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搖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不哭,我不闹,外婆夸我好宝宝。”这首童谣是我童年记忆的描述。外婆家在江都小纪,里下河地区的水乡,河网密布、港汊交错,桥是最便捷的交通连接。外婆是我最早的人生导师,如同一座座或拱或坦的桥梁,引领我走过人生的很多渡口。
我的母亲在娘家排行老三,由于两位姨妈都跨省出嫁,母亲实际上承担了长女的责任。外公过世时,母亲未满二十岁,失怙之痛催其成熟,她自觉扛起了帮助寡母、抚养弟妹的责任。我的父母对外婆家不计得失地慨然付出,我们姐弟三人也得到了外婆的关爱照拂。
母亲二十岁时从上海学了缝纫手艺,在小纪镇上开了个家庭小作坊。伊是极聪慧的,从上海学得了许多衣服新式样,在那个非黑即灰的年代偷偷助乡人实现追美的梦想。这条“资本主义的小尾巴”也让外婆家的生活免于菜色,小舅与小姨的成长都得到了些微保障。
初为人母的喜悦未及多尝,母亲就一头扎进日夜赶工的操劳中,我是在外婆的看护下长大的。之后有了妹妹,又有了弟弟,外婆都自任照顾婴儿之责。外婆极擅调教。我四五岁刚识路时,老人家就安排我给各家各户送衣服。据长辈们后来回忆,那时我工作从不出错,并且常常因为嘴甜获得小费——三瓜两枣之属。至我十岁,外婆又将做全家人早饭的工作交给了我,她的话至今难忘:“晓勤啊,你也不小了,该学着做做早饭了。婆婆也年纪大了,不可能给你烧一辈子早饭,所以你自己要把责任领过去。”立志要做外婆眼里好宝宝的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从此总管全家七口人的早饭:无论寒暑都6点起床,开炉门、淘米、烧水、买早点。知道了柴米油盐的奥妙,知道了厨房的神奇与神圣,再以后,任何家务事都难不倒我了。
外婆为人刚毅,见她训哭别人是常事,见她自己洒泪是罕事。唯有一次,我考上大学,出行之前,老人家嘱咐我注意事项时眼中有晶莹之物。那一刻我未敢与其对视。
她的身上少有旧式女子的固步自封与低眉顺眼,而是世事洞达,言语澄明。我的一位发小至今都将老人家几十年前的一句话挂在嘴边:“钱是人的胆。”当然,老人家也有柔和的瞬间,比如五六月间,栀子花、白兰花是她衣襟上的常客;而混杂着梳头油与花香的馥郁气味,则是外婆留给我的嗅觉记忆。只是这份柔和不太多见,夫主缺位多年的生活重压早已将刚毅锻塑为她性格的主调,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母亲”二字的职责。
岁月啊你这个最大的神偷,你是在什么时候偷走我外婆的精气神的?我总也无法忆起那个时间节点。或许在我的心里根本不肯承认,如明镜般清澈、映照世事纤毫毕现的外婆有一天也会老去,会慢慢失忆,会慢慢失了精明强干,会慢慢将我淡忘。
外婆离开是在2011年的10月2日。那天全家照常环侍左右,临近中午,老人家气喘、烦躁的症状减轻,我们以为这是挺过一关的表现,于是商量着让痛心不已的母亲吃顿消停饭。可仅仅一顿饭的功夫,外婆就走了。母亲自责了很久,说不该吃这顿饭,未及送老人家最后一秒。我反复对伊说,这应该是老人家的善意。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不拖泥带水,纵有留恋也不会低首告饶、露出怯意:生命既然已经走到尽头,那就认赌服输,潇洒作别。
外婆生于风起云涌的1919;曾与外公攒下过大财富(1956年公私合营之前);经历了社会的大变革;把五个子女教育得正直善良独立……外婆在世时我未曾问及她对我的评价,但我一直都在往她期待的方向靠拢:独立无畏——这份“童子之训”是她给我的人生上的底色。
外婆去世后,关于她的点滴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今年是老人家的期颐之寿,若她还健在,那会是怎样的喜庆欢乐呢?
编辑 杨静茹
我的母亲在娘家排行老三,由于两位姨妈都跨省出嫁,母亲实际上承担了长女的责任。外公过世时,母亲未满二十岁,失怙之痛催其成熟,她自觉扛起了帮助寡母、抚养弟妹的责任。我的父母对外婆家不计得失地慨然付出,我们姐弟三人也得到了外婆的关爱照拂。
母亲二十岁时从上海学了缝纫手艺,在小纪镇上开了个家庭小作坊。伊是极聪慧的,从上海学得了许多衣服新式样,在那个非黑即灰的年代偷偷助乡人实现追美的梦想。这条“资本主义的小尾巴”也让外婆家的生活免于菜色,小舅与小姨的成长都得到了些微保障。
初为人母的喜悦未及多尝,母亲就一头扎进日夜赶工的操劳中,我是在外婆的看护下长大的。之后有了妹妹,又有了弟弟,外婆都自任照顾婴儿之责。外婆极擅调教。我四五岁刚识路时,老人家就安排我给各家各户送衣服。据长辈们后来回忆,那时我工作从不出错,并且常常因为嘴甜获得小费——三瓜两枣之属。至我十岁,外婆又将做全家人早饭的工作交给了我,她的话至今难忘:“晓勤啊,你也不小了,该学着做做早饭了。婆婆也年纪大了,不可能给你烧一辈子早饭,所以你自己要把责任领过去。”立志要做外婆眼里好宝宝的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从此总管全家七口人的早饭:无论寒暑都6点起床,开炉门、淘米、烧水、买早点。知道了柴米油盐的奥妙,知道了厨房的神奇与神圣,再以后,任何家务事都难不倒我了。
外婆为人刚毅,见她训哭别人是常事,见她自己洒泪是罕事。唯有一次,我考上大学,出行之前,老人家嘱咐我注意事项时眼中有晶莹之物。那一刻我未敢与其对视。
她的身上少有旧式女子的固步自封与低眉顺眼,而是世事洞达,言语澄明。我的一位发小至今都将老人家几十年前的一句话挂在嘴边:“钱是人的胆。”当然,老人家也有柔和的瞬间,比如五六月间,栀子花、白兰花是她衣襟上的常客;而混杂着梳头油与花香的馥郁气味,则是外婆留给我的嗅觉记忆。只是这份柔和不太多见,夫主缺位多年的生活重压早已将刚毅锻塑为她性格的主调,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母亲”二字的职责。
岁月啊你这个最大的神偷,你是在什么时候偷走我外婆的精气神的?我总也无法忆起那个时间节点。或许在我的心里根本不肯承认,如明镜般清澈、映照世事纤毫毕现的外婆有一天也会老去,会慢慢失忆,会慢慢失了精明强干,会慢慢将我淡忘。
外婆离开是在2011年的10月2日。那天全家照常环侍左右,临近中午,老人家气喘、烦躁的症状减轻,我们以为这是挺过一关的表现,于是商量着让痛心不已的母亲吃顿消停饭。可仅仅一顿饭的功夫,外婆就走了。母亲自责了很久,说不该吃这顿饭,未及送老人家最后一秒。我反复对伊说,这应该是老人家的善意。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不拖泥带水,纵有留恋也不会低首告饶、露出怯意:生命既然已经走到尽头,那就认赌服输,潇洒作别。
外婆生于风起云涌的1919;曾与外公攒下过大财富(1956年公私合营之前);经历了社会的大变革;把五个子女教育得正直善良独立……外婆在世时我未曾问及她对我的评价,但我一直都在往她期待的方向靠拢:独立无畏——这份“童子之训”是她给我的人生上的底色。
外婆去世后,关于她的点滴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今年是老人家的期颐之寿,若她还健在,那会是怎样的喜庆欢乐呢?
编辑 杨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