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互动问题的表征、成因与消解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施互动式教学已逐渐成为当下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取向,并被许多学者和专家视为评价一堂优秀体育课的主要标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深入认清和分析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互动问题的表征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消解办法,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让教师在实践中把握好这把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尺。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互动问题 表征 成因 消解
  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互动是促进高质量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早在我国《礼记·学记》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此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互动与相长,强调了有效的课堂互动是师生之间关系的润滑剂。然而当下,体育课堂互动问题表现出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局面,互动问题呈现出形式化和随意化、不平等性和单向化等表征。这种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因此,如何摒弃和消解这种局面和表征,建立有效的体育课堂互动策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焦点问题。
  一、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诠释
  互动一词在英语中被翻译成interaction或interact,是指主体(即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彼此作用。关于互动一词的含义,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诠释。如《社会学词典》中把互动理解为人之间的心理或行为的相互影响;《心理学大辞典》里互动被诠释为人之间通过交往过程而产生的社会心理现象,彼此之间有着激进的心理,也有消退的心理;《教育大辞典》中,互动被看作是个体或群体间发生的反应过程。综合以上,互动含义是广泛的,但也包含着共同的含义。即互动是一种多类型的人际互动,主要包括了个人自身内外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着积极和消极之分。体育课堂教学离不开互动环节,教学主体、教材、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互动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体育课堂互动是指特定的体育教学情景中师生间、学生间发生的相互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互动。本文将体育课堂互动定义为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体育教学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或特殊符号所产生的多向性和连续性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所谓体育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则是指课堂上的这些基本要素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要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只有在有效的体育课堂互动中,师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二、当前体育课堂互动问题的表征与成因
  1.课堂互动的形式化和随意化
  互动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结合,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长期的影响和在践行先进教学理念时存在的理解和认识误区,导致了体育课堂互动教学时出现形式化和随意化的现象。如在体育提问环节,多是“对不对”、“是不是”、“大家还有问题吗”、“好不好”等简单性问题,课堂上一呼百应,造成良好互动的假象。在课堂讨论环节,经常出现“大家自由讨论”、“大家分组讨论”等却无教师指导的形式特点,且就讨论的主题又太过简单,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疏远,学生讨论其他无关问题较多。这种形式化的讨论与交流,浪费了体育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使互动方式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在合作学习环节,许多教师没有真正投入到学生合作学习中去指导。这不仅疏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降低了学生间合作的效率,影响了互动的效果。此外,尽管有的体育教师在游戏实施时,课堂氛围热烈,师生互动性较强,但却脱离了体育游戏中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特点。如在游戏分组后,让每组排头的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给的图形或数字后,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告知其后一名学生,直到最后一位同学,首先完成并猜对的一组为胜队。这样的游戏屬于娱乐性游戏,与体育游戏混淆不清,模糊了体育游戏的功能特点和体育课堂该具有的功能特性,也在一定层面反映了体育课堂互动的表面化。由此可见,互动的形式化和随意化是当前体育课堂互动问题的主要表征之一。
  2.课堂互动不平等性和单向化
  教学平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体育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关键。在实践中,课堂教学互动的不平等性也隐形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动对象的选择上表现出不平等和差异性较大。例如在课堂中,许多体育教师常常只喜欢选择一些体育技术和文化学习拔尖学生和班干部进行动作示范和问题回答,而对部分体育差生和课堂纪律表现相对懒散的学生不屑一顾,缺乏应有的关心,使得这部分学生经常被忽视,个人课堂展示的机会相对较少。这种不平等的互动对象选择如果长期下去,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甚至讨厌上体育课和从事体育活动,情况严重者可影响其一生。第二,互动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但在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差生和经常调皮的学生实行强制的、否定的态度,在互动环节中对其关注度缺乏,在提问的质量上也要求较低。第三,学生之间互动的不平等性。学生间的互动通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现,但在小组讨论与互动中,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积极,而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或缺乏自信等原因,从而仅扮演听者和技术参与者的角色。由此可见,互动的不平等性使部分学生始终处于课堂互动环节的“边缘人”或“局外人”。
  当前,体育课堂互动的单向化严重,就其原因而言主要是由于传统师生关系、角色和地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垄断式”“填鸭式”“机械式”等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盛行,这种观念和教学模式无疑使体育教师依然成为课堂主宰者和操控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种环境下的互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与服从,这样单向化的互动常常把师生关系定位主客体关系,显然不能称为完全有效的互动教学。尽管近年来,课堂改革新理念和指导思想给学校体育课堂师生角色、地位、教学主体内涵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课堂互动逐渐由以往的单向化向着双向化方向转变,但这种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才能形成全新的体育课堂双向互动关系。   3.互动情景设置模糊,认知性互动相对缺失
  体育课堂教学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法定的活动,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实施教学内容时要提前准备,对课堂互动情景进行“前提性”的设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不断研究教学设计的能力。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许多教师“吃老本”的现象居多,对体育教案的设计和体育课堂中互动的环节、情景、互动点、互动时间、互动效果等缺乏细致的研究和布置,其结果就会导致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简单化、单一化和形式化。课堂互动情景设置的模糊,导致学生对课堂互动情景出现模糊的辨识,进而导致课堂上互动环节“失范”现象。
  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许多教师千方百计进行以情感性互动为主的课堂互动,但效果甚微。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联系。教学互动离不开学生的认知水平。如高学段的学生中对以往学过的“前滚翻”、“跳绳”、“蹲踞式起跑”、“立定跳远”等基本技术不会的学生数量高居不下,对技术动作和要领的讲解更是一片空白。学生对以往知识认知的欠缺,互动在体育课堂中的收效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其作用和意义大大受损。同时,当前体育课堂情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关注较少。如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学习状态较差,学习参与不主动、不热情,与其他同学关系疏远,等等。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表现视而不见或无心忽略,都会使学生的内心感受不到课堂的温暖和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和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举步维艰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认知能力和开展有效的情感沟通,有利于体育课堂互动的有效开展。
  三、体育课堂教学互动问题的消解
  1.加强互动教学理论研究,课前做好有效的教学引导
  互动教学理论是实施有效课堂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教师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并以此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和引导提供理论保障,这是实施课堂有效互动的关键步骤,不容忽视。首先,课前认真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中除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设定以外,应注重学生情智的发展,而情智的发展则主要通过课堂上各种互动环节来带动和提高。在情感互动的设定要深入仔细,包括教师的互动方式、互动策略、互动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互动效果等。其次,课前充分作好学情分析,如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水平等。体育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如活泼开朗、自负与自卑、内向与害羞等。对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材互动,尤其是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因此,体育教师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教学引导,是实施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第一环节。
  2.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
  和谐不仅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关键词,也是体育课堂建设的关键词。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基础。同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实施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有效互动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师要善于建立平等的课堂关系,把学生视为关爱的亲人和朋友,而学生应把教师视为朋友和知己,彼此给予充分的尊重、包容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堂真正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并发挥其更大的效能。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施体育课堂中有效互动的途径之一。
  3.课堂中围绕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互动。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展开的方向,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来展开。实施有效的体育课堂互动亦是如此,要紧紧围绕目标,对各体育活动的开展顺序、安排、技术分解等做到细致。如在队列队形变换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来掌握分、合、转等队列队形变换的技巧。学生的组合过程就是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指导的时间就是师生互动的时间。再如,在快速跑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否则单纯的快速跑练习会使学生失去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改变快速跑的方式和场景以及多样化的交流方式等,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速跑的各项技巧。
  4.拓展体育课堂教学空间,从学生生活经验实施有效提问
  体育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体育素材,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应拓展体育课堂教学空间,放大学生的视野。如在田径基本技术教学时,把走跑跳等技术与学生在生活中个人走跑跳的习惯对比起来,认真思考,并通过所学去引导生活中个人的走路或者跑步的正确知识。这样学生才会把枯燥的田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有效提问是课堂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所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课堂信息交流的效益。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教师可以提出前滚翻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这样学生就会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实现课堂的互动,从而避免提问的形式化、口水化和简单化。
  5.实施有效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对行为实践之后的总结,有效的反思有助于实践中问题的总结和经验积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所说:“经验 反思=成长”。我国林崇德教授曾说:“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在教育过程之后认真反思的能力”。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实施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互动同样离不开必要的反思环节。课堂教学的反思应该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中,课前要围绕教学目标反思其互动环节的合理性;课中要反思互动行为、状态、效果等;课后反思课中出现的不足,便于今后改善。可见,教学反思也是实施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可行方法。
  课堂教学互动是一种实践性活动过程,是深化和推进基础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我国当前体育课堂互动问题而言,由于诸多原因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随意化、单向化等表征。因此,及时实施针对性策略能够尽早消解这些表征。尽管如此,随着体育课程不断实施和发展,关于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研究仍将继续。
  参考文献
  [1] 田文林.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创新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20).
  [2] 王建伟.中学体育课堂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N].沈阳体育学院,2013(1).
  [3] 李瑞杰.微信促进高校体育课堂良性互动的可行性分析与路径探索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23).
  [4] 唐炎,虞重干.体育课堂互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J].体育学刊,2009(28).
  [作者:张象(1978-),男,四川射洪人,成都大学体育学院院副教授,硕士;冉建(1972-),男,四川雅安人,成都大學体育学院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其他文献
农民追求自身利益是导致农民政治冷漠的根本原因.乡镇政府以国家利益至上是导致农民政治冷漠的推动力量,村委会利益目标迷失是导致农民政治冷漠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围绕农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币的国际接轨,新一轮并购浪潮已经兴起。并购逐渐成为企业特别是快速成长的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渗透市场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从事电声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的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是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
本届国际纺机展参加展出纺织器材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日本、瑞士、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捷克、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参展厂商有90多家,展出单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自身行为活动产生的总体表现和效应,以及公众对此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政府形象的影响力在信息化和民主化的世界日益增强,得到各国普遍重视。西安市作为西
激光粒度测量中,当样品到透镜的轴向距离较大时,由于透镜口径有限,会因渐晕而降低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针对这种问题,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事先检验数据,来判断渐晕点位置,然后通过建模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而自我培养是通过内部影响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就农村教师而言,确立自我培养目标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
<正>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快慢、好坏的生命线,其好坏、优劣,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今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家座谈
企业经营实践证明,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顾客的特征和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有效地培养和管理客户关系,确保顾客能从与企业的各种接触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从而增加顾客购买(文中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