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冬天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一下就是十多天,房檐上的冰凌有一尺多长,北风整日怪兽样嚎叫着,滴水也成冰了。在我的世界里,1973年的冬天又是格外温暖。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仍能感到那个冬天带给我的,犹如春天般的温暖。
  1973年的冬天,学校要排练《智取威虎山》。班主任李老师盯着我说:“你嗓门洪亮,长得浓眉大眼,最适合演杨子荣了。杨子荣打虎上山时穿的是棉大衣,可惜你没有棉大衣。”
  画书《林海雪原》我看十多遍了,杨子荣是我心中的英雄,能演杨子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大顾寨小学,只有支书家的儿子铁铲才穿着棉大衣,其他学生都穿着或大或小的,极不合身的破棉袄。我身上的破棉袄在哥哥身上光荣服役三年后,看哥穿不上了,母亲才让它在我身上继续服役。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我怎敢奢求有一件棉大衣呢?我撅着小嘴,怏怏不乐地回到家里。母亲看到后一脸焦灼地问:“怎么不高兴了?让老师批评了?”
  我讷讷地说:“老师想让我演杨子荣,可我没有棉大衣,老师又不让演了。”我说着说着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母亲长叹一声后说:“别难过,我会想办法让你穿上棉大衣的。”
  我阴沉着的小脸倏地布满了阳光般明媚的笑容。
  母亲刚一推饭碗就匆匆忙忙地出了门,走了七家也没借到一两棉絮——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谁家也不会放着棉絮。那夜,家里的煤油灯亮了一晚。母亲咳嗽了一夜。眼看希望变成了泡影,我轻松的心又变得沉重起来。
  在公鸡嘹亮的啼叫声中,熹微的晨光照亮了简朴的农家小院。我从床上爬起来时,发现一件棉大衣放在了我的床头。母亲兴奋地说:“我夏天穿的褂子是黑色的,你的小袄也是黑色的。我把我的褂子拆了,套上棉絮后帮补到你的棉袄下面,就成了!快穿上让我看看!”
  1973年的冬天,我小小的心中充满了“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豪情与壮志,我沉浸在饰演杨子荣的无比喜悦中。
  和煦的春风终于吹暖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母亲脱了她穿了一冬的棉衣。拆洗棉袄时,我万分惊愕地看到母亲棉袄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层棉絮,把棉袄撑得鼓鼓囊囊的竟然是麦秸。在棉袄里面套麦秸,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吗?我是从来也没有听到过。
  母亲用麦秸和薄薄一层棉絮套的棉袄抵御了漫长的严冬。
  难怪母亲终日瑟缩着。
  难怪本来强健的母亲冻病了五六次。
  难怪我能穿上能温暖我一生的棉大衣。
  我却没有去想母亲从哪里弄到的棉絮,没有细看母亲眼中的血丝,没有留意母亲烧得通红的脸,对母亲整日的咳嗽我也是充耳不闻。
  如今,我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老得眼花了,耳聋了,背驼了,腿也不能走了,只能终日坐在床上。只要一见到我,她就会握着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多吃点,别饿着肚子;多穿点,别冻着身子;该歇就歇着,别累坏了身子……”
  我听得耳朵起了茧子,但我仍然乐意听。在我看来,这该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动听最感人的声音了。
其他文献
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很活泼,从我看到他起,他就一刻没消停。好像座位上长满了刺,他的身子扭来转去,怎么也不自在。嘴也不闲着,嘟嘟囔囔说个不停。一听,在自言自语讲故事。呵呵,像我儿子。他邻座的女人盯着他,不时露出微笑。该是他妈妈吧?我想。直到20多分钟后她下车,我才知道,她不过和我一样,仅是孩子的妈妈,却和那小男孩无关,我们都是以慈母之心,关注着他。  女人下车,我就成了小男孩的邻座。大概是说累了,小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内容较为平淡,但是却值得许多人深思……  要是没有那次遭遇骗子的经历,周伯对此就不会深有感触。年过七旬的周伯在一个小区当保安,他的老伴也跟随着他来到这个小区帮忙,这样既可以互相关照,有时又能够替换他守一下夜。  一天中午,一个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来到这个小区。停好车后,他热情地向周伯打招呼说:“大叔,我是你儿媳妇的同乡亲戚,叫陈炳强。”周伯听后半信半疑,问道:“那你是陆丰市潭
期刊
表妹是属于我管辖部门里数一数二的美人。她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在她12岁时,外出打工的父亲赚了点钱就跟一个女子重建家庭,家里的债务全由姑妈一人偿还,生活的艰辛令姑妈显得很苍老,背也驼了。姑妈把表妹交给我时再三交待,她还小,千万别让她现在谈恋爱,等再过几年你就帮她找个离家近点的年轻人。想起姑妈的嘱咐,对于表妹的“终身大事”,我和她约法三章:⒈没到20岁不可以谈恋爱;⒉找的对象必须要征求我的意见;⒊所找的
期刊
家里买了电脑后,我对上网聊天着了迷。在“粉红玫瑰”聊天室,网名“灵魂饥饿”的我成了最活跃的聊友。凭借我那点仅比浅薄略微深厚点的知识,再加上巧舌如簧,我赢得了一个网名叫“深呼吸”的女网友的青睐。  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只知道是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但我们在虚拟世界里进入了热恋,很快如胶似漆。又过了些日子,在网友们的张罗下,我俩成了网络“夫妻”,不仅进行了“登记”,还举行了隆重的网上“婚礼”。
期刊
前些天早上下楼时,在楼梯上碰见清洁工,她跟我点头,算是打招呼。我这才发现不是原来的那个女人了,就也随口说:新来的吧?她点点头,露出一脸憨厚的笑。  和她有接触是在一天下午。我正在电脑前看书,就听到门铃响。门孔里看到是清洁工,我就开了门。她还算客气,说借两桶水,冲洗楼道。以前的清洁工也经常要水的,我觉得是应该的,就回去放水,一桶满了,我摇摇晃晃提出来,把水倒进那个女人的空桶里。她有两只桶,都是空的,
期刊
故乡县城:工地惊魂  我的故乡在大巴山深处,那里山高坡陡,云遮雾绕。2000年7月,我刚刚高中毕业。和许多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一样,我第一次迈出家门走出大山,去外面的大千世界打工谋生。我的第一站是到距我家一百多公里的县城。  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内地小山城,我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只是认识一位姓陈的厨师,他是我一个同学的叔叔。凭着从家里带来的一块腊肉做礼物,我叩开了他的家门,得以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地。 
期刊
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我刚回到乡下的家里,气都还没有歇匀,就听见隔壁邻居邱老五家传来闹哄哄的声音,隐约还听见有人说豁出去了之类的话。顿感好奇的我忙问母亲五表叔家发生了什么事。母亲见怪不怪地笑着说,老五的姐姐前天去世了,今天是出殡的日子。他这是找人去显一显娘家人的威风,阻拦出殡,要他外甥还要为他母亲做几天道场。说简简单单就出殡,有失他们娘家人的面子。  咦,都什么年代了,思想还这么保守?这个没多少文化的
期刊
在农村,几乎每个小孩子都要做些扫地、洗碗、暖水、做饭之类力所能及的家务。而我还要割草,因为我家拥有村里唯一的私人鱼塘。每隔两三天,我和姐妹都兴高采烈去鱼塘旁边的草地割草。村里的孩子也都喜欢跟着到那块绿油油的草地去。  大家经常比赛割草,谁输了谁就得在地上打几个滚。偶尔,会在草丛里抓会表演飞翔节目的草蜢。等把草都丢到鱼塘后,我们会在草地里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再不,就一群人守着鱼塘,看看谁割的草最受鱼
期刊
异乡人   邓 宗    总有一方晴空  梦里千回百转在心里  酝酿着恬静与温柔  多少个夜晚  那条婉转轻灵的清溪  淌过夜的冰冷  浸润着孤独的异乡    漂泊的日子如烟  暗淡了游子明眸的洁净  流淌在异乡的汗水和泪水  汇成不息的河流  漂走了昨日的青春、梦幻  沾染了游子心底的蔚蓝  只是故乡那一轮残缺的月  沉淀在心底  成为一道  或深或浅的伤口  激励着游子  用自己的屈辱和挣扎 
期刊
公园招工  我被老板扫地出厂了。老板把我扫地出厂,可不是因为自己,是为了那个工号为7的工友。他与我同一宿舍,和我上下铺。我是最清楚他生病的事了,我摸过他的额头,烫手。他真的是一天时间颗粒未进。病了去找老板请假,看起来是很正常的事,可到了老板那里就不正常了。7工号的病假是我帮忙请的,老板说,7工号是装病。我说,他为什么要装病?老板说,生产任务重,他是为了逃避加班。妈的,我一气之下,说老板没良心,没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