准确地把握词句含义,领会作者意图,理解课文真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范读 细读 议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与听、说、写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静态的文字,通过读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书面语言,也通过读而成为口头语言。这一转换,人与书的关系就发展为人与世界的关系,即由书本知识向个体精神财富转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根据教材需要,采用不同的读法,让学生通过读书引发、联系所有的语言训练,准确地把握词句含义,领会作者意图,理解课文真谛。
  一、重视教师范读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范读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学生的模仿性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适时地范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新课伊始时,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咬字正音,了解课文内容;在讲读课文中的一个层次、一个小节,甚至是一个句子时,指导他们听范读,看课文,想问题,学表达,把读和讲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学生无法根据思想内容和文字特色,准确把握某些朗读技巧时,通过教师示范性的领读,在重音、语气、声调、停顿、速度等方面进行指导,就能增强朗读效果。
  二、引导学生细读
  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第五小节时,我就拿问题开路,引导学生提一个问题,读一段书,一步一个脚印,边读边思考问题,探求答案。我在指名读后,让学生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在此基础上,从课后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入手,通过发问引读,使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情,并掌握反问句式。
  师:她一整天为什么不敢抽一根火柴暖手?
  生:她没有卖出一根火柴,擦了怕爸爸打。
  师:这时候为什么又擦了呢?
  生:她实在冷得受不了了。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女孩此时的心情?
  生:终于……
  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课文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不敢”,而以“终于”表达出犹豫后的肯定,使人活生生地感到小女孩多么可怜。一个饥寒交迫、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形象便活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怜悯和同情。
  三、指导学生议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就是学生交流的平台,读书要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也就是教师要在读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问、有反驳、有争辩。
  如学生在掌握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概括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见分歧,或遇到某些困难。这时教师一定不要急于分析,而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去交流讨论,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议读,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难点,集中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讨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读课文,在自读课文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并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自主权,就更爱读。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时,让学生先自主读,然后指名读,并让他们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前一句的语速要读得急促些,这样才能体现当时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危险情景,而大娘不顾危险,冒着枪林弹雨,送打糕给志愿军战士吃,可见她对志愿军战士比亲人还亲;有的学生在朗读时突出了“雪中送炭”一词,认为这样读才能表现志愿军战士对大娘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我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说说读得怎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读议结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再朗读这段文字时自然能够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而且学生拥有阅读的自主权,对读的兴趣更浓厚。
  以读为本是继承我国傳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读可益智,读可审美,读可怡情,当然,读更可以发展语言。因此,阅读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立人之一,一般认为他的哲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纵观他的哲学生涯,其哲学创作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拒斥形而上学。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可说与不可说”观点,在后期哲学提出的“不要想而要看”观点,一反传统哲学追根寻底的探索精神,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神秘主义和怀疑论倾向。本文通过分析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特征和对哲学的变革性展现其神秘主义的意义和缺陷。  关键词: 维特
摘 要: 古诗词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其字、词、句意等都与现代白话文存在很大的区别,学习难度大。每首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用词委婉含蓄,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国坚定不可动摇的文化遗产,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对意境的挖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本文就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挖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高中
摘 要: 学生就鲁庄公的形象分析产生分歧,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评价”的研究性学习步骤对传统分析阐明个人见解。作者认为鲁庄公非但不“鄙”,而且大智。  关键词: 研究性 鲁庄公 曹刿 鄙智  1.问题提出  我在教授《曹刿论战》一文中,学生就鲁庄公的形象分析产生分歧,传统观念认为,鲁庄公是“肉食者”,“肉食者鄙”,所以说鲁庄公是目光短浅的,“未能远谋”。但是有
讨论关于在ILC用gamma gamma到Z过程检验非对易时空能标(原文发在hep-ph/0604115).在通常时空量子场论中,由杨氏定理可知一个自旋为1的粒子不可能衰变为两个光子.但在非对易
当今时代,电子化日益深入,语文课堂增添了许多电子元素,多媒体、电子白板比比皆是,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像散文、古诗词及现代诗这类抒情性的文体,只要教师恰当巧妙地运用音乐,再配上画面,就既有利于语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有效走进文本,使课堂变得神奇和高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引入音乐设计呢?  一、音乐设计的注意点  首先,音乐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音乐的曲调必须与文章主题、情调乃至风格保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文言教学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更无法实现文言文教学深层理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汉语教学正向着实用性的方向发展。在中职教育中,这点尤为突出,因为中职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要步入社会,对于语言的学习和需求都是很迫切的。本文结合我国中职教育中汉语言口语现状,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研究,改进现有教学策略,促进中职语言口语的教育发展,使中职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关键词: 中职汉语言口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方式 教学策略  口语是最重要、最常用
目的: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样本均选取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慢性宫颈炎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样本
摘 要: 人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越来越充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学生  人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越来越充足。虽然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但常常觉得自身有许多不足之处。中国语言文字之精深并未让我惶恐,但是如何将它传播给学生,因材施教呢?这是
“诗是文学桂冠上的明珠”,我国古典诗词更是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为此,高考特地设置了诗歌鉴赏题,但每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都较低。为改变现状,可采用“读、悟、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