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终艺术:意未尽思无穷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为,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入,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课终艺术。
  每一堂成功的课,都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以便对教学起到概括梳理、画龙点睛的作用。完美的课终艺术会产生“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完善深化新授的内容,激发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的知识,以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一、课终艺术的背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1~2分钟注意不稳定;其后20~30分钟学生进入注意力最佳状态;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教师应当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注意力再次反弹,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规律和方法。一般优秀的语文教师,结课时不是草草收场,不是书到临尾渐渐松,而是课了事未休,课终情更浓,课结智不停,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延续至课外。
  结课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但目前有许多在职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者疏于研究,一节课下来,或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或老生常谈、落入俗套,或牵强附会、随意性强。有的甚至把课时挤得满满的,以致“溢”出课外;有的则多余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无事可做。这些无疑会冲淡一节课所学内容,长此以往还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自然谈不上结课艺术。其实,一节课结尾该如何收束,应讲究艺术,需潜心研究。
  二、课终艺术的概念
  课终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沟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课终艺术就是将这一环节艺术化,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无穷的回味,余音绕梁,让学生的思路在美的享受中延伸,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
  三、课终艺术的原则
  课终不应是草草收场,书到临尾渐渐松,也不应把课时挤得满满的,更不应多余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无事可做。课终的完美收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应紧扣教学内容,使每个环节,包括课终的设计都是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做到与导课相呼应,贯彻整体性原则。
  二是延伸性原则。课终艺术的极终目的是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有限延伸到无限,让课尽而思不断,语尽而意不断。因此,教师设计的课终问题、总结的结课语言都要遵循延伸性原则,这样的课终才能称之为艺术课终。
  三是适宜性原则。课终艺术要把握好适时和适度两个方面。现实中,部分教师终结课程有以下弊病:有的听到铃声便戛然而止;有的超前结课,空等下课;而有的又兴致勃勃,打结课持久战。好教师应巧妙安排课终,不能戛然而止,也不能拖沓冗长,而应适可而止。
  四、课终艺术的方法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探讨课终艺术,发挥课终的导向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关注问题设疑研讨
  “问题是积累和发展知识、思维和方法的原动力,是产生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催化剂”。问题意识应始终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使语文学习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多样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提倡的是一种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为此,课终可将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程序,诱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执教《错过》(苏教版九年级)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这篇文章对于阅历不深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便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和“如何将错过转化为掌控”这两个主要问题之后,对课终进行了这样的问题式设计:“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人生犹如一次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哪,关键在于美好的风景和心情’,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广告词的理解。”本来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不是很深入,正是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深处。
  2.探究比较迁移衔接
  教材的编排往往先后有序,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任何教学都不宜孤立进行。教完某一课时,就要为过渡到下面的课或进行课外阅读作好铺垫。特别是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家的作品,总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引导学生对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既可以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准备,也可以给学生以有关知识的准备,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突破原有固定的思路,拓宽思想视野,并获得正确的结论。
  比较可以是相同、相近的,也可以是相对、相反的,比较的角度、内容也因文章、作品的不同而多种多样。一种是将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作比较,如鲁迅《呐喊》小说集中的多篇文章,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就可发现鲁迅从青年时代到“五四”时期思想发展变化的线索。另一种是将同题材的文章作比较。例如,二十年代,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南京秦淮河,分别写了两篇题目相同的记游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篇文章比较着读,就可以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还有一种是将不同国籍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两出戏剧进行正反比照着读,就会发现,同是反映男女爱情的故事,却表现出东西方文化观念以及其他方面的显著差异。这里有很多值得探索、研究的现象。“有E匕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区分正误、是非、高下、优劣、雅俗,可以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阅读能力。
  3.深化升华提炼主题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教师的职责就是“荡水”、“击石”,去努力唤醒学生心中的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记叙了他自己在地坛公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写自己,写母亲。作者身残后,长期耗在家附近的古园里,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园子里的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古园的荒芜冷落正是他悲苦命运的烘 托。起初,他苦闷、绝望,好几次,想到死,常常“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经过长期深沉的思考,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于是,他用笔写下“这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有蜜蜂、蚂蚁、瓢虫等小生命,活跃其间,给予他生命的感悟。当我们谈到六个“譬如”,透过夕阳的余晖、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秋风里落叶的味道,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这样,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感悟史铁生笔下地坛的一草一木,在课终即可点化出主题:史铁生从没有路的地方自己碰撞开一条路,这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启发。天无绝人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可走。史铁生截瘫了,但是他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命运使他的内心体验更加细腻,更加深切。同样,每个人只要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都可以碰撞出一条路,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这样既揭示了课文的主旨所在,又能将课文所揭示的事理与现实的需要紧密挂钩,自然地叩击学生的心弦,抓紧时间去阅读语文课外读本《我与地坛》的选读部分,进而激发他们在今后人生旅途中不断登攀,永远进取,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4.拓宽领域延伸扩充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不在教师讲得如何,而在于能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实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学习比从规则中学习来得容易。”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能力和本领。因此,提倡学生课终走出教室,突破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语文素质的捷径。
  例如在《(呐喊)自序》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尽管文中叙述了鲁迅先生过去的某些经历及思想感情的演变,但要透彻地了解他从青年时代到“五四”时期思想发展的线索就很难了。为此在结束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引导他们主动地去通读《呐喊》,了解作品全貌。再如学生阅读某篇课文或某一段落文字时,可要求他们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作出补充增添,并在内容情节、层次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有所变化。这无疑会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充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发学生的广泛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让学生不断从新的天地里汲取养料。
  5.拓展思路启迪思维
  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新课改向课堂提出的新要求。语文课如果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思路就会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主动适应时代的这种新的要求,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过去传统的教法,是把知识喂进学生的大脑;而当今的素质教育,是把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语文课的字、词、句固然是知识,但是字、词、句知识发生的过程和方法也同样是知识,同时掌握与运用这些字词句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知识。因此,教知识、教过程、教学法才是真正科学而完整的教育。为此,教学中在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教师可在课终时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这对于提高其能力,发展其智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教师在《明天不封阳台》(苏教版八年级)课终时,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实录如下。
  师:本文所表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个是自然与人类生存的物质关系,另一个是同学们意识到了但是没有表述出来的,那就是自然对人类精神的意义。有一位美国的生态哲学家叫罗尔斯顿,他说过一句话,请一位同学来读。
  (幻灯片呈现,学生朗读)
  森林和土壤、阳光和雨水、河流和山峰、循环的四季、野生花草和野生动物——所有这些从来就存在的自然事物,支撑着其他的一切。——(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
  师: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和生命的支撑,还在于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撑。康德有过一句伟大的格言:“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她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她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他向我们表达的是人从自然中感受到的精神熏陶。课文中稚气未脱的儿子把一片草地当做自己的伊甸园:作者和他的朋友们来到大草原会激动地趴在地上大喊“我回来了”:诗人冯至看到翩翩飞来的条子会由此翘望精神的家园……都是这种熏陶的具体表现。自然不仅是人类科学的源头,也是诗的源头,是哲学的源头,是宗教的源头。人类精神的成长是永远也离不开自然的。作者不封阳台,实际上也就是希望人类的心灵有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啊!
  这个环节的设置,将文章的主题从表层的环保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大自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6.温故知新展开想象
  想象是作者对自己心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整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阅读教学中也是写作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从定题、选材、布局到创作方法的选择,始终离不开想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思结千载”,“视通万里”。当然,我们说的想象,绝非是脱离实际的想入非非,而是在对生活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去“寂然思疑虑”(《文心雕龙·神思》),把各种素材在大脑中去粗取精,据主题需要而重新组合,从而进行创作活动。因此,想象又是温故知新的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想”。
  如学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后,课终可结合“天宫一号”上天,引导学生想象百年后的太空美景并进而思考,中学生必须具有怎样的聪明才智才能创造科学的明天等相关问题。语文课中大量生动的描述,可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这是创造想象展开的基础。而幻想,则只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未来所进行的一种想象。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念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引导,抓住阅读材料中最能“借题发挥”,“见仁见智”的地方做足文章。比如教学小说《孔乙己》,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祝福》,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可安排学生揣测,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教学《药》改写夏瑜的故事,把暗线写成明线,作者未到过现场,这主要靠推测来进行再造想象。
  一位教师在《项链》一课将结束时设问:“莫泊桑认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假如项链没丢,或丢了以后发现钻石是假的,那么玛蒂尔德的结局该会怎样呢?一串项链能成全她进入上流社会吗?项链丢了,你认为该喜还是该悲?”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因下课铃声而行将关闭思考的闸门再次打开,引起学生进行种种猜想、判断,产生了“课虽完而思不断”的效果,无疑是出彩的课终。
  廊角飞花、青萤流醉,什么不能引人人胜?破茧初生、落叶归根,什么不能让人沉醉?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好的开头和过程之外,结尾也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环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结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尽、意犹未尽之感。不打句号的课,哪怕下课时还留有一大堆问题,只要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自主解决,只要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探究中增强探究的能力,不断形成和积累着经验,这才是真正体现当今素质教育所需要的语文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2016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大家对于作文的争论也偃旗息鼓了,但从阅卷的结果看,今年我省的作文质量整体不容乐观,平均分不足40分,可以说是相当糟糕。  跟2015年相比,今年作文材料由文字表述转化为漫画,难度稍微有点加大,首先你得看懂漫画,然后确定立意。但不管材料形式如何变化,其实质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对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考生能够正确把握漫画主题,知道这跟教育有关,既然不偏题、不跑题
现行教育管理制度规定小学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中年级不超过半小时,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如今的学生作业负担普遍较重。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以为是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谈谈三点想法。  一要“下猛药出重拳”,最好“斩草除根”以免“春风吹又生”。尽管上级三令五申为学生作业减负,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师总是有“办法”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填得满满的。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具有极大的伸缩性,真正实施
在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要求小组进行有效学习,并合理科学的划分小组,精心的设计学习任务,教师积极指导并参与合作,在最后给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地处风光秀美、政通人和的人和镇。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早已在人和大地生根、发芽、开花。根据这一地域特色。荣成三十五中早在2008年
排污许可证制度设计,可以采用以排污许可证整合环境法律制度的思路,落实经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后获得的方案,作为发放排污许可的条件;将“三同时”验收并入排污许可;将环境信息
1防洪形势原阳黄河河道是在长期输沙的过程中淤积塑造形成的,河床普遍高出两岸地面.是典型的“悬河”河段。由于河道开阔,其间沙洲棋布,中常洪水时水流散乱.河势变化无常。属于典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红层找水”由专业水文地质队在红层缺水地区开展浅层地下水资源勘查,无偿为群众钻设机井,主要解决我市严重缺水地区农村分散农户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近1/5的学生未能达到基本的最低技能水平。此外,来自处境不利的社会与经济背景的学生,其成绩较差的可能性比一般学生要高出2倍。公平性和包容性的缺失可能导致学业上的失败,这意味着平均有1/5的年轻人在高中毕业之前退学。  针对这一现状,近日OECD发布的一份题为《教育公平与质量:支持弱势学生和学校》(Equityand Quality in Education:Supporting
市级相关部门:为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2)7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发布实施,被称为环境监测工作三十年来最重要的里程碑。这是国务院办公厅继去年《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后,再次就环境保护一个专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