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美育本位探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模式,有助于实现以美育人的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事实上,艺术教育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以美育人更应该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回归。文章分析了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美美之教”是回归艺术教育本位的应然需要。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以美育人
  注:本文系2021年度南通市社科熱点课题“文旅融合视角下南通非遗创新传承与发展研究”(RA21-24)研究成果。
  在艺术教育中,美育应该回归育人本位。各高校应加强美育工作,做好美育育人,落实立德树人,弘扬和传承中华美育精神。但当下的美育,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途径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美育具有功利化、技术化倾向。坚持以美育人的审美实践,要关心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关键要素,更是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美美之教”应该是学校美育工作的最高境界[1]。但现实中,艺术教育却变成了“无美之教”。艺术教育的功利化、技术化,使得艺术教育偏离了美育本位轨道。
  (一)艺术教育的功利性导向
  艺术教育原本是展现美、创造美的育人活动,但却因比赛、评选、考级等功利性活动,偏离美育本位。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变成了应付比赛的训练场。因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教育不能专注于以美育人。为了见效快,为了追求所谓的利益,原本最具温度的艺术教育被技术、技能习得所取代,变成了无美感、冷冰冰的技术教育。艺术教育的功利性与学校、家庭、教师、社会都有关系。艺术教育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受功利追求者的裹挟,接受的本为滋养心灵的美育被降格为艺术技能的习得与训练。
  (二)艺术教育的技术性偏向
  在艺术教育中,“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2]。这些言论虽然偏激,却不无道理。举例来讲,在音乐教育领域,有很多爱好音乐的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心理?这与音乐课偏离音乐教育的美育本位有关。在艺术课堂中,很多时候艺术教育变成了展现技艺的场所,学生难以从艺术课堂中获得审美实践体验。艺术教育本应是充满美感和人文情怀的,但却被所谓的技术取代。以音乐教育为例,音乐本身诉诸心理,又与我们的情绪紧密相关。因此在音乐体验中,需要我们身心结合,以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但学校在音乐教育中,过于强调音乐技能的展示,推崇创意的表达,教学过程又陷入按部就班的惯例。可见,艺术教育丧失了应有的灵性和创造性,被技术性教育所捆绑,导致学生在艺术课堂中,无法释放艺术天性,从而在艺术活动中,无法享受到美的体验。
  (三)艺术教育教师心灵未受关注和抚慰
  在艺术教育的功利性、技术化实践中,学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与此同时,教师的心灵也受到忽视。教师是艺术教育的施教者,自身也承受着功利性、技术化教育带来的后果。教法固然重要,但很少有教师关注自我,思考我为何而教、我为谁而教、我爱不爱学生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教育者的心灵体认。在艺术教育中,对教师的教法进行评比,对学生的技能特长进行比较,这些所谓的艺术教育,忽视了教师优秀品质的养成,阻碍了教师在学生美育体验中的导向作用。
  二、“美美之教”是回归艺术教育本位的应然需要
  艺术教育受到教育功利化、技术化的影响是普遍的,这也影响了美育目标的有序达成。变革艺术教育,要回归育人本位,要确立“美美之教”的地位。立足艺术教育,补齐美育短板,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从美育中获得成长。学校艺术教育要从美育中暖心,让艺术温润学生的心灵,让教师从“教学高手”转为“心灵捕手”。
  (一)确立艺术教育以美育人的目标
  艺术教育要确立以美育人的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艺术教育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艺术教育既要体现艺术学科特色,更要肩负起美育使命,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教育要保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不能偏离育人轨道,更不能纯粹地追求技术,受到功利化的牵扯。艺术教育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关注学生的艺术生活需求,从艺术体验中让学生获得美感的浸润,激发学生良好心理情感的获得。艺术教育要面向每个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审美诉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并从艺术审美体验中增长艺术素养。这应该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家庭艺术教育、社会艺术实践所应承担的使命。
  (二)确定学生需要的艺术审美教育内容
  对于艺术教育与审美培养,二者不属于二选一的单选题,而是多选题。艺术课堂教学如何设定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革、学生的艺术需求相关。对于不同的教材,学校要进行选择与优化,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能将选定的教材作为艺术审美教育的全部。因为艺术领域的资源是丰富的,绝非几本教材就能覆盖。同时,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每个人的艺术需求也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学生,其艺术特长与兴趣、爱好多种多样,所选定的教材很难兼顾所有学生的艺术诉求。而一些院校在编写艺术教育教材时,过于强调通过专业视角筛选和编排内容,忽视广大学生多样的兴趣点与审美诉求,导致艺术审美教育脱离学生需要,从而学生无法感知艺术教育的审美魅力,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也不知道有何用处。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内涵,就是要让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因此,每个艺术教师、每堂艺术课程、每次艺术实践活动都要确定美育地位,让学生在艺术探究中,增强艺术好奇心,从艺术体验中享受成就感。
  (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艺术教学模式
  艺术教育要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要让学生能够带着本能的热爱参与艺术活动,并将这种喜爱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丰富自我的生活体认[3]。但应该看到,在当下的艺术教育中,教师所教的、所做的,并未能激发学生的原始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法是否恰当、合理。一些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过于注重技能性训练,扼杀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为此,教师应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诠释能力。但事实上,艺术教育中教法的固化,或者过于强调技能训练,定位于专业化艺术教育的教法,并不能真正贴近广大学生对艺术的内心体验。《美育学刊》曾对郭曲进行专访,想要了解其学习音乐的成功秘诀。郭曲却这样回答:“在音乐学习中,很多学院派的专业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之后开展音乐创作、演奏等实践活动。而自己却相反,在上大学之前,就没有接触过专业音乐,反而在大学时期,通过参与更多的音乐表演与创作活动,从中获得了更多的音乐理论和知识。这种学习顺序,反而更有助于体认音乐的审美魅力,也真正体现了做中学、乐中学。”在对艺术教育教法的探索中,一方面,专业化的教学内容往往囿于专业化标准、技能训练体系;另一方面,教法又束缚于套用技能性方法,忽视艺术教育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导致艺术教育与学生的人文情怀、文化底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精神需求相脱节。这些通过教条化方式教学的艺术教育知识,弱化了艺术教育的美育使命。因此,学校应变革艺术教育教法,要以更加贴近学生艺术生活的方式,明确艺术审美功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价值。
  三、结语
  在艺术教育中,应该增加“美”的学习,应该体现“美”的教育,让学生认识美、接近美、感知美、创造美,从艺术活动中享受美育的快乐体验。如对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的学习,太多的教师过于关注该乐曲的曲式结构,合唱时如何对位,与贝多芬浪漫主义音乐情感有何关系等内容,并未让学生真正感知到《d小调第九交响曲》的音乐魅力,只是让学生通过背诵相关知识,以获得考试满分。为此,艺术教育要回归育人的本位,要确立以美育人的中心,要摒弃艺术教育功利化、技术化倾向,多关注学生从艺术教育中获得了哪些快乐与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将艺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对接起来,为学生搭建展现艺术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从艺术教育中获得审美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吴戈.对美感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21(1):7-9.
  [2]易晓明.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人文目标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4-37.
  [3]刘文彬.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12):11-12.
  作者单位: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的改革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全面变革,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音乐鉴赏课程在高校中要充分发挥作用。文章阐释了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设立的意义,就高职院校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设施、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的音乐鉴赏课程提出了创新改革意见。  关键词:高职;音乐鉴赏;课程改革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是我国高等
摘 要: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影视动画的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影视动画作品中应用了非常多的现代科技。虚拟现实技术是影视动画制作中经常用到的一项技术,为制作者提供了更好的制作条件。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影视动画中应用到的虚拟元素,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动画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要在影视动画中合理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影视动画;虚拟元素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助推我国经济朝高质量迈进有重大现实意义。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驱动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运作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因此,在此背景下探讨营商环境的优化问题更具时代意义。文章结合当前天津市数字政府建设以及营商环境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天津市数字政府建设的举措,总结了天津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措施对政务服务改革的推动作用,对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存在的不足,如何进一步优化天津市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刻板的声乐演唱不能满足人们的听觉享受,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投入真情实感来打动人心。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演唱者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在演唱中进行情感的表达,以此更好地引发听众的共鸣,让听众理解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对了解作品内涵进行分析,
摘 要:文章以数字媒体影像的视听语言表现为研究主题,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媒体影像作品,聚焦时间表现、空间表现两个维度进行视听语言表现特色的分析,并从叙事结构调整创新、视听平台动态延伸、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三个层面,探讨了当代视听语言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数字媒体影像;视听语言;实践;空间  数字媒体影像是一种时空交融的艺术表达形式,借助画面造型、镜头组合、影像剪辑、视角变化等多种方式改变视
期刊
摘 要:音乐美学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阐释钢琴表演艺术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基于音乐美学理论分析乐谱、演奏技術要素,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演奏过程中经过针对性、技术性的部分练习更能准确地表达音乐意境,指导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作品音乐风格。钢琴表演艺术不仅能够表现不同时期作品的特色与艺术风格,而且还能够展现钢琴家们独有的艺术审美取向和成熟精湛的演绎技法,因此,一场音乐会是钢琴家审美与创造的统一。  关
充分利用模拟器是帮助人们认知晦涩难懂的网络的一种手段。本文重点通过ARP广播仿真实验、VLAN间路由仿真实验,还有利用模拟器搭建典型拓扑图,从一个全新的、直观的视角认识VLAN技术。
摘 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UGC视频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始向PGC、OGC模式融合转型。文章以UGC短视频剪辑为切入点,探析其独特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特征,寻找适合短视频发展的叙事结构和策略,以提升短视频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融媒体;UGC视频剪辑;时空结构  注:本文系长春光华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融媒体环境下UGC视频剪辑手法的传承与革新”(QNJJ2019018)研究成果。 
摘 要: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之下,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是一大趋势。音乐教育的发展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依旧有许多高校没能够注重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导致大学音乐教育失去了真正的价值,而若要进一步加快大学音乐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与拓展,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探索。由此,文章以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的研究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