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写景状物牵引学生走进习作大门(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_11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发憷,不知该如何下笔,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回到家里就照着作文书抄。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从三年级习作启蒙开始做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为贯彻这一精神,笔者引导学生因地制宜,从身边的景物写起,一步步开启习作的大门。
  一、写景有利于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做到有话可说
  1.看后再写,与一、二年级看图写话紧密相连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包括描写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描写人类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设施和物体,如城镇街道、村庄住宅、学校工厂等。景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象及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要想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选好观察点,即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任何景物都要有立足点,立足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写作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一角,小溪一弯,田野一片,乡村一方,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用各种拍照设备按一定顺序拍摄图片,和大家分享。
  其次,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出。写景可以按方位写,如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前至后,或从后至前;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或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还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写,可以按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可以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
  就这样,一篇篇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图文并茂的习作诞生了。在观察变幻多端的云后,一位同学写出以下精彩片段:“白云一会儿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四周还照着金光,真美!一会儿又变成搞笑的猪八戒,拿着他的大钉耙;一会儿大钉耙就不见了,爸爸的相机都没有照下来,还是我的火眼金睛更厉害!”在走进树林的习作中,如“走在落叶铺好的小路上,嗒嗒嗒嗒,沙沙沙沙,可好听了,可惜爸爸的手機没有听清楚”一般精彩的语段层出不穷……
  2.先体验后写,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写作兴趣
  下雾的早晨不妨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孩子们在窗口静静地观看,用心感受,轻轻地闻一闻,尽情地玩一玩……“雾凉凉的,从我的鼻尖滑过”“雾柔柔地围着我”……
  听雨,嬉露珠,踏雪,桂花雨,桃花乐,李花纷纷飞,桂花果实喷射之乐趣,山坡滑草,品山泉,追小溪,闻野花,摘野果……孩子们乐写不疲。
  【作者单位:四川省威远县两河镇小学】
其他文献
亲爱的12、13班的孩子们:  写这封信前我纠结了很久,我纠结是分开写给你们呢,还是统一写?是送你们“心灵鸡汤”呢,还是送“心灵砒霜”?思来想去,结果想到了刚毕业时,一位老教师经常用“这些小兔崽子们”“这些小王八羔子们”来形容你们。奇怪的是,我不觉得他说这些时有失师德,有辱斯文,倒从中感受到了满满的爱,那是充满亲情的嗔怪。所以,对于一样由我给你们上课的12班、13班的孩子们,我决定这封信不分开写了
期刊
当下“微”风四起:微电影、微新闻、微讲坛、微博、微信悄然升起,微教案、微课、微探究、微演讲、微点评等微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在花样繁多的“微”中,“微班会”独树一帜,它是德育的创新方式,是传统主题班会的补充,也是传统班会的浓缩与升华,将“微班会”运用到德育教育中,能有效增强德育的實效性。  “微班会”以“微”充分吸引学生注意,以“课”充分彰显教师的主导,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渗透。微班会“短”“平”“
期刊
听过很多老师讲《故都的秋》,也在网上看过不少本课的讲课视频,总觉得传统教学都比较一致地重在分析秋的清、静和悲凉。这种在几幅画图中寻觅秋味的讲法没错,但要想在这种情境中真正深入作者内心深处却很难。散文本就是情感的芭蕾,美妙动人,沁人心脾。  首先,教学《故都的秋》时其写作背景和作者个人情怀不能省略或置后,而且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较为简洁地引导他们深入诗心的深处,这才是导出情感共鸣的基础和前提。跨越
期刊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习作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本课教学设计定位于如何引导学生赏读同学的佳作或精彩片段,从中领悟写作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习作的真谛——写出真情实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其他同学习作的优点,
期刊
二、呐喊摇旗,做“宣传达人”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学生资助政策是我们基层学生资助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我们的“护身符”。  1.以身作则,带头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首先得带头学习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做到烂熟于心;同时还要细读细研,根据本单位
期刊
韩愈任四门博士时写下《师说》一文给他的学生李蟠,借李蟠向世俗之风发起挑战,剑指社会恶劣风气,批判特定阶层。  当时唐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盲目从众心理,如此从师风尚愈演愈烈,正如柳宗元所说的:“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直之人活得恐惧不安,苟且偷生者趋之若鹜,敢于批判者少之又少。可见,韩愈面对高举如此“为师”的大旗,的确需要不一般的批判精神。  环顾
期刊
读法三:读语言  【课文链接】课文中灵动鲜活的语言如珠,俯拾皆是。《秋天的雨》中写秋雨是“清凉”的、“温柔”的、“轻轻”的,它会趁你没注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当写到秋天的叶子时,叶子的姿态是多样的: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枫树红红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当写到秋天的色彩时: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更多,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听听,秋的声音》一诗,“大树”
期刊
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诗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无处不有诗的身影。在学生的语文考试中,诗也是必考内容之一,而且其比重逐年增加,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从小学开始,对诗的教学就要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  下面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两千多年的诗文化,并将诗融入到了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优
期刊
摘 要:渐序快速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作文序列化和快速化相结合的作文训练方式。本文介绍了本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目标要求,对“543”渐序快速作文训练教学模式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渐序快速写作“543”模式;构建  一、项目介绍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快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素质结构决定着学生的写作水平。虽说文化底蕴、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等写作素
期刊
三、抓住关键,深入解读  入选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这些“点”是指一文的题眼、关键词和关键的句子。解读文本就是要找到这些“点”,并充分发挥这些“点”的作用,以点带面,深入解读文本。  1.抓住题眼,直击核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就能帮助教师快速解读文本,理清教学思路。如《草船借箭》题目中的“借”字就是题眼,教师可以抓住“借”字,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