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后勤是高等院校为师生的生活、教育、科研等提供服务的部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通过对后勤工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高校后勤管理创新的迫切性,并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 管理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24-01
高校后勤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管理技能、手段对后勤管理部门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和协调,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要支撑。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后勤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作为高校的后勤保障部门,如何转变视角,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走出一条符合现代大学发展所需要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实现优质高效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十分重要,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对传统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目前高校的后勤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后勤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在行政化的体制下运行,不少后勤管理人员习惯在原有的思维方式下思考问题,缺乏对市场经济下高校后勤工作发展趋势的研究,缺乏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行业的技能等基本素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变化感到茫然和不适应,人浮于事、浪费资源的现象广泛存在。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缺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食堂管理与学生公寓管理方面。例如,一些学校的食堂与学生公寓管理及其运营由社会承办,虽然这些社会承包者经过了严格的招标工作程序,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有的承包方为了赢利,降低运行成本、管理标准,致使服务质量下降,造成管理不到位、服务不落实等现象时有发生,忽视服务学生的宗旨。
(三)后勤实体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管理的工作量增加,部分后勤管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很难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匮乏使得服务不主动、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后勤对于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性,不能够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搞好后勤管理。
二、创新后勤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后勤管理应始终把服务于和服从于学生、教师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牢固树立“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广大师生和满足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实现“两个转变”,即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服务程度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达到“三个提高”,即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办事效率有新的提高、整体形象有新的提高。
(一)后勤管理理念的创新
我国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着粗放管理的现象,在后勤管理的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诸多疏漏,致使高校后勤运行成本过高,服务质量提高有限。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方式。
(二)鼓励师生参与到后勤管理当中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学校宿舍、食堂等场地不能很好的适应扩招后的学生的需求,资源的紧张造成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冲突。再者,学生参与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都对高校后勤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达到后勤服务的直接性和高效性,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与他们学习生活有重大联系的后勤事务当中来,将学生的意愿直接反映到管理当中去。
首先,高校学生作为校园内部的消费群体,对于后勤服务质量好坏有首要的评价权。在后勤管理中让学生进行互动参与,能对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方面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其次,高校后勤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处于幕后状态,这就使得学生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缺乏必要的了解。让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交换意见和自由表达见解,参与一些互相沟通的环节。让后勤管理部门得以第一时间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不足,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效率,这样才能够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三)现代化科技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对服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后勤管理部门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师生的各种需求做到及时收集,迅速处理。由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可以针对大学生经常上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后勤管理门户信息网站、论坛或者是开通微信服务等。师生可及时了解掌握后勤服务讯息,获得快速维修、意见反馈、失物招领等高效的后勤服务,并能随时掌握所有互动信息和服务进度。
(四)精心营造符合后勤管理特点的组织文化
高校后勤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高校校园中,以后勤职工为主体,以后勤为依托,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为基础,在長期的管理、服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打造符合后勤管理特点的组织文化,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打造学习型的后勤管理组织,更好地实现“三服务”(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生活)和“两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鼓励职工参与进修教育培训等学习形式,牢固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从思想上、方式上引导职工自觉学、主动学。第二,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构建后勤的制度文化。建设后勤文化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度文化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行为规范等。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丰富职工精神文化。要尊重和培养每个后勤员工的个性,正确引导员工在动机、兴趣、情感等能力方面的提升,既要强调个性,又要培养后勤员工的团队意识,形成以人为本的后勤文化。
(五)节约资源,建设绿色后勤
建设节约型绿色后勤,推行“大后勤,小环保”的工作模式,从点滴做起,把节约一度电,一滴水,落实到每个人每天的行动上,搞好“绿色后勤”。1.开展宣传。通过后勤部门的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绿色后勤”的内容,举办“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讲座,激发广大师生职工参与热情。2.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3.饮食成本的控制。不定期的开展节能宣传,强化节能管理,通过节能降耗降低伙食成本。
高校后勤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后勤工作是高校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坚实后盾。后勤工作中应改变传统的“被动”管理,树立“服务育人”和“精细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突出服务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大川.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刍议 [J].长沙大学学报,2013(11)
[2]周忠.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3]张宏建.浅析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4]季宏高.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关键词】高校后勤 管理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24-01
高校后勤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管理技能、手段对后勤管理部门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和协调,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要支撑。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后勤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作为高校的后勤保障部门,如何转变视角,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走出一条符合现代大学发展所需要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实现优质高效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十分重要,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对传统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目前高校的后勤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后勤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在行政化的体制下运行,不少后勤管理人员习惯在原有的思维方式下思考问题,缺乏对市场经济下高校后勤工作发展趋势的研究,缺乏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行业的技能等基本素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变化感到茫然和不适应,人浮于事、浪费资源的现象广泛存在。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缺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食堂管理与学生公寓管理方面。例如,一些学校的食堂与学生公寓管理及其运营由社会承办,虽然这些社会承包者经过了严格的招标工作程序,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有的承包方为了赢利,降低运行成本、管理标准,致使服务质量下降,造成管理不到位、服务不落实等现象时有发生,忽视服务学生的宗旨。
(三)后勤实体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管理的工作量增加,部分后勤管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很难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匮乏使得服务不主动、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后勤对于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性,不能够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搞好后勤管理。
二、创新后勤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后勤管理应始终把服务于和服从于学生、教师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牢固树立“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广大师生和满足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实现“两个转变”,即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服务程度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达到“三个提高”,即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办事效率有新的提高、整体形象有新的提高。
(一)后勤管理理念的创新
我国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着粗放管理的现象,在后勤管理的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诸多疏漏,致使高校后勤运行成本过高,服务质量提高有限。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方式。
(二)鼓励师生参与到后勤管理当中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学校宿舍、食堂等场地不能很好的适应扩招后的学生的需求,资源的紧张造成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冲突。再者,学生参与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都对高校后勤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达到后勤服务的直接性和高效性,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与他们学习生活有重大联系的后勤事务当中来,将学生的意愿直接反映到管理当中去。
首先,高校学生作为校园内部的消费群体,对于后勤服务质量好坏有首要的评价权。在后勤管理中让学生进行互动参与,能对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方面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其次,高校后勤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处于幕后状态,这就使得学生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缺乏必要的了解。让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交换意见和自由表达见解,参与一些互相沟通的环节。让后勤管理部门得以第一时间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不足,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效率,这样才能够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三)现代化科技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对服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后勤管理部门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师生的各种需求做到及时收集,迅速处理。由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可以针对大学生经常上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后勤管理门户信息网站、论坛或者是开通微信服务等。师生可及时了解掌握后勤服务讯息,获得快速维修、意见反馈、失物招领等高效的后勤服务,并能随时掌握所有互动信息和服务进度。
(四)精心营造符合后勤管理特点的组织文化
高校后勤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高校校园中,以后勤职工为主体,以后勤为依托,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为基础,在長期的管理、服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打造符合后勤管理特点的组织文化,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打造学习型的后勤管理组织,更好地实现“三服务”(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生活)和“两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鼓励职工参与进修教育培训等学习形式,牢固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从思想上、方式上引导职工自觉学、主动学。第二,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构建后勤的制度文化。建设后勤文化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度文化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行为规范等。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丰富职工精神文化。要尊重和培养每个后勤员工的个性,正确引导员工在动机、兴趣、情感等能力方面的提升,既要强调个性,又要培养后勤员工的团队意识,形成以人为本的后勤文化。
(五)节约资源,建设绿色后勤
建设节约型绿色后勤,推行“大后勤,小环保”的工作模式,从点滴做起,把节约一度电,一滴水,落实到每个人每天的行动上,搞好“绿色后勤”。1.开展宣传。通过后勤部门的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绿色后勤”的内容,举办“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讲座,激发广大师生职工参与热情。2.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3.饮食成本的控制。不定期的开展节能宣传,强化节能管理,通过节能降耗降低伙食成本。
高校后勤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后勤工作是高校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坚实后盾。后勤工作中应改变传统的“被动”管理,树立“服务育人”和“精细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突出服务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大川.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刍议 [J].长沙大学学报,2013(11)
[2]周忠.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3]张宏建.浅析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4]季宏高.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