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卢梭的自然状态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是他全部理论事业的核心,也招致很多批评和争论,本文从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绘入手,引出针对这一状态的历史真实性而进行的批评,通过明确“卢梭如何看待自然状态”和“自然状态的历史真实性”的区别,说明这一批评的不切要之处。接下来探讨进入了卢梭语境,对其眼中的自然状态的历史状况进行论争的两方观点,并从中发现无论说卢梭的自然状态是假设还是历史事实都不符合卢梭的本意,最终得出结论:卢梭所描述的自然状态具有的是科学真实性而非“客观真实性”。
  关键词自然状态 历史真实 客观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75-02
  
  关于卢梭描述自然状态的用意,学术界存在大量的争论。其中最为常见的争论是:在卢梭那里,自然状态是作为一种历史真实存在还仅是一种理论假设。本文将要证明,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至少与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本意相冲突。
  一、卢梭关于自然状态的描述
  卢梭把自然状态说成人类的黄金时代,是充满天真无邪的蒙昧状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是“孤独的野蛮人”,他们谁也不需要谁,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也没有交流,各自分散独行于森林之中,饿了信手采果而食,困了席地而睡。这里并没有霍布斯所谓的竞争,也没有洛克所说的权利观念,只有“两个先于理性而存在的原理:一是关切自身的幸福和自我保存,二是对自己同类的苦难的某种同情或怜悯,这是自然人的两种基本激情”①,仅此而已。
  对于野蛮人的人性,卢梭不同意霍布斯“人性恶”的说法。相反,他这样以为,由于道德的前提是感性自然的冲突,没有冲突就也就没有道德。也就是说,在野蛮人的生活状态中,由于彼此之间的交往甚少,而且欲望也仅限于最初的本能需要,相互没有冲突,也就不存在道德,同時也不需要道德。
  至此,我们看到了一幅自然状态的图景,人们除了年龄、健康和体力等所构成的“自然的或物理的不平等”之外,决没有“某一些人享有损害他人的各种特权”的不平等。因为没有交往,而不存在道德,也不存在奴役。卢梭的自然人是完全摒弃了社会性的。
  二、对自然状态历史真实性的批评
  对卢梭自然状态最常见的批评是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进行的,认为卢梭所描述的野蛮人不符合通过实证研究和对人类身体构造的分析得出的人类历史起源,不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论述,都反对卢梭“孤独的野蛮人”的说法。这一批评常见的逻辑是,卢梭将自然状态理解成一种历史事实,他在自然状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经验解释和规范主张,都依赖于该历史事实的真实性。暂且不讨论规范主张的有效性是否依赖于某种事实的真实性(事实上这样一种推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仅就批评者的解读是否符合卢梭的本意而言,本文认为还有较大的商榷余地。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卢梭如何看待自然状态”和“自然状态的历史真实性”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要弄清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我们首先要走进卢梭的语境,探究的是卢梭眼中的自然状态,而不是人类学研究的人类起源;追问的是卢梭把自然状态当做假设还是具有真实性,而不是自然状态本身的历史真实性。
  区分了这两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说从人类学角度对卢梭自然状态的批评和否定是不切要的,因为他们的前提认定是卢梭把自然状态看做历史事实,进而对此进行批驳,而这一前提本身是否成立还是一个处在争论中的问题,在本文稍后部分会给出回应。对于一个前提还不能确定成立的批评,我们暂不去探讨它结论的正确与否。
  三、关于自然状态历史状况的论争
  除去上面那种建立在不确定前提基础上的批评不说,就切实考察卢梭想法的观点来看,针对卢梭描述的自然状态的历史状况,一些学者认为卢梭试图尽可能精确地描绘初民的境况,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卢梭的自然状态纯属假设。
  将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视为纯粹假设的学者,很容易从卢梭原文中找到证据,“不应当把我们在这个主题上所能着手进行的一些研究认为是历史真象,而只应认为是一些假定的和有条件的推理。”②从这段论述,我们似乎可以直接得出自然状态是假设的结论,但持反对意见的一方则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解释:
  施特劳斯认为,卢梭充分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然状态概念具有“反《圣经》”的蕴含,……所以他将自然状态描述成纯粹假设的性质,这并非卢梭的本意,而是为了逃避教会的审查与迫害。③
  普拉特纳也追随施特劳斯的脚步,认为卢梭之所以明示自己的自然状态是纯粹的假设,是为了避免与权威的神学教义相冲突。“倘若卢梭公开承认,他的自然状态说揭示的是历史真相,实际上就等于宣称,他不相信圣经的教诲。”④
  普拉特纳认为,虽然从字面上看,卢梭确实明确表达他的自然状态说不过是假设,但我们可以从行文中得到他真实意思的暗示。在论文引言中有这样的表述:“我到树林深处去探索,我在那里发现了原始时代的形象,我在心里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的轮廓。我无情地驳斥了人间的无聊的谎言;我大胆地把人们因时间和事物的进展而变了样的天性赤裸裸地揭露出来……”。⑤这其中“驳斥人间无聊的谎言”似乎是在暗示卢梭不认同圣经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他坚持到树林深处去寻找历史上存在的自然状态的影子,试图给我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一段人类真正的历史。
  按照普拉特纳的观点,“卢梭将自然状态理解为历史事实的最有力的证明,隐藏在注释J中”⑥。“他设想一种可能:即某些类似于动物的人,被观察他们的旅行家认作动物,而实际上,很可能是‘真正的野蛮人’,自古散居在森林中……始终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⑦。这种说法就暗合了卢梭前文中说的通过科学实验确定初民的特性,也就是说,卢梭最理想的是通过科学实验考察历史上真实的自然状态,既然这样,那就和纯粹假设的自然状态不相吻合了,进而证明卢梭所认为的自然状态是真实的存在。
  四、比较中发现卢梭本意
  以上,我们把两方的争论都呈现出来,在阐述了两种观点各自的论据之后,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双方仅把“假设”和“历史事实”对立起来进行非此即彼的论争并不妥当,本文认为,卢梭对于自然状态的描述,既不是把它当做纯粹假设,也不认为它是历史事实。为了证明这一说法,让我们把卢梭的自然状态和洛克与霍布斯的做一下比较,从卢梭对他们二人的批判中发现卢梭较之他们的独特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卢梭。
  把自然状态作为纯粹假设的代表是洛克,他认为自然状态相对于现实的政治社会,不是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洛克只是把它作为整个演绎体系的开端,进而证明国家在道德上的合法性。他认为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天然地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但对于人们为何遵从理性而生活并没有给出证明,只是把权利的享有作为一个先验的前提。洛克所强调的重点是人们天然应该享有这三种基本的权利,而不是强调事实上享有,最终目的是推导出政府的形式和功能。
  针对洛克的自然状态观点,卢梭持有异议:自然的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没有个人的所有物,也没有“你的”、“我的”这种私有观念,洛克是把自然人和社会人混淆在一起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卢梭之所以不认同洛克自然状态的“设计”,是因为他试图恢复完全未被社会化的人类的生活图景,而不是遵循从应当享有的权利推出国家应当履行的职能这一思路,仅把自然状态当做工具。
  相对于洛克,霍布斯在对人类自然状态的追溯上似乎更进一步,他也试图恢复人类进入社会之前的真实状态,更倾向于描述事实。他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对峙,以致相互之间充满竞争和猜忌。
  卢梭则竭力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霍布斯的错误在于把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品质当做天生就有的,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只追求在当下环境中能找到的东西,他们的欲望因为自身的无知而仅止于纯粹生理上的和极其简单的。而竞争、猜忌和荣誉都是进入社会后才逐渐生发的,霍布斯却“把满足无数欲望的需要,不適当地掺入野蛮人对自我保全的关注中,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的产物,正因为有这些欲望才是法律成为必要的。”⑧
  通过上面对霍布斯和洛克自然状态理论的阐释,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二人是把自然状态作为逻辑前提,说明社会政治法律的产生和形成,说明什么是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合法性的基础。卢梭认为,霍布斯和洛克等先前的思想家并没有把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真正的区分开,尽管“研究过社会基础的哲学家们,都认为有追溯到自然状态的必要,但是没有一个人曾经追溯到这种状态。……他们论述的是野蛮人,而描述的却是文明人。”⑨
  五、自然状态的科学真实性
  从卢梭对前人的批评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自然状态想追溯的是人类完全没有受社会影响时的状态,这不同于假设,至于是不是历史事实,卢梭在论文序言中似乎给我们以答案:“如果我们要从人类现有的性质中辨别出哪些是原始的、哪些是人为的,同时还要认清现在已不复存在、过去也许从来没有存在过、将来也许永远不会存在的一种状态(我们必须对这种状态具有正确的观念,才能很好地判断人类现在的状态)。”⑩也就是说对于自然状态的历史状况并不是卢梭关心的,他所追求的是自然状态的科学真实性。
  对于“科学真实性”的解释,我们可以借助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来说明。这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结论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个定律,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我们不能因为科学证明不了这个假说就否定它。这其实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将科学真实性与客观真实性混为一谈。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人类历史的本来面貌而认为卢梭所设想的自然状态荒谬一样,可以说,卢梭的自然状态具有的是科学真实性而非客观真实性。
  至此,我们可以回应前文用历史考证的人类起源和进化论作为证据批评卢梭的观点,说自然状态是无古迹可寻的荒谬之谈,这其实是把“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历史事实”作为前提的,而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批评的实质是用客观真实性取代卢梭意在表达的科学真实性,可以说这在理解卢梭自然状态本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卢梭描绘自然状态的图景,实际上是在设想如果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即人类完全不被社会影响的状态,那么人是什么样的,其生活状态又是什么样的。卢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人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和因环境与人的进步使他的原始状态有所添加或有所改变的部分区别开来”。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卢梭才设计了他的自然状态,他认为,只有真正认识了人类本身,才能够认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这也就契合了卢梭写这篇论文的初衷。
  
  注释:
  ①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从柏拉图到约翰·密尔.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5页.
  [法]卢梭著.李常山译,东林校.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71页,第204页.
  ③[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自然权利与历史.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④[美]普拉特纳著.尚新建,余灵灵译.卢梭的自然状态——<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释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29页,23页,第129页,第71页,第63-64页,第62页.
其他文献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近年来对我国高校思想
摘要取保候审制度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项强制措施,也是体现人性化执法的有力手段。由于立法缺陷及侦查人员认识偏差等原因,取保候审制度在公安执法实践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威信,损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应对现行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立法完善,转变观念,加大监督力度,开辟法律救济渠道。  关键词取保候审 法律规定 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
模因论(memetics)的核心术语是模仿。本文通过研究模因的特点和周期,重新审视外语口语教学与学习,主张采用语言模仿的机制学习外语口语,通过背诵、模仿等方法增加口语学习能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两门课程分授教学的缺陷,提出了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把“教学做”合一,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服装结构 服装工艺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80-02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
本文首先阐述了回避现象研究的历史,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关系从句中的回避现象及其原因,最后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明确教授那些学生回
心理语言学揭示了语言产生的规律,为英语口语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按照其规律改进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听力训练,改进和调整考试制度,有助于全面提高英语口语教学
爱伤意识,是当代医务工作者在处理医患关系以及提升自己人文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白衣天使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鉴于当前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职业感的冷漠和并不完善的医疗制度,我们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大学生对两性的攻击性判断上体现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
[摘要]本论文采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分层次教学在瑜伽选修课中的效度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柔韧性数据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兴趣水平的测试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要高。这均表明分层次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兴趣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瑜伽选修课 柔韧性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目的 研究盆腔炎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中进行治疗的盆腔炎患者110例,依照患者的住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