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求全心理,还原语文课真正自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全程参加了我校一位老师的说话写话示范课的打磨全过程。但透过这一过程,我看到了语文课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求全心理。正是这种心理的作祟,让学生与教师在语文课面前缩手缩脚,于是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
  一、目标求全,导致目标的僵化
  这位老师献课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练习四的“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她设计的教学目标为:1.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2.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能想象着把一种动物的外形说出来并写出来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目标设定涵盖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全面具体,只是造成教师自己在实施教学行为时无法细化无法操作。
  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中,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课时教学不是不考虑高水平教学目标的达成因素,只是我认为在表达时应该有意识地倾向于即时目标而非长远目标,使用能刻画学生学习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可将这节说写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这样: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能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并能认真地写下来,逐步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
  二、内容求全,导致内容的虚化
  还是以这节说写课为例,教者最初这样设计:1.围绕“抓特点、按顺序、会想象”三大板块,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的样子。2.将说的内容写下来。3.教师点评比较突出的写话内容,教授修改写话的方法。4.学生自行修改后再自己读一读。一节课只有40分钟,课上既要引导学生说、写,还要当堂评讲,指导学生修改。试教证明,这是完成不了的教学内容。儿童心理学研究证实:7—10岁的学生持续注意时间仅为15至20分钟。所以教师授课时间一般都控制在2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就不能过多,不能像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否则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学生学习得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导致教学内容的虚化。
  在各种讲座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教师要做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高手”。仔细研读教材和学生,我们会发现可利用的教育因素很丰富,但教学时间有限,必须做好取舍的选择。于是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紧扣“按从头到尾的顺序”为训练点。1.设置情境出示两篇按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范文。(目的是让学生逐步接受这种观察和写作顺序。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他们的写话常常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先有“千篇一律”,而后才有“千变万化”,范文的出示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同时在引导学生研读范文时,辅以熊猫和兔子的简笔画。因为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简笔画的创作顺序和观察写话顺序有相通之处,无疑孩子们在新奇中强化了从头到尾的观察、写话顺序。2.将乱序重组,孩子们有意识地按“从头到尾”的顺序修改“范文”,就水到渠成了。3.孩子们由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熟悉的动物外形到安安静静地写。4.集体评讲之后,学生修改自己的写话。(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写话常常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即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因此,将写话与说话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点评也以“正确使用汉字和标点符号、语言通顺流畅”为抓手。)
  三、手段求全,导致手段的固化
  辅助教学的各种手段走进课堂之后,一堂堂比赛课、公开课无不采用这些新颖的手段,这似乎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教学不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就OUT了。于是我们老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它们拖进课堂,至于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了一边。还是这节课,课伊始,老师播放了一段剪辑于《动物世界》中的动物活动视频,课中黑板上挂了一些动物的图片,甚至还将一只置于笼内的兔子放在讲台上供学生观察,PPT也演示了许多动物……令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是,静下心来看看黑板思考一下:除了课题和花花绿绿的各种动物图片,这看似热闹的课堂,究竟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如何还原语文课以自在?如何让语文课重新焕发青春朝气与生命活力?我以为当从抛开求全心理开始,丢开了这样的心理枷锁,我们的语文课就会风姿绰约,步履轻盈,魅力无限。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3~4岁的孩子正处于绘画的象征期,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圆,纵横交错,肆意涂鸦。当他们拿起画笔、面对自己的涂鸦作品就会感到兴奋和满足。但是由于孩子的小肌肉发展还未完善,并且注意力容易转移,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在绘画中还只停留在“好玩”和“好奇”上。因此,在小班绘画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地要求他们画得好、画得像,而应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玩中画、玩中学,尊重孩子的创作意图,激发孩子
期刊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而当下教育却更重视它的应试性。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理解运用英语呢?阅读就是重要的手段与途径,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感知地道的语言,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收获“悦读”。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笔者成立“英语分级阅读银行”,以下简称为“Reading Bank”。下面就“Reading Bank”的活动背景、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在活动中的困惑撰写一份活动
期刊
一、激发需求,引出“字母”  师:(拿一张白纸)这是什么?看到这张纸,你会想到哪个数字?(1)  (对折)看到这半张纸,你又会想到哪个数字?(1/2)(0.5)  师:对,半张纸,用整数不能表示了,这时我们就想到了分数(或小数)。  师:好,请看,(课件出示:一个鱼缸里有4条鱼)鱼缸里有几条鱼?用哪个数表示?(4)为什么?  (课件出示:鱼塘)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呢?(学生可能会猜:50条、100条)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有太多的集训班要上,这些课程都是以网络、电视媒体等媒介为伴,非常缺少民族文化教育。方言童谣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经过一代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有着浅显、单纯、简短易唱、节奏明快的特点。在幼儿园开展方言童谣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
期刊
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活动化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动态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四年级上册“你是我的朋友”一课中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歌声——涌动学生的情感流脉  在教学活动中,若注意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安排音乐旋律,能更好地涌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情感流脉。  场景一:播放歌曲《朋友》,大家随着歌声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寻
期刊
2012年,对于上海市钱圩中学的陆叶红老师而言,是其生命历程中永远不能忘怀的一年,暑期,喜获“上海市农村学校教师优秀教学工作君远奖一等奖”的激动尚在心中翻腾,“上海市园丁奖”的桂冠在教师节再次不期而至,对于一位2001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两项殊荣着实让她感动不已,而感动之余,陆老师更是心存感恩。  “俞敏洪说过:‘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
期刊
有人说:“教育是熏陶,是感染,是浸润,是磨砺,是沉淀后的顿悟。”樱桃园镇联校姚传会校长却说:“成功的教育是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正是这句话,让从教三十余载的他把别人看来平淡如水的教育工作打造得充满新鲜感、充盈着幸福的味道。  一、幸福学校——打造优质环境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农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更是系于教育。
期刊
在2013年4月落下帷幕的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年教师观摩课中,一位盐城的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今天我要和大家度过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四十分钟!”是啊!作为老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走上省级赛课的舞台呢?可若不上那节公开课、观摩课,岂不是教师生涯更大的遗憾吗?  课,一旦加上一些修饰,如,“赛”“公开”“观摩”“展示”等,它似乎就不是“课”了,因为这节课承载的内涵和外延都开始丰富起来,
期刊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本好书犹如一位导师,循循善诱,将你引入人生的殿堂;一本好书,又如一位知心好友,心心相印,化解你心中的疑惑……为此,我们必须让书的芬芳弥漫着我们的校园,让书的清香充盈着我们的课堂,让书的气息浸润着我们的学生。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发现很多学生远离书本读物,又发现很多学生难以吸收书本读物,更发现很多学生难以运用阅读所带来的收获。由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审视我
期刊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一课,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几名优秀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用从第五课“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到知识来设计和制作“人民币”,其他各小组同学回家请家长指导,设计各种“商品”。所谓的“商品”就是让学生在硬纸板画得出各种蔬菜、水果或文具、玩具图形,并给这些“商品”做好价格标签。几天后,学生带着他们制作的东西来上“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