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指出我国红茶现有4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介绍了我国红茶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并提出了6点建议。
  关键词 红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中国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3-00907-03
  Abstract There are 4 kinds of national product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17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rademarks, 5 ki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he black tea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statu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he black tea in China was introduced,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analyzed, and 6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lack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ina
  地理標志,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的七种独立的知识产权之一,为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的三大议题之一,为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1-3]。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4-6]。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影响地理标志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指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天然物种等,可能包含自然遗产[7];人文因素是指原产地特有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等,可能包含民族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10]。
  除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主要因素外,地理标志具有地域性、集团性、商品独特性等基本特征。因此,由地理标志可注册区域公用商标[11],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农村扶贫开发[12]。
  我国为茶叶的原产国,是红茶的发祥地。红茶大约产生于中国明朝后期,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最早于1610年流入欧洲。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发酵作用使得红茶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因此,红茶的茶叶呈黑色,或黑色中参杂着嫩芽的橙黄色;茶汤的呈深红色;香气扑鼻;由于少了苦涩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然而,目前在国际红茶市场上,我国所点份额很小。利用地理标志产权,打造红茶品牌,是我国红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对我国红茶地理标志保护进行了研究。
  1 我国红茶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目前存在三个主要系统: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②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③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1.1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系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始于1999年。地理标志产品,以前(1999~2005年)称为原产地域产品。全国现有1 28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含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其中红茶仅4种:英德红茶、坦洋工夫、武夷红茶、筠连红茶(表1)。
  1.2 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始于1995年。全国现有1 889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红茶仅有17件:祁门红茶、凤庆滇红茶、福鼎白琳工夫、筠连红茶、坦洋工夫(注册号5379787)、坦洋工夫(注册号6190797)、坦洋工夫(注册号11499122)、坦洋工夫(注册号11499123)、坦洋工夫(注册号11499124)、信阳红、宜昌红茶、宜红工夫茶、英德红茶、正山小种、政和工夫(注册号6495869)、政和工夫(注册号7667931)、遵义红(表2)。其中,坦洋工夫有5件,政和工夫有2件。
  1.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开始不久,始于2008年。全国现有1 485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红茶仅有5种:修水宁红茶、铅山河红茶、五峰宜红茶、宜都宜红茶、金寨红茶(表3)。
  2 我国红茶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许多红茶品种尚未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我国红茶的种类较多,除了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产地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含浮梁工夫、霍山工夫)、宁红工夫、宜红工夫(含石门工夫)、川红工夫(含黔红工夫)、湖红工夫、闽红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台湾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粤红工夫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我国红茶目前仅有4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表1)、1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表2)、5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表3)。显然,许多红茶品种尚未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2.2 没有红茶品种同时实施三个地理标志系统保护
  由于地理标志保护存在行政分管问题,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有三个主要系统: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②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③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结果同一特产不得不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又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还得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然而,我国红茶地理标志保护积极性不高,没有红茶品种同时实施三个地理标志系统保护。   2.3 红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普遍太小
  世界著名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尼尔吉利红茶等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较大,我国有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也较大,如:著名黑茶普洱茶的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部分现辖行政区域。
  然而,我国红茶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都不大,除武夷红茶外,均未超过一个县域范围。如:宜昌红茶(宜红、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縣。但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各自为政,分别登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五峰宜红茶、宜都宜红茶。总之,我国红茶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普遍太小,难以产生聚合效应等品牌效应。
  2.4 绝大多数地理标志红茶既没有质量标准
  保护与利用地理标志这种无形知识产权,必须对其载体地理标志特产有严格的质量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然而,我国红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只有一个福建地方质量标准《DB35/T 1228-2011 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红茶》,和一个国家质量标准《GB/T 24710-2009 地理标志产品 坦洋工夫》,而其他地理标志红茶,既没有省级地方质量标准,也没有国家质量标准。
  2.5 红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情况较差
  为了维护地理标志的合法权益,可合法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我国有三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前者使用最早、最好。
  迄今为止,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了5 485家企业使用621种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专用标志使用企业数最多的十种地理标志产品依次为:阳澄湖大闸蟹、夷岩茶、盘锦大米、龙井茶、安溪铁观音、浏阳花炮、洞庭(山)碧螺春茶、德化白瓷、郫县豆瓣、龙口粉丝,其使用企业数分别为298、279、234、202、142、124、112、110、105、101家。然而,我国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情况很差,远不及武夷岩茶等的。如4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筠连红茶尚无企业使用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英德红茶、武夷红茶的使用企业数,分别为13、14家,坦洋工夫的66家。
  3 我国红茶地理标志保护对策
  3.1 加强红茶地理标志人文因素
  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等的收集与整理。地理标志人文因素是指原产地特有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生产历史、文化遗产等。其中,文化遗产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3-14]。红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会包含传统知识红茶制作技艺。因此,应该加强红茶地理标志人文因素,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等的收集与整理,系统揭示名优红茶地理标志人文因素。
  3.2 深化红茶地理标志自然因素
  尤其是植物遗传资源、农业地质环境、富硒特征、自然遗产等的研究。地理标志自然因素是指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天然物种、特产立地农业地质背景等。硒(S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第三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5]。我国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发现湖北、陕西、安徽、贵州、湖南、浙江、江西、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北京、河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黑龙江、云南等24个省份报导有天然的富硒土壤。其中,不少富硒土壤位于红茶产区。有的红茶产区还有自然遗产资源[16]。因此,应该深化红茶地理标志自然因素,尤其是植物遗传资源、农业地质环境、富硒特征、自然遗产等的研究,全面揭示名优红茶地理标志自然因素。
  3.3 完善红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红茶(尤其是历史红茶)地理标志申报(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订地理标志红茶的国家质量标准等,完善我国红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
  3.4 构建红茶“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①地域性;②集团性;③商品独特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等,加强跨县域等红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协作,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鼓励与支持地理标志红茶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其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在统一质量标准下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切实解决“多、乱、杂、弱、小、散”的现状,并结合中华老字号认定、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等,培养地理标志红茶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地理标志红茶。
  3.5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红茶地理标志
  支持红茶龙头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红茶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地理标志知识产权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6 实施传统红茶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实与特产是无关的,和地理标志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但是,传统技艺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常与地理标志的人文因素密切相关。传统红茶具有地理标志特性,并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红茶相关的项目目前仅有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因此,我们应该对传统红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的双重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地理标志红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并争取申报我国红茶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
  [1]
  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385.
  [2] 王笑冰,万怡挺.我国参加WTO地理标志谈判的立场和对策[J].知识产权,2010,20(1):47-51.
  [3] 冯寿波.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以TRIPS协议为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61.
  [4]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119-124.
  [5] 孙志国,杨春艳,定光平,等.板桥党参的地理标志特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81-83,102.
  [6] 孙志国,王树婷,黄莉敏,等.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2):143-147,152.
  [7] 孙志国,刘之杨,钟儒刚,等.武陵山片区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169-172.
  [8]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29(9):10-15.
  [9]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70-174.
  [10]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160-165.
  [11] 孙志国,熊晚珍,刘之杨, 等.武陵山片区特产的中国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双重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873-17875,17878.
  [12] 孫志国,钟儒刚,刘之杨, 等.武陵山片区特产与遗产优势资源的保护及扶贫开发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29(10):12-15,26.
  [13]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4] 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5] 黄开勋,徐辉碧.硒的化学、生物化学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6] 孙克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挑战着传统行政法规制的底线,网约车即是一例。在此背景下,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规制以及怎么规制亟待解决。现实基础以及实定法依据显示了行政法规制的必要性,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进行规制则是必然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行政法规制;网约车  中图分类号:DF4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8)01-0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以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为依托,基于权责发生制下,从会计利润的角度对企业各种财务活动进行评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帕利普体系将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相结合,能够克服传统体系仅仅静态地分析企业经济活动某一侧面的缺陷。以家电企业为对象,从战略、会计、财务三方面展开分析。其中,对财务分析部分作了改进,构建了一个由会
期刊
摘 要:众筹是创业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募集资金的创新融资模式。融资成功与否对项目发起人和众筹平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整合模型,对投资者参与众筹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显著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感知信任、感知有用、感知风险和期望收益。感知易用和促进条件有影响但不显著。投资意愿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平台风控机制建设、强化投资者有用感知
期刊
摘 要:临时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经济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却遭遇“合法性”困境,这不仅使得我国丧失争夺国际商事仲裁服务市场之机会,还造成不公平不对等之现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模式的嬗变以及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我国已具备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的“生长土壤”。应把握自贸区先试先行、制度创新之契机,在区内构建以仲裁机构为依托之临时仲裁,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期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填补《仲裁法》立法阙如
期刊
摘 要:基于谷歌英文新闻(Google News),采集与徽州文化相关的美国媒体网络新闻素材,据此实证调查美媒关于徽州文化的報道频率、新闻机构、信息来源及新闻转载量等情况,并借助语料库的手段,提炼徽州文化报道的关键词,分析美媒的关注焦点。结果证实,美国网络新闻对徽州文化的报道量较少,且集中于近五年,近四成稿件源于中国;参与报道的主流媒体有纽约时报、美通社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美媒关注的焦点有徽州文化
期刊
摘要 崇州市目前正在实施的“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依托的是近年来建立的“1+4”农业模式。该模式是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超市”的社会化专业化保障,农村基层融资平台推进,四位一体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它解决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构建了集约化、专
期刊
摘 要:区域生态治理成效是衡量区域内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珠江—西江流域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水源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湖库区营养化程度明显、水体污染严重等生态文明问题。在府际协同视角下,粤桂两地通过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利益整合机制,完善生态治理府际协同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协商建立统一的跨域生态合作专门机构,构建多元参与生态治理模式,建立府际协同信息共享机制等措
期刊
摘 要:利用 2010—2015 年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超效率分析的Malmquist 方法,分析了淮安市服务业及 14 个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特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淮安服务业产出增长具有比较显著的贡献,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中,技术效率改善的“追赶效应”有限,而技术进步的“前沿移动效应”明显。服务业各行业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源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关 键 词:全要素生产率;SBM超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校在创业实践和创业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普遍性的创业教育仍有待提高。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创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将数字资源和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创业教学中,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以2016年全國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作品为例,在教学流程设计、数字资源创设、教学方法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对信息教学技术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信息
期刊
摘要 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的微观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农户金融借贷需求在地区间具有显著差异,形成地区间4类主导的借贷机构;在地区间影响因素分析上,运用Probit方法,引入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5大类特征变量,揭示特征变量与农户金融借贷需求地区差异关系。结果表明:农户资产存量因素、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机制是影响农户金融需求地区差异的主导因素,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人力资本水平、资金用途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