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根据其年龄特征,从生理和心理特点着手,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境、氛围为突破口,多样化、多形式地利用现有的教材,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等,使学生主体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心理活动状态中,使之能够积极吸收和探究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当前教育必须转变那种以考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价值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以兴趣为先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以体育课堂中最基础的队列队型练习为例,可以在原有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手段和方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练习激情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呢。
   (一)集合队型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体育课堂,学生集合队形一般常采用4列横队的站立方式。时间一长学生会觉得单调,例行公事般草草站立,经常会在课前教师宣布课堂任务的时候看到学生漫不经心的站立,或天马行空的思想开小差,课堂任务和要求根本无法认真听进去。如何采用新队型,同学们个个兴致高昂地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确定下次体育课的队形方式。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他们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
   (二)教学分组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从改变教学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合作探究行学习的兴趣。
   1.自由组合分组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按男女性别和学生高矮分成四组的传统分组形式,让学生根据个人情感喜好,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切关系良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有利于探究行学习和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
   2.互帮互助分组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有意识的调节各小组人员之间的组合,使各小组内成员成正态分布。在练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完成学习任务和质量,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教学分组法。练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几个练习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小组提出相应的不同标准要求,避免出现高需求学生吃不饱、底需求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有利于调动各水平层次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好的学生能得到更好更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创设情境,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情景教学法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上。由于其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趣味性强,为低龄段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情景设置
   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充分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情景创设,以迎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材内涵的延伸
   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面对的又一个现实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得知,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主体在活动参与和练习中教师给予学生相当的自由发挥空间。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理解和实践,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在韵律操单元,通过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组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练,同时要求个人或小组之间编的操不能雷同。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的创编热情,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节课请一个同学来带操,把自己的成果和全体共同分享。
   三、曲线达成目标
   体育教材中的内容、技术和技能都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总结出来的成果,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广泛性和普遍性,但并不是唯一、绝对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简化技术规格和要求,降低技术动作难度等方法,首先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体验成功进一步激发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技术技能。
   在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变。如在发展学生耐久跑的教学课上,一开始就过高的要求不但使学生身心疲惫、难以消化,严重的有可能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消极的负面阴影,不利于今后体育教学的开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勇于尝试,敢于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和着想。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光相关谱(PCS)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羧甲基淀粉(CMS),交联聚丙烯酸钠盐(PAS)和交联聚丙烯酸-聚丙烯酸胺(PAA)共聚物铵盐构象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氧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髋臼在初次全髋置换中的中远期结果。方法对1995年6月至1898年12月间我院55例全髋置换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及临床随访功能评定,随访X线片了解假体情况,采用Harris
期刊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单词是构成英语的最基本材料,学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现实中大量的学生记忆单词困难,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调查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引领不够、学生的记法不科学所致。不科学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种:1.机械背单词。2.读音不准确,或根本就不会读。3.记忆时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从不写音标,更不会根据音标记词。4.纯粹记单词不记用法。5.复习巩固不及时,不得法。  经过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外固定架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9
目的观察梯形双钢板治疗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根据AO分类为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应用切开整复,胫骨内外侧同时使用国产解剖钢板,结合螺钉呈梯形内固定治疗,关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
摘 要:以八年级优秀学生为测试对象,通过创设适宜探究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现场进行能力测试,从而研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结果表明:学生能够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但是在具体的实验设计过程中,他们缺乏对探究性实验的原则把握,数据处理能力一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初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调查;教学启示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对α-石英自然晶面六方柱面(1010)和(0110)、菱面体正形面(1011)与菱面体负形面(0111)、以及介于上述自然晶面之间的切面进行腐蚀形貌的观察研究发现,石英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