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防腐剂究竟有多毒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英国、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对果汁中可添加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最高限量,大陆的标准最为宽松。
  
  一次工作上的疏忽,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一批本该在大陆使用的配料被送到了台湾,台“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在对其进行例行检查中,发现配料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每公斤含2.062克,而这种防腐剂按台湾的规定不得添加到碳酸饮料中。
  同时,还有两种防腐剂“苯甲酸”、“己二烯酸”被检出,虽然这两种防腐剂在台湾允许添加到碳酸饮料中,但其含量也超过了标准。
  可口可乐自觉“冤枉”
  “该批原液并非台湾采购,是不小心误送到台湾的。而送错的配料是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地区)食品法律法规所认可的安全添加剂,但台湾地区法律不容许使用在碳酸饮料中。”可口可乐公司有关人士在解释这次防腐剂事件时,有些“委屈”。
  可口可乐方面强调,此次被查出的配料是ZERO PM原液主剂饮料配料,它是用于现调机中,比如麦当劳等快餐店所销售的杯装产品,而并非一般超市销售的零度可乐瓶装饮料。
  此次被检测出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又称尼泊金甲酯,是国际上采用的、安全有效的防腐剂,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与传统的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相比,它的防腐效果不易随pH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具有低毒、高效、用量少、抑菌谱广等特点,是内地重点发展的食品防腐剂之一。
  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告诉记者,早在1932年,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就开始被用于食品。我国是在2002年3月批准其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先后作出了这样的批准。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调味品、腌制品、饮料、糖果、啤酒等诸多食品中都有它的应用。
  其实,这种防腐剂比较安全,它在食品中的添加剂量非常微量;即便超标,只要不是大量摄入也不必惊慌。在化妆品中,化妆的女性每天吸收的这种物质,远比喝可乐时摄入的要多。
  对于另外两种防腐剂——超标的“苯甲酸”、“己二烯酸”,可口可乐公司解释,台湾检测的样本是未稀释的浓缩原液,而最终销售的产品需要稀释,稀释后浓度大概每公斤不到0.1克。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标准,中国最宽松
  “防腐剂事件”又一次曝光了中国内地在食品添加剂管理上内外有别,一些在国际上已被禁用的添加剂仍在国内使用。为什么同一种添加剂,在台湾禁用而在大陆却被认作合法?
  郝凤桐说,国际上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毒性已有很多的研究。对大鼠、兔、狗、猫等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这一物质可经胃肠道吸收、在体内迅速代谢,不会蓄积。它的急性毒性为微毒,如果让小白鼠口服的话,按体重每公斤服用12.5克也只会有半数的小白鼠致死。在慢性毒性的试验中,以5.5克/公斤作用于大鼠,并没有观察到有害作用,也没有发现致癌、致突变。
  记者了解到,各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有着严格的标准。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以对羟基苯甲酸计)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为0~10毫克/公斤体重。
  FAO和WHO规定,“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完全可以不用到食品中。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台湾不允许将其添加到碳酸饮料中了。不过,在其他一些食品中,台湾一样允许添加此物质,只是有着量的限制。
  对比英国、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对果汁中可添加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最高限量,大陆的标准最为宽松,为250毫克/公斤。而英国为120毫克/公斤,日本和中国台湾均是100毫克/公斤。
  7月19日,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称,“羟基苯甲酸甲酯”在大陆是合法使用的添加剂,没有调查此次事件的必要,其产品生产也不归卫生部管辖。
  可乐危害大于防腐剂
  由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喝碳酸饮料。可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副教授提醒,“长期喝可乐对健康的害处,要比长期摄入这几种防腐剂还大。”
  范志红说,人类吃一种食品,一定要从中得到对健康的好处,要么含有营养成分,要么含有保健成分。但可乐里除了水对人体有用之外,几乎一点有益的东西都没有。它的酸味来自磷酸、甜味来自占10.5%的糖(除无糖可乐不含糖),这些都对健康非常不利。
  以其中的苯甲酸钠为例,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可乐中的防腐剂苯甲酸盐会破坏DNA的一个重要区域——被称为细胞“发电站”的线粒体。其破坏程度甚至可以达到完全阻止线粒体的活动,令其彻底“罢工”,从而导致帕金森氏症及很多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
  2006年,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就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消息称,一些软饮料可能产生致癌物苯。
  FSA认为,如果汽水同时含有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可能相互作用、生成众所周知的致癌物——苯。早在1990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就在一份测试报告中公布了这一结论。包括芬达、美年达在内的众多软饮料,都含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能构成致癌危险。
  研究表明,可乐还会增加患骨质疏松、肾结石、痛风、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几率。有数据证明,可乐喝得越多,导致疾病的危险就越大。
  “可以说,可乐里不管是否含有防腐剂,其本身都是有百害无一利,我建议少喝或者干脆不喝。”范志红说。
其他文献
书摘:   汽油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因而早就成为武器的理想物质。其应用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时代的希腊人,也许正是神秘的“希腊火”。12世纪30年代西班牙用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关键成分就是汽油。在越南战争中,以汽油制造的凝固汽油弹臭名远扬。在阿富汗,美国人用“油气弹”摧毁了塔利班军队。    作者简介:  R·A·穆勒,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曾荣获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他是政府首席顾
期刊
我叫浒苔,别名苔条、苔菜。虽然叫“苔”,但我不是苔藓植物,而是一种海藻。分不清的人们大多以“海草”代之。其实,人们下海游泳在水中所接触的海藻,十有八九就是我们了。  我出生于今年的春天,黄海的中南部。这里沿海的滩涂都在进行海水养殖,有着充分的养料,海水中氨氮量很高,造成了富营养化,十分有利于我们的生长。加之,今年陆地周边地区的暴雨把河流、湖泊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冲入大海,我们的养料就越来越丰富了
期刊
“不妨把时间调回到2002年3月,米莉·道勒被害的那天推断一下,针对米莉被窃听的电话,大概有三种技术手段。”    永远定格在13岁的米莉·道勒、已经80岁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震惊世界的《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  如同多米诺骨牌,米莉·道勒窃听事件的曝光,产生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内的政坛要员、新闻记者、警察侦探统统卷入其中。  窃听风云引关门之灾  2002年
期刊
无论是保健性的、还是治疗性的漱口水,都不能像牙膏一样每天使用。特别是治疗性漱口水更要谨慎,以免引起口腔菌群失调或其他副作用。    身为公关顾问的Jesse,一直认为时刻保持口气的清新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但她平时并不会随身携带牙膏、牙刷、漱口杯,于是就时常准备一小瓶漱口水。一旦吃了葱、蒜等异味食物,或是抽烟、饮酒之后,她都会到卫生间将漱口水稀释、使用,好让自己的口齿变得清新。  Jesse不知道的是
期刊
稻草、木材废料等农林业废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白蚁体内的一种基因能将其高效消化,学者正试图利用这种基因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酒精。    翻开一栋木质的老式建筑的横梁,几只肥硕的白蚁正趴在上面大快朵颐。而不久,这栋年代感十足的建筑,也许就会倾塌在这些白蚁的利嘴之下。  但是,这种在2亿年前的二叠纪就出现的生物,也许不久的将来,能为人类在新能源的探索上帮上大忙。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一项“纤维
期刊
当今天下,iPhone与HTC在手机领域进行“楚汉之争”,iPad欲在平板电脑的战场上演“秦灭六国”,电脑市场依旧是群雄割据。这些互联网终端的上游也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微软、谷歌、苹果进入了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微软: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微软的windows出现的时候,电脑才开始走入家庭。它以鼠标点击的简易方式,取代了源远流长的口令输入,把黑暗的电脑带入光明。它的贡献之大、力量之强就如同三国时
期刊
喝酒后,脸是否会红是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杯酒下肚脸无红晕,那说明你可能具备了特有的“解酒基因”,这种基因只存在于东亚人群中。    “酒足饭饱”、“觥筹交错”、“借酒浇愁”……如果查查中国的成语字典,关于酒的成语不胜枚举。对于酒的热爱,中国人自古就不输旁人。  但是,文化、传统和感情,也许只是酒在中国盛行的一部分原因。近日,一项发布在《人类遗传学年报》上的研究成果,从科学的角度,为中国人爱酒提供了一
期刊
在1911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曾打捞出一只LV皮箱,虽然经过数十年海水侵蚀,外观已经走样,但是内部的物品却能保持基本完好。    奢侈品包并非“金刚不坏之身”它们同样怕水  陕西科技大学皮革专业王立新教授告诉记者,名牌包也不一定全是真皮的,制成名包的原料有可能是天然皮革或仿皮革。大众普遍认为皮是天然的,而革是加工的,其实在皮革制造业内,皮和革没什么区别,都是从动物身上剥下,以一张一张的形式加工。而
期刊
能15分钟打造出“名人”的“摄像机”,有人靠近就会自动破裂的魔镜,能发电的大脑……科学的用材和艺术的思维相结合的结果,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    “延展生命:媒体中国2011”将于本月27日亮相中国美术馆,向公众介绍国际新媒体艺术的最新成果。  这些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共23个国家,近80位艺术家的53件最新的艺术精品,将会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你可以尽情去体验
期刊
在生物界,除了像蜜蜂这样“正派”的采蜜者外,还有一些采花贼会从花冠上直接打洞进入,从中取食花蜜,吸食之后也不提供传粉服务,因此这种行为被描述为“盗蜜行为”。盗蜜行为对植物的繁殖会产生影响,导致植物的繁殖成功率降低。  长期以来科学家对盗蜜行为的研究几乎都是针对异交植物,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对自交植物的影响。因为自交的植物没有传粉者。  然而,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永平研究员和段元文副研究员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