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孩子们”:课外补习会带来负向情绪吗?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两期数据的因果推断

来源 :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关注中国大陆中学生课外补习参与及其负向情绪生成的因果关系.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两期数据,借助工具变量等方法来化解内生性偏误,在量化层面上回答了课外补习参与"是否致郁"以及"使谁抑郁"等问题.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其一,课外补习参与对中学生的情绪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致郁效应",但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家庭背景占劣势的较低阶层的子女当中,而家庭背景具有优势的较高阶层的子女对此类负向情绪有更强的抵御能力,表现出了"心理免疫"的现象;其二,本文从"情绪调节"的角度入手,对"致郁效应"的阶层异质性做出了进一步解释.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课外补习参与可能具有的健康不平等意涵.
其他文献
理性化在韦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韦伯对行政领域理性化(即官僚制的出现)的论述并没有像对经济领域理性化(即资本主义的诞生)的分析那般细致和系统,尤其是韦伯没有如揭示资本主义精神背后的加尔文宗教义那样,揭示官僚制的宗教伦理基础.通过重返被韦伯视为理性官僚制典型的普鲁士官僚制于17—19世纪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路德宗虔敬主义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普鲁士官僚制精神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从官僚化的价值伦理角度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进行补充.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个具有浓厚社会理论色彩的寓言.鲁滨逊的故事不只是欧洲社会形式变革的产物,也是西方文明扩张的产物.在笛福看来,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写作,《鲁滨逊漂流记》也表达了他对时代与政治的思考.笛福借助鲁滨逊的航行来展示他对时代的观察,揭示远洋贸易对殖民地的奴役,批判海洋帝国在根基上的不正义.荒岛上的鲁滨逊是一个隐喻,旨在呈现生产与秩序的自然法则,展示财富与文明的自然基础.通过对文明与野蛮习俗本源的追索,笛福也消除了它们之间的对立,将其纳入连续而统一的历史进程.在笛福的历史视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自
本文在中国教育资源市场化的背景下,探究了初中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效应异质性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启示.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发现,从同质性效应来看,参加课外补习对于提升初中生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但参与课外补习的倾向性影响其效应异质性.课外补习有助于提高倾向性处于中间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表明课外补习受益学生大多来自学习成绩中等的普通工薪家庭.对于倾向性较低的大多数相对弱势的家庭和倾向性较高的少数优势家庭而言,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表明,中国教育领域的市场化变革和相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