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技术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原因、施工中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关键词: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技术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因此,防治楼面板裂缝成为一个非常亟需解决的问题。现结合我们十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重点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在离开阳角1 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 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 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们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 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比较显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我们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m 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容易翘起,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 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因市场竞争激烈,各商品混凝土厂商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来降低价格和成本,造成混凝土性能差。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是一项改善商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以及施工时间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
  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 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類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m 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lm 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m2 不得少于2 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三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⑴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⑵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⑶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⑷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 人或以上)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
  ⑸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 的抗裂构造钢筋。
  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时间短强度低的情况下,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⑴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 天一层为宜,以确保养护时间。
  ⑵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卸材料,避免冲击振动。达到规定强度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
其他文献
对"代建制"内涵及其相关属性进行分析,并与建设部建市[2004]200号<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项目管理"的概念作比较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出台的有关代建制规定具有较明显的
近年来,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为目标.不断深化招标投标体制改革.完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行政监督职能,健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服务
针对衰变箱构造复杂、空间就位精度高的安装特点,深入分析了各类构件的安装测量任务,提出了质控要点。结合工程实践,对测量检查结果、质量问题对策和监理效果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起。在多数地下室的施工中,均采用传统的正作法程序,即:开挖基坑-基础施工-底板施工-地下室竖向构件施工-地下室梁板施
针对高速公路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从施工准备、施工、交工验收阶段,深入探讨了高速公路的测量监理工作,加强高速公路的测量管理,以求确保高速公路的质量和通行能力。
本文是“Ф4000mm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研制”课题试验内容之一,文中介绍了大直径钢简混凝土预制管的立式浇注、一次成型的新工艺,通过现场1:1模拟试制两节Ф4000mm预应力钢筒混凝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向产业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功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传统门窗改造的呼声最高,门窗的功能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期刊
本文主要论述钢管混凝土柱从柱脚螺栓安装、钢管柱吊装、管内混凝土捣制以及节点施工的施工技术。
本文通过几座有特点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加固成功的实例,详细说明连续刚构桥加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