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那么,应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探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中学教育时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间一个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学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单纯智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即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途。这种认识方法忽略了学生在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教师们开始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格塑造、耐挫能力的培养等因素发生兴趣。同时我们应以这些非智力因素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中学七年级阶段可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要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八九年级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这里主要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建立师生间和谐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润滑剂,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及其授课内容的兴趣。心理健康辅导可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信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资本;反之,学生无心学习,上课捣乱,必然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热情。教师要把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加强个体的心理健康辅导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辅导,为遇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找出自己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帮助学生增强自知之明,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观念;为来访者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设计和提供最佳行为策略;为学生、家长提供有关信息,指导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在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形式与活动: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材料信息,能及早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适应性问题。“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教育的依据,也是教师针对性教育、辅导的“参谋”。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也是思想交流的艺术。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使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我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专业的培训,加强自学,坚持尊重、通情、保密、疏导的原则,使自己尽可能成为学生的“真心朋友”、“知心朋友”,能应用一定的心理咨询策略、方法,重视和学生的交流、谈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工作中,我总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正确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学生。这样,父母可以在指导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时,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彼此的优点、改正缺点,以增强彼此的了解。
五、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就是说,要有效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单靠开课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做个有心人,即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地把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每位教师都应当考虑:1.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教学目的;2.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内容;3.自觉地采用某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式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总之,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类发展的中枢,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因此应多方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探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中学教育时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间一个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学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单纯智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即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途。这种认识方法忽略了学生在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教师们开始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格塑造、耐挫能力的培养等因素发生兴趣。同时我们应以这些非智力因素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中学七年级阶段可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要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八九年级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这里主要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建立师生间和谐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润滑剂,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及其授课内容的兴趣。心理健康辅导可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信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资本;反之,学生无心学习,上课捣乱,必然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热情。教师要把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加强个体的心理健康辅导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辅导,为遇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找出自己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帮助学生增强自知之明,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观念;为来访者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设计和提供最佳行为策略;为学生、家长提供有关信息,指导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在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形式与活动: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材料信息,能及早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适应性问题。“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教育的依据,也是教师针对性教育、辅导的“参谋”。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也是思想交流的艺术。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使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我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专业的培训,加强自学,坚持尊重、通情、保密、疏导的原则,使自己尽可能成为学生的“真心朋友”、“知心朋友”,能应用一定的心理咨询策略、方法,重视和学生的交流、谈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工作中,我总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正确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学生。这样,父母可以在指导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时,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彼此的优点、改正缺点,以增强彼此的了解。
五、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就是说,要有效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单靠开课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做个有心人,即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地把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每位教师都应当考虑:1.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教学目的;2.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内容;3.自觉地采用某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式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总之,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类发展的中枢,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因此应多方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