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艺术的发展应根植于本民族历史、文化、思想的土壤中,切实把握时代的精神主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强国之路。
【关键词】艺术 民族性 美学 上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98-01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的主流而演绎的,如今整个社会正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当然艺术界也在这冲击和摇曳中发生着裂变。
诸子百家,流派纷呈,是当今美术界总的趋向。但在这一绚烂的帷幕下,潜在的问题已日趋尖锐:西方的现代美术思潮席卷而来,滚滚涌入,被冲昏了头脑的现代人奉之为经典和神圣。西方现代派和新思潮美术已占主流。在作品中充斥着迷惘、抑郁荒诞、痛苦等世纪末幻灭的梦想,另外,一种艺术本我论的观念也随之而生。强调个性、本我艺术的回归,意图脱离社会建立自己所谓纯艺术的氛围,提倡世界主义,把民族精神弃之如弊履,本土的文明似乎早已消匿于该世纪嘈杂的市场中。
深刻的美学危机,作为社会精神灵魂的美学,正与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面临改造和重新面对世界新格局的国家,以及这个民族所进行的社会变革相割裂、脱节、忧虑、慨叹。
慨叹之余是一种明确与反思,在这场蓬勃的艺术更新大潮中,艺术家们浴血奋战意图在传统和新观念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诚然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种力求探新的精神,没有探新便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史上审美能力的拓展,然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因为社会曾封闭过,有压抑人性本能现象的存在,就离开社会属性去宣扬人的野性、兽性。因为个人对新思想、新形势的渴求而否定自己的观众,甚至自己的民族。
作为一门艺术,它总是从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度,总夹带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气质,总是与这个民族的整体命运方向紧密相连的。
我们已从倍受西方强权凌辱的历史深渊中站立起来,取得了一个历史进程中的胜券,而今面对世界作出的选择,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的主题都是富强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基点,而我们艺术的发展和终止也在于此,中国当今美术如何在这场本土进行的改革震荡中确立自己的历史基点,明确自己的历史职责,这是一个迫在明朗的主题。
让我们回头看看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渊源,艺术的发展是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中国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民族文化,眼睛盯着西方,对于我们整体艺术的发展有百弊而无一利的。
西方的艺术终究是在那块土地上产生的,究其思想来看,现代主义和反现实主义,主要是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叔本华和尼采的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等西方非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在其作品中洋溢着粗狂混乱的热情。
许多现代派作品表达的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愤懑和不满,它们所宣扬的悲观主义、消极避世主义、个人主义,使人们精神颓废,悲观失望,丧失对社会的责任感,逃避现实,遁入自我内心放浪形骸,这样在看似自由的艺术中来慰籍十分不自在的灵魂,使人在麻木中生存。
试想如果把这种艺术思想全盘移植过来,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的艺术家,无疑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面对着自己的观众,要在研究自己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研究本民族观众审美心理的基础,创造性的把外国文化中可吸取的营养加以提炼和升华,活化出属于我们民族的真正的艺术品,共同注入我们民族历史的脉搏。
这里我们对艺术的民族历史渊源有了一個明确的认识。我们回到艺术自由论这个话题上来,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日趋个体化、日趋自由的过程,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但艺术是从属于社会的,社会艺术的自由是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所以自由同时也是有条件的,东方“从心所欲不逾距”、西方所谓“意志自律”都谈及了自由的限度,艺术的自由是在既定的历史和社会中实现的,它是以道德律为准绳的,也就是艺术的自由要限定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只有自身献给社会、民族,才能体味到生活的意义,这才是艺术的境界,抛弃小我,进而意识提升到社会和民族的整体氛围。
这个责任亦是艺术家从单纯个人爱好转至国际民族至上大义上来的源泉和动力。诸多的艺术家也正肩负这个责任,消极避世、游戏人生、唯我独尊的思想都是不足取的,大凡艺术史上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艺术站在其民族的苦难之肩上而树立起来的伟大,国际歌的鸣唱,德拉科勒瓦笔下摆脱奴役对自由的向往。
因而他们这种带着苦涩、忧患及至痛苦的艺术,使他们在同时代脱颖而出,成为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灵魂。
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忧患是来自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亦属于民族和国家的,因而才使他们的艺术成为召唤民族振奋新生的号角和力量,而没有成为萎缩在自己艺术的温室里,以求得自我灵魂的慰藉、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式的快慰。我们今天所热切期望的是中国的艺术能切切实实把握住时代精神的主流。在混沌中澄清自我意识,在明朗中展望奋进,这样亦无愧于我们这个民族、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
【关键词】艺术 民族性 美学 上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98-01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的主流而演绎的,如今整个社会正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当然艺术界也在这冲击和摇曳中发生着裂变。
诸子百家,流派纷呈,是当今美术界总的趋向。但在这一绚烂的帷幕下,潜在的问题已日趋尖锐:西方的现代美术思潮席卷而来,滚滚涌入,被冲昏了头脑的现代人奉之为经典和神圣。西方现代派和新思潮美术已占主流。在作品中充斥着迷惘、抑郁荒诞、痛苦等世纪末幻灭的梦想,另外,一种艺术本我论的观念也随之而生。强调个性、本我艺术的回归,意图脱离社会建立自己所谓纯艺术的氛围,提倡世界主义,把民族精神弃之如弊履,本土的文明似乎早已消匿于该世纪嘈杂的市场中。
深刻的美学危机,作为社会精神灵魂的美学,正与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面临改造和重新面对世界新格局的国家,以及这个民族所进行的社会变革相割裂、脱节、忧虑、慨叹。
慨叹之余是一种明确与反思,在这场蓬勃的艺术更新大潮中,艺术家们浴血奋战意图在传统和新观念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诚然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种力求探新的精神,没有探新便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史上审美能力的拓展,然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因为社会曾封闭过,有压抑人性本能现象的存在,就离开社会属性去宣扬人的野性、兽性。因为个人对新思想、新形势的渴求而否定自己的观众,甚至自己的民族。
作为一门艺术,它总是从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度,总夹带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气质,总是与这个民族的整体命运方向紧密相连的。
我们已从倍受西方强权凌辱的历史深渊中站立起来,取得了一个历史进程中的胜券,而今面对世界作出的选择,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的主题都是富强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基点,而我们艺术的发展和终止也在于此,中国当今美术如何在这场本土进行的改革震荡中确立自己的历史基点,明确自己的历史职责,这是一个迫在明朗的主题。
让我们回头看看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渊源,艺术的发展是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中国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民族文化,眼睛盯着西方,对于我们整体艺术的发展有百弊而无一利的。
西方的艺术终究是在那块土地上产生的,究其思想来看,现代主义和反现实主义,主要是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叔本华和尼采的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等西方非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在其作品中洋溢着粗狂混乱的热情。
许多现代派作品表达的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愤懑和不满,它们所宣扬的悲观主义、消极避世主义、个人主义,使人们精神颓废,悲观失望,丧失对社会的责任感,逃避现实,遁入自我内心放浪形骸,这样在看似自由的艺术中来慰籍十分不自在的灵魂,使人在麻木中生存。
试想如果把这种艺术思想全盘移植过来,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的艺术家,无疑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面对着自己的观众,要在研究自己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研究本民族观众审美心理的基础,创造性的把外国文化中可吸取的营养加以提炼和升华,活化出属于我们民族的真正的艺术品,共同注入我们民族历史的脉搏。
这里我们对艺术的民族历史渊源有了一個明确的认识。我们回到艺术自由论这个话题上来,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日趋个体化、日趋自由的过程,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但艺术是从属于社会的,社会艺术的自由是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所以自由同时也是有条件的,东方“从心所欲不逾距”、西方所谓“意志自律”都谈及了自由的限度,艺术的自由是在既定的历史和社会中实现的,它是以道德律为准绳的,也就是艺术的自由要限定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只有自身献给社会、民族,才能体味到生活的意义,这才是艺术的境界,抛弃小我,进而意识提升到社会和民族的整体氛围。
这个责任亦是艺术家从单纯个人爱好转至国际民族至上大义上来的源泉和动力。诸多的艺术家也正肩负这个责任,消极避世、游戏人生、唯我独尊的思想都是不足取的,大凡艺术史上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艺术站在其民族的苦难之肩上而树立起来的伟大,国际歌的鸣唱,德拉科勒瓦笔下摆脱奴役对自由的向往。
因而他们这种带着苦涩、忧患及至痛苦的艺术,使他们在同时代脱颖而出,成为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灵魂。
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忧患是来自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亦属于民族和国家的,因而才使他们的艺术成为召唤民族振奋新生的号角和力量,而没有成为萎缩在自己艺术的温室里,以求得自我灵魂的慰藉、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式的快慰。我们今天所热切期望的是中国的艺术能切切实实把握住时代精神的主流。在混沌中澄清自我意识,在明朗中展望奋进,这样亦无愧于我们这个民族、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