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方法及其创新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PEP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库,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现如今,高校学生对于科研方法的掌握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校的部分管理机制也制约着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大学生对科研方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制约高校科研方法创新的因素,提出完善导师负责制等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科研方法创新。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科研方法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导师负责制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7813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37-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發展,综合教育的理念也被大众所推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受经济下行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的历史最高点,因此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手段。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目前,国家相当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于2015年5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国务院这一《意见》的印发,无疑是给广大有创业梦想的在校大学生吹来了一阵春风。现阶段,我国在校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科研能力是衡量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国家所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中,科研的创新则也是国家尤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各所高校也积极开展各类有关科研的项目及活动,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水平。本文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对科研的看法,初步了解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以此为基础对提高本科生科研方法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解在校大学本科生对科研方法及其创新的看法和实践情况,在充分查阅相关材料和确定调研对象的基础之上,我们设计了《大学生科研方法调查问卷》。问卷共设置了29个基本问题,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对科研的理解,高校科研活动的开展,科研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路径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为了获得全面真实的调查结果,采取了随机调查的方式,即在学校内各学生比较集中的地点发放问卷,尽量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安徽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考虑到大二和大三学生最有可能参与过科学研究,因此问卷发放以大二和大三学生为主。调研期间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563份,其中有效问卷525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接受本次调查的有158名男生和367名女生,占比分别为30.1%和69.9%。
  三、调研的主要结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高校本科生对科研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科研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情况,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525名本科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经统计,72.76%的被调研对象认为参加科研活动可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知识应用水平;63.43%的同学认为做科研就是发表文章,对保研更有优势,而且可以加学分,有利于奖学金的评选;51.05%的同学认为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更有利于找工作;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完全没必要做科研,他们认为科研训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需要一定的基础,而且很难出成果,大学期间还是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主。以上数据显示,同学们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高校做科研就是为了评选奖学金、保研,为了毕业能找到好工作,更有部分同学认为完全没必要做科研。这也反映出当前高校本科生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积极性不高。
  (二)从事科研活动学生较少且形式单一
  如右图所示,在此次参加调查问卷的同学中,只有13.9%的人表示身边参加科研的人很多,56.57%认为身边有,但是很少,18.29%和11.24%的同学表示几乎没有和不了解,说明目前在学校中不参加科研的人数还是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结合大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的课程虽然较高中来说少了很多,但是课程的难度较大,而且集中在大二和大三这两年中,课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而且比较难理解的,恰恰也是在这两年,也是大学生们做科研的黄金时间段,由此可能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去对科研进行一个很好的了解,深入学习;同时,大学又是一个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人因为在高中时的学习环境过于压抑,导致其进入大学之后没有心思去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就更不要说做科研了。这也就是目前大学生做科研的人数很少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对科研方法了解甚少
  科研方法是做科研时的基础,只有对科研方法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做科研的时候有一个较好的分析方法。在统计调查问卷时,我们也对同学们对科研方法的了解程度进行了统计,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了解程度最高的是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知晓,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科研方法了解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少甚至是没有。在获取第一手资料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对于后续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了解这些方法的同学微乎其微。了解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的都将近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0%,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而对于像跨学科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这些需要一定的科研基础以及分析能力的分析方法,大家了解程度并不高。   (四)学校缺乏鼓励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的途径
  在“如何推动科研方法创新”这一问题上,同学们反映最多的是主要依靠“国家和学校的相关鼓励科研创新的政策支持”以及“学校组建科研团队和平台”这两个选项上,占比达到了63.17%。这从侧面反映安徽财经大学鼓励科学研究以及方法创新方面缺乏政策支持,或是有相关鼓励政策学生了解甚少,这将导致有科研创新兴趣的同学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去展现自己。
  四、调查问卷的总体判断及分析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乏力
  当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各类竞赛关注度较低,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乏力。分析问卷可知,影响大学生从事科研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政策和自身发展。学校是否将科研成果纳入评奖、评优、推免研究生等政策直接影响到学生做科研的积极性,从事科研是否有利于出国、考研和就业等自身发展因素也制约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认为只有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目标的同学才有参与科研的必要,而那些以到企业就职为职业目标的同学则明显缺乏参与科研的动力。这些因素造成大学生在科研活动方面的“不为”,导致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乏力。
  (二)高校科研平台搭建不足
  大学生做科研需要有一套与之适应的制度体系,从科研项目的建立到最终科研成果的形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合适的制度体系,目前高校在支持学生科研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科研资金的投入不足,科研活动比较单一,缺乏科研场所等问题一直存在。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已有的科研成果大部分是建立在模仿别人的基础之上,缺乏深入基层调研的机会,知识仅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基于现实来融会贯通,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很低。
  五、提高大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相关建议
  (一)落实导师负责制,把科研融入教学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种创新,对大学生科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进行科研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积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科学研究。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作为保证,这种有效机制就是导师制。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导师制度已经落实到很多高校,但是本科生导师对于学生科研方面的带动起到的作用却十分有限。高校应落实导师负责制,对导师所带学生的科研项目纳入导师综合考评的范畴,促进导师与学生的互动。
  (二)把科研任务纳入教学计划,让科研融入课堂
  高校培养方案应把科研任务纳入,專门开设科研知识以及科研方法的课程,引导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进行初级的科研尝试,了解科研的内容,学习科研中用到的基本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应积极组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学生参与科研讲座、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设立学分要求,规定每学年的完成总量,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进行强化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摒弃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真正做到科研融入课堂。
  (三)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知识的积累中寻求创新。因此,高校应完善奖励机制,并把这些奖励政策宣传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例如,对科研成果有一定价值的学生可以冲抵课程学分,有重大科研价值的给予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等。总之,高校可以通过奖励机制的设立,鼓励学生做科研,激发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06:71-75
  [2]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02:22-24
  [3]李建建,陈文,郑元凯.高校搭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106-109
  [4]李洪波,杨道建,杜明拴.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06:97-99
  [5]孟昭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2:27-28
  [6]郭卉,韩婷,余秀平,牛慧娟,田芷淇.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收获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的个案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59-66
  [7]戴振翔,郑赣鸿.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49-50
  [8]樊世清,于泽,朱学义,胡琼,董靖.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煤炭经济研究,2007,01:75-76
  作者简介:
  任筱翮(1995-),女,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非正规金融。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在处理运行计算机所产生的有效数据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这期间需要计算机在进行数据转换时做到快捷高效,并且也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将就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具体情况,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定参考,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未来发
顺应全球水电开发大规模改造的趋势,并根据法国能源政策,对该国拉巴蒂水电站进行扩容。简要介绍了该电站从550 MW扩容至600 MW的升级项目,重点探讨了工程计划、组织施工及法规等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一些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量进一步减少,以及开发这些资源的费用在不断地提高,全世界对再生能源,特别是水能的开发兴趣都在不断地增长,在开发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巧妙地应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学生 兴趣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05-01  进入21世纪外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做为重要交际工具的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去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但是缺少良好的鉴赏能力不利于学生美育的培养,尤其是在硬件软件都落后的农村。所以本文将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和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 初中美术教学 审美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飞机发动机燃油总管参数测试中,燃油总管流量不均匀度测试是其主要的测试项目。针对测试项目及相应的测试要求给出了试验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提出了适用于特定工作环境的液
生态文明视角中发展范式的新内涵“范式(paradigm)”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1962年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并做出系统阐述的。一般而言,范式是指一
为了深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可以预期,洞庭湖区的经济将有长足的进展,对于湖区未来的环境状况则需根据湖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需求等进行预
【摘要】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生活 信息 探究 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