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叶部,穗部、籽粒上的症状观察,揭示了由交链孢菌所引起的 三个不同部位发病特点和不同的联系。经室内鉴定证明上述症状均由腐生性强,寄生性弱的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为主病原所致。分析了八十年代该病的发生情况,指出在小麦籽粒浆达最大值前的易感阶段有连阴雨,加上寄主早衰或受损伤时该病更严重。病害在叶部发病导致粒重下降,籽粒灌浆达最大值后再在营养器官上腐生对粒重是无关重要的。而在籽粒上的为害能影响其品质,发芽率和造成霉粒,在采收前后连续降雨,该病愈加严重,使籽粒霉烂的潜在威胁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