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智慧你我他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_142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20—21日,我们三人组团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经过团队合作,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肯定,并荣获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在兴奋之余,我们不断反思:我们为什么能获得大奖?我们的团队合作有什么值得提炼并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我们的教学设计与微课的融合有什么可取之处?……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比赛现场,重温那紧张、激辩、融合的一刻。
  ● 宝剑锋从磨砺出,头脑风暴聚智慧
  7月20日上午,比赛当场公布赛题,小学数学的赛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这是一节计算课,我们结合目标、情境创设、互动评价、个性学习等方面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在激辩中完成了微课平台下的教学设计与修改。
  1.教学初设计研讨——明确目标,重点突破是根本
  拿到课题后,没有接触过人教版的我们首先想到了解人教版《小数乘法》的教学体系,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想把《小数乘小数》中的方法、规律等知识点一起呈现,可短短几分钟的微课如何承载这么多的信息量?教学重点如何突出?我们不断推翻着自己的想法……
  【钱霞】我们拿到的课题主要讲的是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几道习题的练习,观察因数与积的小数位的变化规律,这些都需要在微课中跟学生讲述清楚。
  【魏娟娟】可以给学生讲解一道练习: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乘小于1的数、乘1本身,各自的积与原来的数相比,会有什么发现?这个放在讲完计算方法和补充练习后,既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也能使其初步估计自己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
  【张淑芳】我们要学会取舍,因为这部分内容重点很多,8分钟的时间无法详细地讲清楚,但如果只是一带而过,我觉得还不如不讲。
  【钱霞】同意。《小数乘小数》这个单元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还是很重要的,但是一段简短的微视频我们只能选择一个计算方法,并将它讲清楚,我觉得就很不错了。
  【张淑芳】确实,那我们就重点讲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魏娟娟】同意。我上周带孩子去看电影,最近电影《大圣归来》很火,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因此,我们的导入可以此为主题,把“非洲野狗追鸵鸟”换成“牛魔王追孙悟空”,如何?
  【钱霞】我来梳理一下: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到了牛魔王的芭蕉扇,准备过火焰山,谁知被牛魔王发现了,牛魔王赶紧追了出来。悟空说:“来追我呀,我每秒能飞2.4千米。”牛魔王说:“还我扇来,我的速度是你的0.8倍。”八戒抢着说:“我来拿,我来拿!我的速度是牛魔王的0.9倍。”那谁拿扇子比较保险?能顺利通过火焰山吗?
  【魏娟娟】很好,一道例题里面同时出现了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算,这样便于对比,突破重难点。
  2.微课设计中激辩——专注个体差异,实时掌握学情
  在今年的NOC比赛中,专家的一句“不要让微视频成为没有灵魂的资源”让我们记忆尤深。作为一个学习的载体,微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如何实现有效的人机互动,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情况?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三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张淑芳】如果只是单向地看视频,和我们传统的PPT课件区别并不大,但如果能加上在线测试就好了。这样教师不管身处何地,都能直接了解到学生观看视频后的学习成果。
  【钱霞】是的。之前我们培训的时候,培训教师提到Camtasia Studio软件是可以直接安置测试题在内的。学生在线完成测试题后的结果将被发送到教师的邮箱。
  【张淑芳】这个功能很实用,但怎么实现?
  大家把目光集体投向组内的“技术专家”魏娟娟老师,显然在互联网环境下,“视频 在线测试 即时反馈”是实现互动的最佳方案。
  【魏娟娟】Camtasia Studio软件的这个功能确实很好,但它是一个国外软件,在国内打开国外的网页相对缓慢,并经常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会割裂学习过程,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最初大家一致认定的完美方案突然陷入了死胡同,而时间正在无情地流逝,焦躁的情绪以沉默的形式笼罩在团队中,唯有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掩饰着我们的不安。)
  【魏娟娟】我想起来了,学校教信息技术的王老师制作的在线报名平台就很好,现在家长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填写好自己的信息,我们在后台就能得到一份完整的全年级的新生信息,从而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钱霞】既然家长可以在线填写信息,那学生是否可以直接在线答题呢?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将二维码放入视频中,学生只需要扫一扫答题,简单方便。
  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技术的实现,我们将原先呈现计算方法的讲解、规律的发现总结重新进行了整合,并将方法的学习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将规律的总结作为分层练习,采用二维码自主探索的方式呈现。
  3.团队互评中反思——精致课件制作,突出方法呈现
  我们认真研读了兄弟团队对我们教学设计的客观评价,同时也从他们的教学设计中汲取了精华,收获良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
  (1)技术:精讲方法动态呈现
  原来的微课录制中,教师对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计算过程的呈现还不够清晰,改进后,我们将乘积中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过程用弧线一步步清楚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就能轻松掌握计算方法。
  (2)算法:直观对比破难点
  【魏娟娟】刚刚09号团队指出,我们的设计中只用了“2.4×0.8=1.92”和“1.92×0.9=1.728”这两个例子进行类比,太单薄,让学生思维无法主动地进行合情推理,且这种推理本质上是错误的,也不利于学生思维严密性的培养。   【张淑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前面的设计过于匆忙,如果在练习之后直接给出一张表格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过于抽象。
  【钱霞】我觉得例题教学之后,可以再增加一些小数乘小数的练习。
  【魏娟娟】还可以把前面学过的整数乘小数的习题拿来练习,如24×0.8=19.2。然后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钱霞】将原来的练习与表格直观化,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口算,这样,运用对比能更好地解决难点。
  【张淑芳】好,就这样修改。我们再理一理后面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直观对比强化算法的地方。
  (3)评价:多元即时可调控
  改进后,评价注重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验证自己答题的对错,并获得相应的星星。在二维码的不断完善和制作中,教师可以在后台就看到学生参与的答题情况、所用时间、正确与否等,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控,及时改变教学对策。
  ● 梅花香自苦寒来,互联技术整亮点
  1.情境巧创设,营造情感体验场
  我们利用经典名著《西游记》,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贯穿例题始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其浅显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更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如在寻找小数乘法法则的环节中,通过帮助孙悟空一行快速到达火焰山而引入整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在积的变化规律体验中,学生利用自己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同时,学习单自主学习、微课助学、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传统计算课上由于教师的高控制所带来的乏味感,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和评价的多元性。
  2.微课破难点,巧设对比促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一年级起,学生就应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养成质疑、反思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视频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由此设置了三处对比,通过质疑这三处对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3.任务巧分层,关注个别促生长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而使每位学生都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情况,设置层次清晰的练习。先是基础题,请每位学生都完成,扫描二维码后知晓答案,然后是拓展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通过分层次的练习,不同能力的学生一起得到了发展。
  4.网络零距离,评价沟通知学情
  基于网络强大的交互性,通过网络交流这种形式,能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与评价方式。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们采用二维码技术设计了学生完成练习后,可以扫描二维码对照答案的环节,学生也可以根据微课程实施方案及时把控自己的学习情况,将教师随时随地地带在身边。
  在最后的开心拓展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二维码扫描,完成练习后上传,教师则能够在后台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关注差异、分层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
  ● 三人行必有我师,智慧共鸣最强音
  一路走来,团队的凝聚力始终支撑着我们稳步前进,赛前学习(如大家分任务查找大量学习资料等),加上赛中合理分工(如领队负责统筹、协调;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负责二维码、微课制作;文笔好的教师负责撰写学习单等)让我们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次次磨合使我们的理念更加纯熟,由关注技术逐渐向关注思维方法渗透。网络环境下的组员们积极交流、共享,引发头脑风暴,智慧不断共鸣,感叹经历比赛的过程比获奖更有收获。通过比赛,我们学会了制作微课,设置了二维码,让技术不再高大上;通过比赛,我们还收获了友谊,感受了团队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地感悟到数学教学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变得更加灿烂夺目,信息技术也因为数学教学而变得更加绚烂多彩。每位教师应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积极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平台,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舒展。
其他文献
【摘 要】两岸关系决定了大陆和台湾的相互关注与重视,媒体如何呈现决定了两岸民众彼此的认知。分析《联合报》与《自由时报》对于2013年大陆“两会”的文字报道发现:两报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在对待大陆议题的意见偏向上呈现出较大差异;进而在新闻采写业务上,也体现了不同的路径,《联合报》更注重信息的全面和均衡,《自由时报》则偏向于局部、片面信息的扩大,以及意见信息的表达。  【关键词】《联合报》 《自由时报》
据推算,郎平签约后仅几天给恒大所带来的广告效应,差不多相当于上亿元广告投入。    郎平回来了。8月12日,当郎平从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聘书时,标志着她从此踏上一段全新的征程。很多人不解,作为“世界级名帅”,郎平为何要放弃欧美一流的执教环境、60万美元的年薪,转而选择了国内三流水平的排球俱乐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      商业推手,成功回归    对于郎平回归执教,有
【摘 要】《非遗传人·在中国》避开为“呈现”而“纪录”的常态表达,在呈现精彩“手艺”的基础上,赋予内容更多的是人物在“守艺”中的命运和情感。是一部充满人文礼赞的影视纪录作品,以影像的名义还原了纪录片对人文追溯的责任和力量。  【关键词】纪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精神  自2011年起,百集纪录片《非遗传人·在中国》在面向全球华人观众的香港卫视以周播栏目形式连续两年播出,创造了该台纪录片栏目的最好收
精明的奢侈品商家开始了“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战略——西方跨国公司为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开始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甚至为中国创造独有品。    讨好中国人    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增速是全世界最快的,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费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缺乏贵族、贫富差距严重以及奢侈品文化普及不够的先天不足,导致这个市场“只求量,不求质”的畸形发展,意味着一
【摘 要】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以动人故事、精湛技术和温暖风格在动漫界独树一帜,其成功与其各符号元素设定、叙事主线及策略密不可分。本文从符号学和叙事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宫崎骏系列动画进行归总对比,探析其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动画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宫崎骏 动画 叙事 符号 跨文化  跨文化传播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组织或群体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重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由于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异凸显,这不仅是因地域空间差异而造成的外在空间差异,而是因长期固有文化、思想的不同而造成的内在意识的冲突。这种冲突潜隐于情感、家庭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以电视剧《AA制生活》为例,探讨、阐释当下中国城乡意识冲突的存在态势。  【关键词】城乡差异 意识冲突 《AA制生活》 
Bernd M usa/Hilm ar Schm undt  很多人预言,数字书的出现将标志着图书馆的没落,但事实正好相反。近年来,众多漂亮的现代化图书馆在世界各地诞生,但是,重点已经不再是图书。  在日内瓦湖北岸,一幢建筑仿佛漂浮在空中。这是瑞士洛桑联邦技术学院的新图书馆。它的正式名字叫“劳力士学习中心”,综合了10个科系的图书馆。在入口处,它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已经非常明显。巨大的玻璃柜中展示了
植物几乎为人类提供了所需的一切化合物,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耐心地去发掘。    蚕豆症    植物不会动,遇到敌人不能逃跑。于是,它们只能依靠自身分泌的毒素来防身。  就拿蚕豆来说吧。蚕豆原产于地中海和北非地区,相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进中国。古希腊人很早就认识到蚕豆有毒,而在地中海地区的传统文化里,蚕豆是死亡的象征。  现代医学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搞清了其中的秘密。朝鲜战争时期,为了防止感染疟疾
电鳗是一种以能短暂、强力放电而闻名的淡水鱼类。之前人们认为,电鳗的放电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因为电鳗要捕获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放电就是其获取猎物的一种捕食手段。电鳗放电的行为不再是简单的生存需要,而是通过其发出的电流追踪猎物  美国范德堡大学的一位生物学家日前研究发现,电鳗放电的行为不再是简单的生存需要,而是通过其发出的电流追踪猎物。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负责此项研究的范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肯尼斯·卡塔
【摘 要】美存在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之中。而新闻作品也是人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审美描述成果。新闻作品是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表现,在媒介传播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本文从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个角度切入,以典型报刊类新闻作品为例,探究新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作用及其影响。  【关键词】新闻作品 形象美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即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1949年10月创刊于广州,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