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早:一个水稻品种的足迹

来源 :农业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早,是明清以来外省对原产于江西的一个早稻品种的名称.江西早稻种植由来已久,品种江西早则是稻作农业发展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个品种秉承了占城稻的主要特征,具有生育期短、成熟早,耐旱,适应性广等多种特征,使其在近千年的中国水稻种植中大放异彩,它不仅对江西粮食增产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通过移民、引种及推广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周边甚至更远省份的水稻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稻作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江西早的引种的范围主要包括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江西早所到之处,不仅仅品种本身的输入,同时也包括技术,甚至是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引进.本文关注江西早的出现、特征、分布、传播途径及在各地的影响,并藉由此提出一个“技术综合体”的概念,为考察不同区域间农业交流提供一个视角.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省级2012-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考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低低聚集”,中、西部地区“高高聚集”.实证结果显示:财政赤字、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因素对政府债务水平的上升均具有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财政自给水平、产业结构对政府债务水平的上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各影响因素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提出了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成效,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环保行政约谈制度以其协商性和柔性优势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8月新修订《生态环境部约谈办法》,对环保行政约谈工作做出更清晰的规定,但是主要涉及主体仍是政府和环境违法者,缺乏市场和社会的纳入.环保行政约谈的最佳模式选择是合作治理,即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主体的优势,约谈工作启动前共同收集环境信息,约谈会议上听取不同群体的代表表达意见,约谈后社会参与监督整改工作,保证约谈效果的持续性.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环保行政约谈案例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基于合作治理理论,探讨当前环保行政约谈制度的不足,并尝试从政府、市场和社
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中,法律的上层建筑与政治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所对应的实际上是法律(法)与国家权力(政治权力)关系的问题.法律与权力的关系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法律附属于权力,成为国家权力维系统治的工具;一种是法律贯彻法的精神,发挥制约国家权力的作用.今天需要强调的是法律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独特地位、自主地位,依靠法律完善来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但也应避免一味崇尚法律、贬低权力,将权力定性为恶,夸大二者对立.法治的目标不应该是在把权力永恒地设定为恶的前提下去规制权力、束缚权力,而是转变权
“诗史”一词始于论杜甫诗,其后内涵逐渐丰富,到明代确定为评价诗歌纪事功能的术语.近年来“诗史”问题则被概括为对中国诗叙事功能的总体考察.从诗学内部看,王夫之“诗史”观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对具有叙事性的杜甫诗评论,二是对叙事诗歌总体的有条件接受.王夫之对杜甫诗的批评,源于杜甫诗的逼肖记叙、怨诽直刺,不符合船山诗学对诗体本质和诗情品质的规定要求.同时,王夫之在叙事诗歌上对七言歌行体网开一面的肯定,与七言歌行音节繁促、形式反复和能以声情动人的诗体特点有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如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新的论断,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和如何推动绿色生活方式问题,为人民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生活方式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深刻理解绿色生活方式的科学内涵,科学把握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要求,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开创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教育行政执法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高度重视教育体系建设的当下,教育行政部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教育行政执法仍面临立法不完善、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人员的程序意识淡薄、具体执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破除教育行政执法难题,我国应加快推进教育行政执法的立法工作,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的组织建设,健全教育行政执法的执法机制.
《元刊杂剧三十种》文本中存在大量俗讹字形,准确地辨析这些俗讹字,是准确释读文本的关键.这些俗讹字有的使用范围广,如“(鳢)”“未”,有的使用范围小,只是偶见的字形讹写,但这些偶见的形式大多是在俗写规律的支配下产生的,如“(鳢)”“绎”“口”“(車)”等.
将《吕氏春秋》的用士思想置于先秦时代的文化背景与学术思潮中探讨,可以发现其求贤任士的观念对儒、墨、道三家学说有不同程度的接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汲取了儒家“义”“礼”理念,主张君主寻找以“义”为人格风范的贤士,且在求取贤士过程中致敬尽礼;二是吸收了墨家“公义”原则,要求君主任人唯贤,公正无私;三是接受和采用了道家“无为”意旨,认为君主应无所作为,凭借贤能之士实施政略以达安治国事,全生养性的目的 .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吕不韦“重士”的态度,他既有为维护正统而认可士人任“道”价值的意味,又具有以士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19世纪初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学界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勘、版本、文学、舞台四个方面,其中文献文本层面的研究最多、最完备,针对它的校勘与整理研究还曾一度形成高潮.由于不同的明刊本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同剧的版本比较研究较为兴盛.除此之外,其他更深层次的文学与戏剧层面的研究较少.《元刊杂剧三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但它仍然存有许多疑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学界作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动物遗存的考古发现,并结合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对这一地区游牧人群屠宰行为的复杂性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当时该地区游牧人群至少存在以殉牲和冬牲为目的 的两种屠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