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一、中暑症状
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以分为如下情况:
1.先兆中暑: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体温常常低于37.5℃。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1)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疼痛。(2)热衰竭。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3)日射病。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4)热射病。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8种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也容易中暑。
3.婴幼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容易中暑。
4.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致中暑。
8.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出现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三、特殊人群防暑
酷暑季节,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1.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多喝常温的白开水。
2.孕产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要保证睡眠。
3.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四、中暑急救措施
正常情况下,对中暑病人可采用“六字”急救法进行救治。
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垫高头部,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以利病人呼吸和快速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敷:可用冷水或井水蘸湿毛巾敷于患者头部,或将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以利快速降温。也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电扇或空调降温,加速散热。但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擦:同时用毛巾擦拭浸在冷水中的患者的四肢和躯体,把皮肤擦红,一般擦上15~30分钟就可以把患者的体温降到37℃~38℃。
4.补: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5.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6.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在进行必要的急救之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补液和药物治疗。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器官。
五、常用防暑药
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1.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
2.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3.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等症。
4.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5.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6.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六、防暑常识
专家建议,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常识,就可以减少中暑的发生。
1.出行躲避烈日:最好不要于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2.遮光防护:出门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3.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早晨不要过早打开空调,容易患上自律神经失调症。
5.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6.少食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的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因其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7.温水冲澡:使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8.多喝热茶:热茶是最佳饮品,它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9.穿棉质服装:穿上轻薄的浅色棉质衣服,合成纤维衣料容易锁住热量,而棉质衣服利于排汗。
10.戴隔热草帽: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另外,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一、中暑症状
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以分为如下情况:
1.先兆中暑: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体温常常低于37.5℃。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1)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疼痛。(2)热衰竭。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3)日射病。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4)热射病。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8种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也容易中暑。
3.婴幼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容易中暑。
4.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致中暑。
8.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出现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三、特殊人群防暑
酷暑季节,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1.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多喝常温的白开水。
2.孕产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要保证睡眠。
3.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四、中暑急救措施
正常情况下,对中暑病人可采用“六字”急救法进行救治。
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垫高头部,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以利病人呼吸和快速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敷:可用冷水或井水蘸湿毛巾敷于患者头部,或将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以利快速降温。也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电扇或空调降温,加速散热。但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擦:同时用毛巾擦拭浸在冷水中的患者的四肢和躯体,把皮肤擦红,一般擦上15~30分钟就可以把患者的体温降到37℃~38℃。
4.补: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5.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6.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在进行必要的急救之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补液和药物治疗。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器官。
五、常用防暑药
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1.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
2.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3.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等症。
4.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5.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6.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六、防暑常识
专家建议,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常识,就可以减少中暑的发生。
1.出行躲避烈日:最好不要于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2.遮光防护:出门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3.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早晨不要过早打开空调,容易患上自律神经失调症。
5.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6.少食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的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因其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7.温水冲澡:使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8.多喝热茶:热茶是最佳饮品,它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9.穿棉质服装:穿上轻薄的浅色棉质衣服,合成纤维衣料容易锁住热量,而棉质衣服利于排汗。
10.戴隔热草帽: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另外,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