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回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期间,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从前期的坎坷摸索到现在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其发展历程,指出了中外合作办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教育资源 质量保障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此,笔者回顾总结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继续发展的历程。
  (一)合作外方总体水平稳步上升。
  从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来看,主要是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影响合作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合作外方教育资源水平。世界上许多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是以合作外方教育机构的资质来衡量合作外方的教育资源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刚兴起的时候,那些进入国内市场,被批准合作办学的国外教育机构办学资质参差不齐。通过调查发现,来华进行合作办学的国外二、三流大学很多,一流大学相当少。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999年以来连续扩招,国内高等教育供给扩大了,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及教育发展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仍然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国内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但当时国内大学对外学术交流比较少,造成国内大学对国外大学的办学情况不甚了解,容易引进一些办学资质不高的国外大学;同样,国外大学对国内大学的办学情况也比较陌生,国外一流的大学不敢贸然来华合作办学。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中外大学之间学术交流日渐频繁,政府提高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准入门槛,国内合作方加强了对国外教育机构的鉴别。因此,国外合作方的总体办学水平稳步上升。虽然不排除有些国外院校来华合作办学是为了扩大生源和影响力,从而获得经济上的高额回报,但从整体来看,大多数国外院校来华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增进学术交流、加强双方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合作。为了保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促进其更好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抓好准入关,做好对国外院校的资质审查;国内院校也应选择那些在专业上能优势互补、或强强联手的国外院校进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的合作项目做大、做强。
  (二)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早期,规模较小,有些项目甚至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办学硬件方面,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硬件设施缺乏,如缺乏独立的实验室等。办学软件方面,突出体现在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有两种课程引进的倾向:首先是教材全盘引进,没有经过本土化过程,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不适合以我国高等教育消费者为主体的中外合作办学;其次是引进缺乏实质性,也就是说引进的东西只不过是改造国内同类同层次院校的培养计划,与合作办学的初衷不一致。更为突出的是师资队伍问题,专职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而且外籍教师比例较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外方对合作办学的投入不足。虽然本期双方合作很好,外方担心在下一期的合作中得不到中方的支持及通不过中方政府部门的审批,所以外方不愿在前期投入太多。现在,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合作外方对长期合作办学充满信心,各项与教学有关的软硬件都配备到位。最能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特征的是教材和师资,教材的引进已形成完备的体系,学生使用的教材基本符合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标准;专职教师队伍趋于稳定,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在逐步增加,外籍教师的比例得到显著提高,多数中外合作办学已初步建立起体现合作办学特征的教学管理体系。为了使中外合作办学更好地发展,中外合作双方应共同努力,积极为合作办学创造更好的条件,彼此都应尽最大可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把合作办学建设好,努力创建优质中外合作办学品牌。
  (三)专业设置趋向合理,科技含量得到重视。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发展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对于引进国内急需、国外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予以鼓励。教育部也多次强调,中外合作办学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但从学科整体布局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开设了较多投资成本较低的专业,如外语、经济、工商管理、外贸等,我们急需合作的农业、医学、工程、生命科学等领域,则专业设置不多。上海市2004年数据显示,“合作项目高科技和尖端学科领域的合作不多,约80%左右的专业集中在文科领域”。[1]根据近年来上海发布的人才需求来看,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重点发展新材料、能源环保和生物医药等行业,因此要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以前较少设置这方面专业的原因在于:第一,中外合作办学太过“功利”,设置的专业都是一些投资成本小,回报率高的专业。第二,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优秀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失,导致无法开设那些国内急需的课程。第三,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比较薄弱,缺乏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现在,为了减少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适应当地未来发展需求的专业,努力做到毕业生适销对路。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加强了对新开设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训,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完善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另外,国家在政策上也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引导,做好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这两部法规文件政策导向的核心是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后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再次强调中外合作办学“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能力建设的政策导向”,进一步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要重点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和优质教育管理资源。   对于一国的教育而言,其优秀的文化通过课程予以传递,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会在课程中得到反映与体现。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引进教育资源的关键在于课程。优质课程资源与优秀教师、优质教育品牌等其他要素是紧密相连的。真正优秀的教师应体现为开设或开发优质课程的教师,真正优质的教育品牌应表现为优质的课程品牌,教学设施等硬件要素的引进也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另外,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学习与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有益成果与成功经验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大有裨益。因此,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优质课程资源的引进。
  优质教育管理资源的引进是非常重要的。优质教育管理资源包括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管理制度。我国同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教育管理的差距。就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对优质教育管理资源的引进。
  三、综述
  总体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国内大学参与跨国高等教育交流机会的增加,国内大学迫切希望与高水平的国外大学进行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优化国内教育资源,带动本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国内院校在考察国外院校的同时,国外高水平的院校也在考察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慎重找寻合作办学的伙伴。刚建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规模普遍偏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任何事物都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只要牢固树立“质量是办学生命”的理念,就一定能够创立优质的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并发展壮大。至于专业的新科技含量较低,这一问题已经有所扭转。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也要逐步调整并丰富起来,不少合作办学机构已经意识到合作办学要与时俱进,他们不再满足于现状,合作双方正在逐步提高合作程度、档次和水平。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支持,所以合作办学首先要立足当地,开设当地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大批急需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优秀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不仅能促进国内合作院校相关专业的发展,而且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国际化战略视野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经过市场的检验,优胜劣汰,对于那些优质的中外合作办学品牌,要靠中外双方共同维护,促进其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今后可在政府的牵头下,引进一些在各层次和领域比较有名的国外院校,如在学术研究领域,可引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国外名校与国内名校合作办学,共同在双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并加强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在技术应用领域,可引入国外相应的专业院校,双方加强在技术应用领域的合作,共同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急需的人才。
  只要政府、社会、中外合作双方共同重视合作办学,合作双方牢固树立“质量是办学生命”的理念,中外合作办学就一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兴德.关于加快发展上海教育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
  [2]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2006[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董秀华.上海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未来发展透视[J].教育发展研究,2002(9).
  本课题是2013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B13051)《心理疏导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翼”模式研究》的资助项目。
其他文献
这几年,无锡市广播电视的改革和发展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进展.1994年,全局的节目管理、技术管理、音像管理、经营创收均被省厅评为一等奖或先进单位.
<正>坚持科学主民决策,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
自2000年3月~2006年7月,笔者共收治臀大肌挛缩症患者23例,均为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者,全部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7~25岁,平均11.2岁,大
[摘要]IT项目的发展领域日益扩大,其市场竞争力也日益加大。我国对IT项目的开发管理往往不依据客观现实为主,而是根据项目经理的个人主观判断来对其作出断定和决策,所以IT项目成功运用的案子只在少数,其生产效率低下且价高,不能适时适量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本文就通过对IT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风险管理的方法,以此来达到预防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IT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管理对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之一.而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切生理学中的理论都来自实验.因此,生理学实验教学关系到学生对生理学知识
历史和现实又一次赋予我们解放思想的光荣使命,这就是:在继续推进渐进式改革的同时,对力求稳定的思路做出新的调整,即把工作重点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
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的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上网的利与弊
以聚乙稀醇(PVA)水溶液为溶剂,采用液相法制备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采用XRD、Raman以及AFM分析了退火温度与涂层厚度对ZnO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ZnO薄
一、在两个转变中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我国未来15年两个转变走向可以用8个字概括为“加强宏观,搞活微观”.从外贸领域来看,这一领域的体制转变就是要加强政府对外贸的宏观管理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理解性教学理念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其以理解为目标的理性精神,张扬师生的生命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的发展方向。口述历史以理解性教学理念为指导,将理解性教学的生成性主题、理解性目标、理解性实作和行进中的评价运用于高中教学中,促使口述历史教学向着更全面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口述历史教学 理解性教学 目标导引 评价促进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