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美术课程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美术专业课程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努力研究和开发适合新时代高校发展的美术课程,在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前提下,积极创建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其改革的思路及方法。从当代美术教育现状入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以及梳理其内在规律和转化条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优化地方综合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和拓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人才培养;美术专业教育;综合性高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地方综合性院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GJB1320356)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当前高校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化解这种困境成为许多教育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因此,开展立足于地方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理论实践研究,因地、因时地确立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专业的培养层次与培养方向,逐步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开展美术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参考意义。
  一、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
  课程体系核心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OBE教育理念”在美国教育界是一个十分流行的专业术语。美国学者斯派帝在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书把“OBE教育理念”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他认为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该教育理念在当时迅速传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从那之后,又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2013年我国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虽然该理念并未对美术学科有具体的论述,但是对高校美术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教育形势的发展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成为必然,如果不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就会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不深入课程改革的层面,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从本质上看,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体现,而从作用上来看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结合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学科教育现状,既要有对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也要对当下社会的现实需求、新的美术学习现象带来的问题以及它与现行课程体系模式所形成的关系进行思考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策略。同时,还要深入研究美术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调整本校的专业结构布局,研究制定符合地方综合性高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跟踪学生学习效果,以最优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美术专业本科生。
  二、关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现状
  国内学者对美术人才培养的观点是从实践性与创新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美术人才培养的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创建合理的选修课程,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实践课程,探索如何建立应用为主的地方高校美术特色专业,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法。此外,关注国内美术专业方面的论述不少,但论述角度多为技法研究、作品分析、美术作品民族化和多元化等等。
  从美术教育模式看,一些发达国家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美感和敏感的双向训练,采用高智能与高情感的双轨教育模式。这里的敏感训练和情感教育主要是指美术思维能力、人格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方式看,国外的美术教育提倡主动学习,更注重培养过程,目的是启发调动学生在艺术表现上的主动性,不设条条框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自由想象、发现和选择,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概括来说,西方美术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认为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更重要,帮助学生做好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维社会的准备。
  三、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
  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方法
  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如果不及时进行培养模式创新,就会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新时期深化改革以及专业建设调整规划背景下,各高校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从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入手,不断强化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晰的目标,并寻求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要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为美术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和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认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方法等内在规律,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体系,研究制定符合综合性高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跟踪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依据美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并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美术专业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相关数据库,了解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及建议。
  二是优化地方综合性高校的课程内容,构建宽口径、灵活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压缩、合并等多种途径突出社會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及内容,合理调整课程项目和课程学时,使课程设置有序、规范和合理。把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多层次课程标准。   三是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构建更加开放和动态的课程体系,重视通识课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确保自身的课程体系不仅能够符合文化素质教育的特征,还能满足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殊需求。
  四是构建在线课程平台,探讨切实可行方案,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根据美术专业的优势,以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为基础,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具有碎片化以及结构化特征的在线课程内容。不仅要构建美术专业必修课方面的在线共享课程,还要注重通识类选修课的引进和建设,对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学习成效负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针对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六是尽快完善高校授课结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拓展。
  七是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研究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探索信息时代美术与科技的融合之路。
  四、研究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方法的
  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就业率是考核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艺术教育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应加强本科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发展能力为核心,设计评估体系,制定一套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挖掘适合我国发展的思想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家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这将对中国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寻求适合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为各综合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人才培养的思路及方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其研究的主旨并不是对美术教育的简单赘述,也不是对人才培养内涵的详尽盘点,而是结合中西方美术教育进行有价值的探索,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尝试在地方综合类高校构建美术教育的新模式,形成思路清晰的理论脉络,进而找到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要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结合岗位要求,明确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研究建立“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相信通过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积累,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类专业一定会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也能培养出更多真正被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才能为美术类本科生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夏丹.OBE教育理念在国内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文献调查的分析[J].教师,2017(14):96-97.
  [2]周洪波,周平,黄贤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29-32.
  [3]宋歌.OBE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成果评价[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56-58.
  [4]孫志宜,付琳.西方美术教育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5]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7]应宜文.20世纪初期中西美术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8]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古往今来,中国独特的自然历史以及空间的组成都是文人墨客们热衷描述刻画的对象。中国的画家在其作画的过程中对于山水画产生了独特的认识和了解,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的山水画形成独特的艺术体系,蕴含了丰富的内容。针对中国画的山水空间表现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感受传统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特征以及达到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在一个具有诗意和韵味的空间中遨游。因此,分析中国画的山水空间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 要:色彩在绘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是人类绘画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元素。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色彩观念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色彩观念可以帮助作者创作出更富有情感张力的作品,这对作品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就色彩观念对绘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绘画创作及欣赏提供更多的思路,以促进绘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色彩观念;绘画;情感表达  色彩是艺
摘 要:中国绘画的写生传统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元代以降,中国绘画发生了由“师法自然”到“崇古”的转变,写生传统影响渐弱。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冲击、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康有为、徐悲鸿等人通过对中国画进行改良,重建了中国山水写生实践,使写生成为中国绘画的新风尚。  关键词:中国绘画;写生;科学主义  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写生雏形便已有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摘 要: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书法艺术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本土艺术的生命力。通过分析传统语境下的书法艺术,论述了现代书法艺术的审美发展,探讨了传统书法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以进一步解读传统书法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书法;现代语境;传承;创新  一、传统语境下的书法艺术  “书,心画也。”这里的“书”是书籍之意,而非书
摘 要:在超现实主义流派中,比利时的勒内·马格利特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时常通过一种充满诗意的表现,或是使用交换、对立、并置等手法进行绘画创作,为观者带来一种奇特的观赏体验。比如云朵飘在房间里、巨大的国际象棋和树并立在一起、晴空下的街道却是黑暗的并且亮着路灯……他的绘画作品宛若谜语,令人浮想联翩。通过论述勒内·马格利特奇幻绘画风格的形成和作品的呈現方式,分析其作品的价值和画作所传达的隐喻内涵
摘 要: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人民大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我国的长期发展中,民间艺术已经彻底融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体现着我国人民群众在长久生活中积攒的经验和智慧。如今民间艺术也凭借其各种元素逐渐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使中国画得到创新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摘 要:从史前洞穴画到古典时期绘画再到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绘画中的迹象大部分是以写实为目的进而表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艺术的解放,艺术的形式规则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迹”与“象”,再后来“象”的形态发生瓦解,“迹”与“象”混同,抽象主义便是如此。保罗·克利的画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很多的艺术家,对当代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具体事例对保罗·克利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分析其作品中的迹象符号,
摘 要:硬笔书法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与选择,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很多师范生书写能力不足,所以在书法教学中加强硬笔书法教学十分必要与紧迫。为此,分析生活中的书法,阐述硬笔书法在师范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探讨硬笔书法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以促进高校师范生硬笔书法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硬笔书法;书法教学;毛笔书法  一、生活中的书法  书法,一个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艺术。在我
摘 要: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发展开始探寻,对李孝萱的作品进行时代解析,论述唐山大地震对李孝萱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李孝萱艺术语言的转变与艺术精神性表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李孝萱;人物画;唐山大地震  李孝萱是当代水墨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都市水墨人物画的先行者。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以鲜明的艺术表现力与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走上了一条关注生命本身以及关注整个社会发展
摘 要:臥游是南朝时期宗炳提出的美学概念,在后世文人阶层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活动。通过对卧游思想本身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山水画中的相关原理,对卧游作为一种行为的实现进行探讨。散点透视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的空间表达形式,其具有视点可移动、视域广阔、视角统一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卧游中“游”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卧游;散点透视;艺术鉴赏  一、“卧游”一词的语义衍化  “卧游”一词最早出现于《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