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的效果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开展上肢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神经阻滞方案,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次数、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与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阻滞操作时间为(9.07±2.11) min,短于对照组的(11.34±2.37) min,穿刺次数为(1.25±0.20)次,少于对照组的(3.17±0.86)次,阻滞起效时间为(11.09±2.09)min,短于对照组的(13.44±2.5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的86.00%(43/5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4/50),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的应用具有阻滞操作时间短、穿刺次数少、阻滞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所致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观察并统计各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与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
目的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盐城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主观选择隐形矫治器的下颌后缩替牙期和恒牙初期患者适应证患者42例,按照下颌平面角(FMA)值分为低于均角组(20例)和高于均角组(22例),均使用时代天使A6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并对两组数值变量大小做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NB角显著增大(P<0.05),ANB角值明显减小(P<0.05).MP-SN值、FH-MP值低于均角组
目的 探讨分析拘禁球囊技术(JBT)在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PCI治疗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30)接受JBT技术保护血管、对照组(n==0)接受传统血管保护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随访1年,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对比剂剂量、支架植入数量
目的 探讨受控衰减参数(CAP)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确诊初发T2DM患者为DM组(n=60),选取同期与初发T2DM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非DM组(n=60).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了解CAP与I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AP指数诊断初发T2DM患者IR的效能.结果 DM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VFA)、空腹血糖(FPG)、糖化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于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nCPAP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临床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分别为(88.96±6.25) mmHg、(92.58±3.15)%、(7.68±1.
学位
目的 系统评价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治疗慢性肺部疾病相关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0年7月,纳入关于PDE5i治疗慢性肺部疾病相关P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Stata 13.1软件对效应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文共纳入7项RCTs,包含553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PDE5i可改善慢性肺部疾病相关PH患者的6 MWD[MD=24.32,95%CI(7.52,41.12),
学位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孝感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70例川崎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取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的治疗方案.比较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红细胞沉降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