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其他思维形式相比,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特点。正因为科学思维具有这些特点,它才能揭示客观世界中纷繁复杂现象的本质。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探究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112-01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探究式学习是在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这种学习,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即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课时,不拘泥于某一学科,也不拘泥于教材和知识点。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普通“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目标一致,都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其具体目标为: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1、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追求知识的确凿性,即对任何理论不轻信盲从,不迷信权威,而是用证据来证明。与其他形式的思维相比,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等特点。正因为科学思维具有这些特点,它才能揭示客观世界中纷繁复杂现象的本质,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
  2、探究教学的涵义
  什么是探究学习?简单说,就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由于这种定义只是描述性的,而且如何让学生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其目的是什么,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是以动手活动为主还是以动脑活动为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在对探究学习作具体界定时会给出不同的定义来。例如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3、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探究式教学与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成长。探究教学将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上述现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首先,探究教学将改变教师的职业观。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其次,探究教学将促进教学规范的改变,那种由教师传递客观事实的模仿性、维持性学习将转变为建构主义的创新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后,探究教学将改变以往的学校观,把学校变成一个科学探究的中心,使其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
  (2)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教育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教育应当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赋予每个人以创造性。其次,要通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来促进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创新教育体系中,既要强调学生的学术性和职业性技能又要特别突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培养,“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要求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3)探究式教学与科教兴国。事实上,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科学的理性之光普照人们的心田,开启全民的智慧,激发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使潜藏于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和优势得到激扬、发展,从而唤醒全体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否则,纵然把科学的口号喊得再响,把民族创新的旗帜举得再高,实际上都是舍本逐末,竭源求流,科教兴国的战略难以如愿。因此,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发挥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就必须在全社会开展创新教育,用科学的理性之光照耀十几亿人的心田,驱散愚昧和污秽,激发全体人民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真理,使科学探究的精神凝聚为全社会的精神力,从而实现十几亿人民心灵的现代化。
  三、实践策略
  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课后学习。
  1.课前准备。“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3.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教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4.课后学习。课后请同学们结成小组,继续查阅资料,写一篇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小论文。通过开展这样一个探究开放型学科小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持续学习、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及手段,扩大学生认知的渠道,正面激励学生紧跟时代,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世纪人才。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转变
  1.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不举手坐着回答问题。
  2.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养成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则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
  3.帮助学生探究的方法。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有序地开展双边活动,掌握探究的方法。
  从教材、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教师认真备问,立足于教材,围绕教学任务设问。一是适度,设置问题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做到难易适度;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地进行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有梯度,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4.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一是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疑问,及时质疑;二是“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拨开迷雾,在看似无疑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三是引导学生“于核心处质疑”,就是让学生在教学的关键处寻找疑问。
其他文献
利用罗必达法则“1∞”极限的求法,巧妙地解决重要极限公式 II 的证明,并给出一些例子作以验证,得到此方法的简洁性.
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110-01     《金属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材料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基础理论方面的初步知识,并具有合理选用金属材料、正确选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作者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不少的体会。  本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育科研乃强校之策。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学校管理,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载体。很多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省级等不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