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地认识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寻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之间的耦合,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18市农业要素生产效率为例,分析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的耦合性,通过要素配置与利用效力角度,寻找二者之间合理的结合点。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民增收;DEA;效率;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5-0021-05
Coupling Analysis in Peasants’ Income and Food Security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DEA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18 Cities of Henan
WANG Fang,DING Wen-bin,WANG Ya-p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The increasing of major grain areas production and peasants’ income is currently a hot issue.Correctly understanding grain output and peasants’ income is a good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areas and peasants and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To explore the coupling way between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peasants’ income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this paper tak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18 cities of Henan for an example,analyses the possibility of grain output and peasants’ income by coupling,and finally find a reasonable way to increase both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lements configuration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food security;peasants’ income;DEA;efficiency;Henan Province
一、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重要内容之一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问题。但在当前农业比较优势低下、农业结构调整“压粮扩经”、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耕地逐渐减少的现实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使得进城务工收入实际上很难再增加,种粮增收艰难,高科技也不能使粮农脱贫,农业产业化在粮食主产区也基本不起作用[1];虽然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实施“两减免、三补贴”,使农民直接受益颇多,但受中央和地方财政能力限制,通过政策补贴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有限,靠价格上涨、粮食增产、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更困难。[2]可见在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为缓和这种矛盾,需要积极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以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资源利用的有效率。基于此,本文以粮食主产省河南省18(县)市的农业要素生产效率为例,分析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效率以及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耦合性,以期从要素合理配置与利用效率提高的角度,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化解这一矛盾。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际上对粮食安全的研究主要在于提高粮食安全的两条途径:一是提高产量;二是提高购买力。国内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进粮食生产和提高总量供应方面。
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国内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科技发展、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负担、农村贫困等方面。[3]
综合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则集中在通过结构调整发展名优特产品、以产业化增加粮食附加值(包括构建粮食产业链、发展粮油加工工业)、政府宏观调控增加粮食投入和优惠政策、保护耕地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等。[4-7]
对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既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减少财政负担,又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维护农产品品牌。因此农业资源效率分析是统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来源于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等,目前已在农业政策效率评价如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响应,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绩效,农机化贡献率,粮食直补效率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
三、理论模型的建立
四、实证分析
为了考察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我们选择了河南省18市的数据,运用DEA方法,按照其原理,越大越好的项适宜做产出项,选择三个指标分别是: (1) 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反映农业经济水平;(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反映农民收入状况;(3)粮食产量(万吨),反映粮食安全状况。越小越好的项作为投入项,选择五个指标,分别是:(1)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万人),反应劳动力投入;(2)农用化肥(吨),化肥对农业生产、单产的增加具有极大作用;(3)农业机械(万千瓦);(4)农作物种植面积(千公顷);(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千公顷)。对以上三投产出、五投入指标的数据,取其2003-2005三年的数学平均值,数据来源于《2004-2006河南省统计年鉴》。
(一)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从要素配置效率表可以看出(见表1),当δ*=1,S*=1则此类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配置效率高。此类地区有开封市、洛阳市、鹤壁市、焦作市、许昌市、南阳市、信阳市和济源市。此八市占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2.13%,农业从业人口的39.75%,粮食总产量的39.46%,农业增加值的45.63%。而当技术效率δ*和规模效率S*介于0.8和1之间,按照Michael Norman & Barry Stocker对整体效率值强度的分类,此类属于边缘非效率集合。处于这一层次的有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这五市占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8.13%,农业从业人口的19.6%,粮食总产量的17.68%,农业增加值的16.67%。这五市在短期内通过一定的投入调整便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
从规模效益上看,处于规模不变的地区有开封市、洛阳市、鹤壁市、焦作市、许昌市、南阳市、信阳市和济源市,此八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为3 256.25元(2005年)。处于规模递增的有郑州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新乡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此十市占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的61.31%,农业从业人口的60.25%,粮食总产量的60.54%,农业增加值的54.37%,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为2 964.9元(2005年)。通过适度增加规模便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生产效率差异性分析
投入没有充分利用而导致低效率的减少,即产生了松弛,需要减少松弛量。例如100单位劳动力、100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产出100单位农业总产值为有效。而101单位劳动力、100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产出100单位农业总产,则劳动力投入存在1个单位的松弛量,有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减少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松弛量。
从表2的非有效单元的投入产出调整可以看出,要素调整程度排序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用化肥投入、农业机械投入、粮食播种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从相对投入的调整量上看,以减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主的地区主要是三门峡市和平顶山市,其中,三门峡市对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减少程度是其他四要素的二到三倍。这两个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相对其投入量的减少程度分别为24.15%、38.62%。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化肥投入减少为主的地区是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其中,平顶山市、濮阳市主要是化肥投入过量,而安阳市投入要素过多主要集中在农业机械总动力上。种植面积的调整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调整程度要小一些。从调整的绝对量上看,五市农业投入要素调整总量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投入需减少的程度排第一位,平顶山市和安阳市需减少的农业从业人员占五市减少总量的73.55%。其次是农用化肥投入。平顶山市和濮阳市需减少的化肥量占五市减少总量的81.13%。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减少主要集中在安阳市,其减少量占五市减少总量的62.19%。虽然从相对投入的调整量上看,漯河市以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为主,但种植面积减少的绝对量集中在平顶山和濮阳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量分别占其需减少总量的47.36%、72.8%。而平顶山市五要素需减少量程度均很高,是典型的过量投入状态。
非有效单元的投入产出调整同样表明了当前存在的“压粮扩经”的趋势。从农业结构调整上看,由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比较效益偏低,而国家依靠提价、财政补贴农民增收难以形成长效机制。遵循市场经济的“比较优势”原则,农业会选择收益高的非粮食作物种植,从而出现了“压粮扩经”行为。从提高农业效率的角度看,由于中部粮食主产区承担了重要的粮食安全责任,在农业投入上,过多投入了物质要素以保障粮食安全。河南省也不例外。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也要求合理安排农业作物种植分布。从五市投入要素调整的总比例上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应缩减的程度高于农作物种植面积应减少程度3.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耕地资源利用上,当前河南省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突出矛盾更主要地表现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过大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需要积极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安排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作物,增加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结论与建议
1.从农业生产效率上看,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丰产,必须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虽然河南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比较高,但仍然存在过度投入的问题,且要素过度投入存在区域特性。有五个市的投入需要调整,漯河市、濮阳市需要减少种植面积,安阳市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农业机械总动力上,平顶山、三门峡市则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上,都需要积极调整各区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量,因地制宜,合理投入,尤其是平顶山市,各项要素需要减少的量占五市对应要素减少总量的比例很高,分别为49.84%、63.53%、14.59%、32.75%、51.80%,是投入要素减少的重点控制对象。
2.从整体调整上看,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丰产,需要缩减农作物播种面积尤其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防止农业机械和化肥的投入过度。现代技术进步是农业高速增长的来源,我国粮食生产的巨大发展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 。所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适当优化农业耕地种植安排,并合理配置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则可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个耦合。
3.从资源利用上看,要达到最优配置,即生产要素投入要达到生产函数前沿面上,在调整区,五大投入要素中,劳动力、农用化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各自需要减少的总量均超过其投入总量的15%以上,过多的要素投入会增加农民负担,不利于农民增收,反而将农民的收入通过投入的物质要素转移到农业之外。另外,过多的要素投入也不利于粮食安全。过量使用化肥会削弱农作物生产能力,减弱农作物抗病虫能力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过多施用化肥,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甚至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紧缺资源。过多的机械投入增加了农村能源的消费,增加了国家能源消费压力。因此,要合理施用化肥,调整化肥品种结构,调整重氮、轻磷、少钾的现象,加大复合肥普及率,逐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安排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投入,优化机械耕整、播栽、收获比例,以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
4.从农业生产规模上看,有郑州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新乡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十市需要适度增加规模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适当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对自愿放弃土地的农民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大户,实现“公司+企业+农户”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组织结构,以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发挥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晔,杨晓达.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粮农安全与粮食安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55-60.
[2] 万宝瑞.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新思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4-7.
[3] 黄季焜.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一些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1):56-61.
[4] 林建宁.状大粮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J].求是,2005(1):42-43.
[5] 王雅鹏.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66.
[6] 湖北首发政委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课题组.粮食安全与湖北农民增收的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20-24.
[7] 万宝瑞.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4(4):4-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民增收;DEA;效率;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5-0021-05
Coupling Analysis in Peasants’ Income and Food Security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DEA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18 Cities of Henan
WANG Fang,DING Wen-bin,WANG Ya-p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The increasing of major grain areas production and peasants’ income is currently a hot issue.Correctly understanding grain output and peasants’ income is a good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areas and peasants and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To explore the coupling way between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peasants’ income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this paper tak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18 cities of Henan for an example,analyses the possibility of grain output and peasants’ income by coupling,and finally find a reasonable way to increase both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lements configuration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food security;peasants’ income;DEA;efficiency;Henan Province
一、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重要内容之一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问题。但在当前农业比较优势低下、农业结构调整“压粮扩经”、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耕地逐渐减少的现实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使得进城务工收入实际上很难再增加,种粮增收艰难,高科技也不能使粮农脱贫,农业产业化在粮食主产区也基本不起作用[1];虽然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实施“两减免、三补贴”,使农民直接受益颇多,但受中央和地方财政能力限制,通过政策补贴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有限,靠价格上涨、粮食增产、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更困难。[2]可见在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为缓和这种矛盾,需要积极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以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资源利用的有效率。基于此,本文以粮食主产省河南省18(县)市的农业要素生产效率为例,分析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效率以及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耦合性,以期从要素合理配置与利用效率提高的角度,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化解这一矛盾。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际上对粮食安全的研究主要在于提高粮食安全的两条途径:一是提高产量;二是提高购买力。国内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进粮食生产和提高总量供应方面。
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国内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科技发展、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负担、农村贫困等方面。[3]
综合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则集中在通过结构调整发展名优特产品、以产业化增加粮食附加值(包括构建粮食产业链、发展粮油加工工业)、政府宏观调控增加粮食投入和优惠政策、保护耕地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等。[4-7]
对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既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减少财政负担,又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维护农产品品牌。因此农业资源效率分析是统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来源于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等,目前已在农业政策效率评价如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响应,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绩效,农机化贡献率,粮食直补效率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
三、理论模型的建立
四、实证分析
为了考察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我们选择了河南省18市的数据,运用DEA方法,按照其原理,越大越好的项适宜做产出项,选择三个指标分别是: (1) 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反映农业经济水平;(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反映农民收入状况;(3)粮食产量(万吨),反映粮食安全状况。越小越好的项作为投入项,选择五个指标,分别是:(1)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万人),反应劳动力投入;(2)农用化肥(吨),化肥对农业生产、单产的增加具有极大作用;(3)农业机械(万千瓦);(4)农作物种植面积(千公顷);(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千公顷)。对以上三投产出、五投入指标的数据,取其2003-2005三年的数学平均值,数据来源于《2004-2006河南省统计年鉴》。
(一)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从要素配置效率表可以看出(见表1),当δ*=1,S*=1则此类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配置效率高。此类地区有开封市、洛阳市、鹤壁市、焦作市、许昌市、南阳市、信阳市和济源市。此八市占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2.13%,农业从业人口的39.75%,粮食总产量的39.46%,农业增加值的45.63%。而当技术效率δ*和规模效率S*介于0.8和1之间,按照Michael Norman & Barry Stocker对整体效率值强度的分类,此类属于边缘非效率集合。处于这一层次的有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这五市占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8.13%,农业从业人口的19.6%,粮食总产量的17.68%,农业增加值的16.67%。这五市在短期内通过一定的投入调整便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
从规模效益上看,处于规模不变的地区有开封市、洛阳市、鹤壁市、焦作市、许昌市、南阳市、信阳市和济源市,此八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为3 256.25元(2005年)。处于规模递增的有郑州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新乡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此十市占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的61.31%,农业从业人口的60.25%,粮食总产量的60.54%,农业增加值的54.37%,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为2 964.9元(2005年)。通过适度增加规模便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生产效率差异性分析
投入没有充分利用而导致低效率的减少,即产生了松弛,需要减少松弛量。例如100单位劳动力、100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产出100单位农业总产值为有效。而101单位劳动力、100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产出100单位农业总产,则劳动力投入存在1个单位的松弛量,有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减少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松弛量。
从表2的非有效单元的投入产出调整可以看出,要素调整程度排序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用化肥投入、农业机械投入、粮食播种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从相对投入的调整量上看,以减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主的地区主要是三门峡市和平顶山市,其中,三门峡市对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减少程度是其他四要素的二到三倍。这两个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相对其投入量的减少程度分别为24.15%、38.62%。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化肥投入减少为主的地区是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其中,平顶山市、濮阳市主要是化肥投入过量,而安阳市投入要素过多主要集中在农业机械总动力上。种植面积的调整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调整程度要小一些。从调整的绝对量上看,五市农业投入要素调整总量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投入需减少的程度排第一位,平顶山市和安阳市需减少的农业从业人员占五市减少总量的73.55%。其次是农用化肥投入。平顶山市和濮阳市需减少的化肥量占五市减少总量的81.13%。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减少主要集中在安阳市,其减少量占五市减少总量的62.19%。虽然从相对投入的调整量上看,漯河市以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为主,但种植面积减少的绝对量集中在平顶山和濮阳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量分别占其需减少总量的47.36%、72.8%。而平顶山市五要素需减少量程度均很高,是典型的过量投入状态。
非有效单元的投入产出调整同样表明了当前存在的“压粮扩经”的趋势。从农业结构调整上看,由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比较效益偏低,而国家依靠提价、财政补贴农民增收难以形成长效机制。遵循市场经济的“比较优势”原则,农业会选择收益高的非粮食作物种植,从而出现了“压粮扩经”行为。从提高农业效率的角度看,由于中部粮食主产区承担了重要的粮食安全责任,在农业投入上,过多投入了物质要素以保障粮食安全。河南省也不例外。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也要求合理安排农业作物种植分布。从五市投入要素调整的总比例上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应缩减的程度高于农作物种植面积应减少程度3.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耕地资源利用上,当前河南省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突出矛盾更主要地表现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过大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需要积极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安排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作物,增加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结论与建议
1.从农业生产效率上看,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丰产,必须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虽然河南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比较高,但仍然存在过度投入的问题,且要素过度投入存在区域特性。有五个市的投入需要调整,漯河市、濮阳市需要减少种植面积,安阳市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农业机械总动力上,平顶山、三门峡市则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上,都需要积极调整各区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量,因地制宜,合理投入,尤其是平顶山市,各项要素需要减少的量占五市对应要素减少总量的比例很高,分别为49.84%、63.53%、14.59%、32.75%、51.80%,是投入要素减少的重点控制对象。
2.从整体调整上看,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丰产,需要缩减农作物播种面积尤其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防止农业机械和化肥的投入过度。现代技术进步是农业高速增长的来源,我国粮食生产的巨大发展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 。所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适当优化农业耕地种植安排,并合理配置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则可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个耦合。
3.从资源利用上看,要达到最优配置,即生产要素投入要达到生产函数前沿面上,在调整区,五大投入要素中,劳动力、农用化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各自需要减少的总量均超过其投入总量的15%以上,过多的要素投入会增加农民负担,不利于农民增收,反而将农民的收入通过投入的物质要素转移到农业之外。另外,过多的要素投入也不利于粮食安全。过量使用化肥会削弱农作物生产能力,减弱农作物抗病虫能力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过多施用化肥,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甚至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紧缺资源。过多的机械投入增加了农村能源的消费,增加了国家能源消费压力。因此,要合理施用化肥,调整化肥品种结构,调整重氮、轻磷、少钾的现象,加大复合肥普及率,逐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安排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投入,优化机械耕整、播栽、收获比例,以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
4.从农业生产规模上看,有郑州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新乡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十市需要适度增加规模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适当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对自愿放弃土地的农民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大户,实现“公司+企业+农户”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组织结构,以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发挥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晔,杨晓达.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粮农安全与粮食安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55-60.
[2] 万宝瑞.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新思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4-7.
[3] 黄季焜.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一些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1):56-61.
[4] 林建宁.状大粮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J].求是,2005(1):42-43.
[5] 王雅鹏.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66.
[6] 湖北首发政委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课题组.粮食安全与湖北农民增收的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20-24.
[7] 万宝瑞.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4(4):4-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