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罪与罚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发生在一个关押刑犯的监狱,因地板是绿的,就被称为绿里。奇迹是一个人,一个死刑犯,他是上帝的恩宠,虽然长得让人难以恭维,但是他会魔法,能让死老鼠复活,能让肿瘤患者痊愈。他能够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也就可见他的人生之旅会有多么痛苦。上帝是被活活钉死的,而他因为一次救人未果,反被当成了杀人犯投进监狱,最终被执行死刑。整部影片的线索就是围绕着奇迹在绿里监狱中与坏人殊死搏斗,与好人共同结盟抗击黑暗势力而展开的。在绿里监狱E区中,每个囚犯就代表着一种人格,而他们所反映出的人性美丑则与影片的主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在赎罪,有的人依然在犯罪。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他们人生的意义以及人性的罪与罚。
  一、 丰富的视听元素烘托象征含义
  一部好的电影并不是让所有人都能从自身找到共鸣而产生认同感,也不是让观众都去赞叹它华丽的技巧与包装,而是能够引起人们自身由内而外的思考,让观众思考人性的美与丑、地位的平等与生命的意义。《绿里奇迹》就是采用倒叙的方法,以主人公的回忆内容为线索,运用大量富有流动美的镜头语言却又朴实无华的台词来表达剧情的精神实质。尤其运用叫板式蒙太奇,让剧情稳步有序地予以展开。
  我们常说,让人一眼就能知道下一步发生什么,或者“脑补”出之后剧情的电影不是好电影,而那些经常让人看不懂,摸不着头脑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在我看来,一部好的电影虽不至于只存在于导演的“思想世界”里,但能让观众在观影的之后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都可以“自圆其说”,或者在多次观片后,总会得出新的结论,总会不断解答自己的疑问,那么这样才是一部好的作品,《绿里奇迹》不得不说是其中的一部典范。
  影片开始,便以老年人的视角平实地展开叙述,并运用大量“跟”的镜头,让观众的思绪与视角跟随主人公的步伐推进线索。特别是导演善于运用色彩的碰撞与对比,如老人走出房间后的红色衣服与绿色植物大全景的对比,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碰撞与冲突。导演很善于运用镜中镜来让时光穿越,以刺激人物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诸如开篇的老人看到电视中年轻男女亲昵在一起跳舞的画面,想起曾经和大块头一起看电影的场面而流下眼泪。同时,环境效果的配合也很恰当自如,如戴尔先生行刑时可以从窗户外面看到疯狂的闪电,从陪审团进门时看到外面滂沱大雨,不仅反映了行刑人挣扎的内心,也可以渲染恐怖的气氛。即气氛的协调与搭配错落有致,时扬时抑,时急时徐。这种过山车式的安排会让剧情跌宕起伏,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除此之外,该片还善于通过一些看似与剧情无关的具象来引发观众的深思。这些小的事物在单独出现时与影片并无逻辑,也缺乏吸引力,但当其与剧情结合并通过艺术的手法连贯而又有章法地表现出来时,在不同的人心中就会有不同的解构意味,这也正是本片导演的聪慧之处。比如,在表现囚犯的恐惧与对命运的抗争时,就借用影片前半部分的那只小老鼠。虽然一开始看似毫无头绪,与剧情的发展毫无瓜葛,但是随着小老鼠胆大妄为的在人们面前随意走动讨要食物,体现了囚犯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对自由的向往和勇敢的本质,这是一切人类所共有的而不是受阶级和环境限制的。
  在影片后半部分,这只老鼠越发地具有神奇色彩。它是一只马戏团的老鼠,还经历了一次起死回升的传奇经历,更成为了戴尔先生的精神寄托与支柱。这只老鼠的生命似乎成为了戴尔生命的全部,但他并没有给这只老鼠取一个简单的名字却叫某某先生。当戴尔先生行刑之前,深情地吻别了老鼠,这体现出本片宣扬的美国精神中一切平等的观念,甚至是自己的宠物,也和家人一样,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影片结尾,这只老鼠成为了勾起两位老年人回忆的使者,也是约翰神奇能量的延续。就如同主人公自己,共同在等待着死神的来临,这时生命本身似乎都失去了意义,更重要的是如同约翰自己说的那句话:“我不想再如同鸿雁那样,我想和朋友在一起。”即注重生命何时开始、何时终结是没有意义的,生命的长度超过一定的限阈,其本身就是一个奇迹。[1]这只老鼠贯穿始终,除了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外,还代表着片中几个主角的命运与状态。他们对待这只老鼠所表现出的尊敬,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尊重与悦纳。
  二、 多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该片善于运用环境的塑造与气氛的烘托来体现人物心境,且运用一系列的象征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别是以主人公的回忆为线索更加直观地突出以第一人称视角代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容易让观众进一步体会剧情起承转合与人物关系链。即影片大量的简单、直白易懂的台词是表现人物的一大“利器”,是人物思想与精神的直接体现。台词的烘托与表达不只交代了剧情,也在逻辑上与情感上为人物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纽带。
  该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几次电刑。看似雷同却不相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次通电,犯人被完整的套上刑具,通电时全身冒烟,不停地抽搐,行刑前的呼吸节奏与钟表的节奏保持完美的一致。在这一刻,观众的呼吸似乎与即将走向死亡之路的这个男人保持一个步调。这个场面的设计既包含了象征蒙太奇的技法,又蕴含了心理学上的“通感”与“共情”的成分,将镜头精准地契合与对应在一起,可以说堪称完美。第二次电刑,佩西惨无人道地将干海绵置于死刑犯的脑袋上导致其全身冒火,最后面目全非。最后一次给大块头执行电刑时,他切身感受到在场的人们对他的仇恨让他带着遗憾离世,明明是个好人被人误判致死,帮助两个人远离疾病的困扰却还是落得这样的下场。这一幕是典型的重头戏也是影片高潮,让我们近乎真实地体验到他濒死时的绝望与无助,更看到他人的是非评价与道德批判比死亡更让人恐惧。
  大块头科菲作为本片的主角既顺利地带动了剧情的发展,他的传奇经历与色彩也为本片带来了很多亮点。他传奇般的治病经历就如同农村中的赤脚大仙一样,虽然没有经过科班的学习,那些神仙方术却可以做到手到病除,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而他更多地以一种正义守护者和审判者的角色出现在片中,惩恶扬善,主导正义。大块头有大智慧,如同他大智若愚的外表,就像什么都不懂却又什么都懂。他不动声色就可以将狱中的坏分子铲除干净,把坏蛋头子枪决,在这里,美国影片中的有神论思想显露无疑,他如同是神性的“代言人”对人性进行“关照”。柯菲每一次的救助,就是他对每一个病痛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痛苦的,无论是身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经历。这是柯菲救赎人类的具体表现。[2]即在宣扬神的伟大与人性的光辉选择上面,导演更重要的笔墨让渡给了大块头善良的人性与品质,通过神性来塑造人性、刻画人物,从而体现人的价值。   对于反面角色佩西,他都是每个人都咬牙切齿的一个人。随着线索的发展,他对囚徒人格的践踏与不尊重,已经慢慢发展到一种心灵与人格的扭曲,通过侮辱与鞭挞别人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而他凭借自己州长侄子的身份可以平步青云,并小小职位就可以凌驾到比他大的职位之上大呼小叫,这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官阶思想与职场上的腐败。他在给戴尔行刑时海绵没有沾水,还骂了他“死基佬”,他连一个将要死去的人都不放过,足见他这个人心理扭曲变态到一定地步!在影片的最后,大块头把脑瘤病毒传到了他的体内,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了布莱特脊精神病院,只不过是以一个精神病人的角色。这样的人物设定,极大地表现出了人性的黑暗面,不只在情节上给足了“刺激”,也是在不断地刷新观众的“三观”与底线,也为其后期受到的“罪与罚”提供了前提与背景。
  三、“监狱天堂”拷问着人性
  圣经中说,每个人生来都是有罪的人,生来是要赎罪的,而《绿里奇迹》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启示录》,而是一则道德寓言,探讨了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道德困境。[3]在这宽广的世界中,如何保持自己人性的光辉,如何能体谅或铲除那些卑鄙与邪恶的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公与弱肉强食,如何能辩证地看待生存与死亡?当黑与白,正义与邪恶在不断拷问我们的时候,人性的光辉与善良在此时此刻显得多么重要。
  虽然该片把老鼠比作囚犯并不是那么合适,但通过后来分属两个阵营的狱警的激烈争锋及那位州长侄子处于劣势的片段,体现出每个正常的人都会去保护弱势的选择,这不仅是出于人性的底线,更是人类的本能,同时也交代出了本片的价值观——对于普通人的看不起就会自贬身价,这也是那位州长侄子的最终惨死于自己对他人不尊重的下场。而出于“正义阵营”的狱警所说的“要把他们当作医院里的重病看护室的病人看待”“他们压力已经够大了,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冷静”以及处于“卑鄙阵营”的那位狱警所说的“我觉得他们就像一桶尿会招来一群老鼠”才是最精彩、最具碰撞力的对白。这段对白不仅体现出了这两队人不同的心理素质与形象,折射出了那种靠关系上位之人的不耻与龌龊,也是对主题与思想的一种升华,那便是人性的美丑与人生而平等的讨论。
  记得大块头第一次进监狱时说不要关灯,他怕黑,并且把手伸向主人公的时候,主人公也把手跟他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一大一小,一黑一白,略显讽刺,但实则是人性的碰撞与融合。当大块头最后执行死刑的时候,他说了句“我感到了他们深深的仇恨”,而他旁边的狱警则说:“没关系,请你感受到我们的内心,这样你就不会害怕了”――这不正是每个人需要的慰藉与依靠吗?当大块头身患重病给大家祛病救灾,马上行刑前还除恶扬善,这不恰好是一种人性的救赎吗?为自己过去的罪恶忏悔,为每个人的罪恶忏悔。虽然整部影片充满了神学色彩,但主人公到最后108岁的时候,依然在为自己处死大块头而懊恼,也在希望死神的来临,这恰恰同样也是对人性的救赎,期待用自己的后半生甚至死亡来赎自己犯下的罪。换言之,人们在处于低谷的时候是一种略带悲悯的状态,既渴望保持尊严又希望能缘以帮助,而我们此时对待这种人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素养与人格的考验,一个越有涵养懂得尊重他人之人,越懂得要平等的对待弱势群体,而只有自身懦弱自卑之人才喜欢通过贬低比自己弱小的群体来获得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即两位狱警的对白恰恰缘于二者价值观的不同,也是本片关于“人性”表达的重要环节,且用直白的台词交代出了导演意欲表达的含义。
  综上所述,《绿里奇迹》中运用丰富的手段叙述了一段曲折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却没有直接告诉观众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真切又严肃地提供了许多种思路与可能。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可复制,但掌握人生价值的途径却是有章可循的。至于人性是善或是恶,则在于我们自身。正如导演给大家设置的这道“问题”,对于道德的审判与取舍,似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抉择。
  参考文献:
  [1]张立波.神性关照下的人性追问——《绿里奇迹》人物角色个性探讨[J].电影评介,2010(4):50.
  [2]罗丹.救赎·毁灭·死亡——斯蒂芬·金作品的主题研究[D].成都: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3]燕俊.监狱神话和道德寓言——对《绿里奇迹》的深思[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2):78.
其他文献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它也广泛地存在于电影语言中。通过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料理鼠王》中的隐喻性语言,探讨隐喻对电影语言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料理鼠王》 隐喻 结构隐喻    一、引言    荣获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料理鼠王》(Ratatouille),在2007年度的电影中风头尽出。除了获得奥斯卡奖以外,它还获得了第65届金
[摘要]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在异域文化场域中传播,因各种原因而造成接受障碍,特别是体现在西方文学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主张借助观看改编过的以文学经典为内容的电影这一行为来加深对作品原著的直观性立体性效应,更在电影编导的个性化视角下加强引导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深度阅读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体现西方文学教学的目的性和突出文学经典的价值。  [关键词]异域文化场域 文学经典 电影改编 阅读    雷马克在
[摘要] 《十二生肖》动作火爆,激情四射,是成龙对自己动作片的告别大作,影片展示了许多高科技,将几十年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而紧凑,动作惊险犀利而干净大气,场面精彩而充满着阳光,语言精准简洁而独到透彻。  [关键词] 《十二生肖》 成龙 简单紧凑 惊险犀利 干净大气  年近花甲的成龙亲自导演并主演的《十二生肖》动作冒险轻喜剧,动作火爆,激情四射,是他对自己动作片的告别之作,影片展示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滋生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字短片因其在制作上的平民化、播放平台的丰富性和进入市场渠道的多样化,适应了多媒体时代的读图需要,逐渐成为多媒体时代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短片 制作平台 市场化    从2003年火爆网络的《大史记》到2008年《小城鸟事》,从后舍男生到胡戈,直至国内国际数字短片大赛的此起彼伏,数字短片因其短小灵活,不管是
摘要 思维活动的展开除了以语词语言为工具之外,还可以借助直观形体动作,这种通过动作展开的思维即是电影中的动作性思维形态,其包括动作的具体逻辑与抽象逻辑两个方面,前者指动作的直观表意性,后者指动作的修辞和引中表意性。电影艺术当中,正是通过动作性思维的展开,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意蕴。  关键词 具体逻辑 抽象逻辑 动作性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能动、概括的反映,人类正是通过自身思维活动的展开,
每年四五月间,是各大拍卖公司春拍的时节,2006年华辰等拍卖公司纷纷开设了影像拍卖专场,在摄影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人们被动辄几万、几十万元的拍卖金额吸引时,也需留神拍卖中的一些法律问题。    Q_拍卖照片,是否就是拍卖摄影作品?  梁勤_通常,摄影作品就是照片的说法已经是约定俗成的用语习惯了,然而,“作品”毕竟属于无形的智慧财产,并非实在之物。因此,严格地说,照片与摄影作品之间不存在对等关系,
摘要 台湾青春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成熟细腻的表现方式而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欣赏价值。2008年出品的《九降风》作为台湾青春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解读台湾青春电影的叙事美学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青春 台湾电影 叙述模式    所谓青春电影,主要是讲述青少年的生活故事,并以其作为影片主角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近几年来,《蓝色大门》、《盛夏光年》《不能说的秘密》等大批以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主流电影缺失应有的价值理性和审美导向,具有意识形态的蒙蔽性。这不利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和大众审美品位的提高。中国电影应该坚持本土文化的理性自尊,从本土的文化传统和现实中汲取营养,并适当借鉴其他民族电影的美学元素和表现技巧,去抵抗“他者”的文化支配权。  [关键词]主流电影 意识形态 蒙蔽性 本土自觉    自《英雄》以来,中国的古装大片一部接着一部推出。从
[摘要] 杜琪峰在近十多年间坚持不懈地推出了一系列独具匠心且风格独特的作品,为日渐萎靡的电影市场注入新鲜活力,给对港片逐渐失去信心的观众带来些许安慰和希望。继三次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之后,今年他又以一部《夺命金》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相较于光辉和荣耀,观众更津津乐道的是那些体现风格化的影像和别具一格的视听语言的运用。从他个人第二创作阶段开始,这一冷暖兼备的风格逐渐形成并被观众接受和
新居明媚着乔迁的欣喜,窗幔似手风琴,回荡着爱语梦呓和她的旖旎。  扔了一箱旧衣,他返回时见妻拎着鼓鼓的天蓝色塑料袋,迟疑。他说,让我去扔。不,我想自己去。妻的坚持让他心生诧异。  厨房袅袅香味扑鼻,却没了往常夸她的呢语和拥抱的甜蜜。咋啦?她问。他一句无耻,抖落天蓝色塑料袋,封封书信散落在地,她泪如雨滴,夺门,逃离。  夜盈满黑泥,沉重淤积他的紊思。找遍小区不见妻,他后悔,妻丢弃初恋的信是要斩断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