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激趣”手段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四、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是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象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六、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估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下面我谈一下我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环保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生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只有听得正确,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而实际生活中,我们的部分同学却没有重视或很少重视听力部分,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此,为了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培养较好的听力理解能力,笔者认为,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要识记大量的词汇、能够进行标准的发音以及懂得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
期刊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巩固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就是要在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主战场,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为了保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组织合理的教学实践是关键。  一、摆正教学的方向和位置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只有通过自主的、合作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来实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如果离开了学生,就失去了教学对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竟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利用迁移规律,诱发创新意识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得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1、知识的迁移: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或是
期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级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一个班主任就是几分之一个校长,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学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怎样才能做好学校基层工作,胜任班主任呢?我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对此体会颇深,说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班级工作的灵魂。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习惯。学习优秀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良好
期刊
怎样帮助学困生学习有价值的化学知识,获得必须的化学能力?怎样才能让这些学困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想方设法提高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是,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无关则处于抑制状态。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本身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学困生如果对化学学习有兴趣,就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