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而又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推动新时代江苏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好如何引领、如何实现、如何保障这三个问题。
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引领艺术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要自觉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强调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解决好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写就中华民族新史诗。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强调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市场、文艺与价值观等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使之转化为指导新时代艺术创作的重要遵循和理念思路。用习近平文艺思想引领艺术創作,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创作导向,解决好“为谁创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写人民、演人民、让人民来评价,使艺术创作更接地气,作品更有生气,演出更有人气。
牢牢把握“四个讴歌”这个时代要求,解决好“创作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是艺术创作面对的时代课题。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优秀艺术作品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牢牢把握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解决好“怎么创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文艺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我们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树立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用最大真诚抒写新的时代、奉献给人民群众。
如何推动新时代江苏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用什么去体现、靠什么来支撑?艺术创作高质量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做好新时代艺术创作工作,必须首先解决好创作向哪里聚焦、在何处用力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方向更明确、用力更精准、措施更有效。
聚焦艺术创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补齐短板、整体提高上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艺术创作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近年来全省艺术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不少亮点,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相比,艺术创作领域还存在区域不平衡、门类不平衡以及剧种画种发展不充分、人才培养不充分、投入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与北京、上海和其它一些省份相比,江苏主流剧种的创作,无论是题材的储备、生产的布局,还是运行的机制,都需要加强与优化,都有待完善与提升。江苏是中国的美术重镇,国画创作与版画创作一直是强项,多年来成绩斐然,但油画的创作还需要予以更多关注和重视,不断提高江苏油画在全国的创作和学术地位。我们要针对江苏艺术创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补齐短板、彰显特色、打出品牌,推动各艺术领域创作协调发展、提升水平。
聚焦文艺繁荣发展,在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上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艺术精品力作纷呈,是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应该说,近年来江苏的艺术作品、文化产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呈现出繁荣景象,但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伟大时代呼唤精品,创新实践催生精品,人民群众期待精品。无论是舞台艺术创作,还是美术创作,都要强化精品意识,发挥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引领创作方向、整合创作力量的作用,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要求,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化推动,加强策划、选题、立项、创作、论证、修改等各环节的指导把控,努力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必须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加强对现有艺术作品的精雕细刻、反复打磨,进一步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努力在“艺术高原”上构筑起座座“艺术高峰”。
聚焦现实题材创作,在唱响时代主旋律上用力。艺术传承和凝聚着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言书,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聚焦现实题材特别是“四个讴歌”,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组织开展艺术创作,努力推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艺术作品源于生活,是反映人民心声、体现时代要求的产物。江苏改革开放40年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生动实践,涌现出的各类重大典型,都为我们开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要常态化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创作浮躁、脱离大众等问题,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挖掘题材、汲取营养,用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抒写新时代的壮美画卷,讴歌江苏大地的发展变迁。需要强调的是,在推动艺术创作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是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艺术创作,我们就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如何营造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良好环境
一部精品力作、一位大师级人物,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和品牌。江苏历史上名家辈出、名作不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崇文重教的社会环境。新时代下,我们要推动江苏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营造好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良好环境。
切实做到“三个尊重”。艺术创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不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还要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韧。作为艺术创作的主管部门,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的环境。一是对艺术工作者要充分尊重。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表演、研究、传播等各个领域辛勤耕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他们要给予充分尊重,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帮助、艺术上助力,为他们潜心创作、安心创作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二是对艺术创作规律要充分尊重。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对各类艺术创作活动,要多加强引导、多给出建议,但绝不能乱指导、瞎指挥。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和鼓励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为艺术工作者轻装上阵、大胆创新营造良好的艺术民主氛围。三是对艺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要充分尊重。从一定程度上讲,艺术创作没有优劣之分、贵贱之分,只有表现形式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凡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传播正能量作用的艺术创作劳动,都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始终坚持“三个不变”。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艺术创作的理念思路、内容手段、表现形式等也要与时俱进,但在服务方向、创新精神、评价标准上不能变。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能变。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牢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树立高远的艺术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艺术的形式抒写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时代的发展进步,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精神力量。二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追求不能变。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笔墨当随时代”。在當代中国画发展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新金陵画派,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意识、民族意识和人文精神、写意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画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原创力是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笔墨当随时代”这种艺术追求,不仅不能丢,而且要发扬光大;不仅美术事业要坚持弘扬,其他艺术门类也要大力弘扬。三是对艺术工作者德艺双馨的评价标准不能变。俗话说,人品决定艺品,立艺先要立德。作为艺术工作者,有艺无德不立,有德无艺不行,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要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追求,提高思想境界、培养高尚人格,潜心钻研业务、勇攀艺术高峰,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业界认可、社会尊重,努力成为人民推崇的名家大师。
健全完善“三个机制”。推动新时代艺术创作,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只有机制活、环境优,才能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一是完善艺术评价机制。我们要完善科学的艺术评价机制,加强艺术评论建设,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文艺作品创作者明确价值追求,引导全社会提升艺术鉴赏力。二是完善艺术人才培育机制。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多层次人才培育机制,统筹推进艺术创作各领域人才建设,抓好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努力造就一支德艺双馨、专业均衡、结构合理、能力强劲的艺术人才队伍,推出一批具有崇高艺术理想、良好专业素养和高尚人格修为的名家大师。三是完善宣传推介机制。艺术精品也怕“巷子深”,只有走出“闺阁”、走进大众、走向市场,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品牌效应。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向艺术精品创作集聚,善于借助市场力量扩大艺术精品影响,推动艺术精品更好地占领市场、赢得受众、服务社会。充分利用中国艺术节、欢乐春节、全国美术作品展以及江苏文化艺术节、“精彩江苏”艺术展演月、江苏优秀美术家系列展等载体,充分利用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等阵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江苏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江苏艺术创作的影响力。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引领艺术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要自觉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强调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解决好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写就中华民族新史诗。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强调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市场、文艺与价值观等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使之转化为指导新时代艺术创作的重要遵循和理念思路。用习近平文艺思想引领艺术創作,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创作导向,解决好“为谁创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写人民、演人民、让人民来评价,使艺术创作更接地气,作品更有生气,演出更有人气。
牢牢把握“四个讴歌”这个时代要求,解决好“创作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是艺术创作面对的时代课题。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优秀艺术作品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牢牢把握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解决好“怎么创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文艺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我们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树立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用最大真诚抒写新的时代、奉献给人民群众。
如何推动新时代江苏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用什么去体现、靠什么来支撑?艺术创作高质量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做好新时代艺术创作工作,必须首先解决好创作向哪里聚焦、在何处用力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方向更明确、用力更精准、措施更有效。
聚焦艺术创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补齐短板、整体提高上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艺术创作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近年来全省艺术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不少亮点,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相比,艺术创作领域还存在区域不平衡、门类不平衡以及剧种画种发展不充分、人才培养不充分、投入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与北京、上海和其它一些省份相比,江苏主流剧种的创作,无论是题材的储备、生产的布局,还是运行的机制,都需要加强与优化,都有待完善与提升。江苏是中国的美术重镇,国画创作与版画创作一直是强项,多年来成绩斐然,但油画的创作还需要予以更多关注和重视,不断提高江苏油画在全国的创作和学术地位。我们要针对江苏艺术创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补齐短板、彰显特色、打出品牌,推动各艺术领域创作协调发展、提升水平。
聚焦文艺繁荣发展,在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上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艺术精品力作纷呈,是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应该说,近年来江苏的艺术作品、文化产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呈现出繁荣景象,但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伟大时代呼唤精品,创新实践催生精品,人民群众期待精品。无论是舞台艺术创作,还是美术创作,都要强化精品意识,发挥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引领创作方向、整合创作力量的作用,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要求,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化推动,加强策划、选题、立项、创作、论证、修改等各环节的指导把控,努力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必须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加强对现有艺术作品的精雕细刻、反复打磨,进一步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努力在“艺术高原”上构筑起座座“艺术高峰”。
聚焦现实题材创作,在唱响时代主旋律上用力。艺术传承和凝聚着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言书,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聚焦现实题材特别是“四个讴歌”,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组织开展艺术创作,努力推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艺术作品源于生活,是反映人民心声、体现时代要求的产物。江苏改革开放40年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生动实践,涌现出的各类重大典型,都为我们开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要常态化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创作浮躁、脱离大众等问题,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挖掘题材、汲取营养,用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抒写新时代的壮美画卷,讴歌江苏大地的发展变迁。需要强调的是,在推动艺术创作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是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艺术创作,我们就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如何营造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良好环境
一部精品力作、一位大师级人物,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和品牌。江苏历史上名家辈出、名作不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崇文重教的社会环境。新时代下,我们要推动江苏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营造好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良好环境。
切实做到“三个尊重”。艺术创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不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还要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韧。作为艺术创作的主管部门,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的环境。一是对艺术工作者要充分尊重。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表演、研究、传播等各个领域辛勤耕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他们要给予充分尊重,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帮助、艺术上助力,为他们潜心创作、安心创作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二是对艺术创作规律要充分尊重。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对各类艺术创作活动,要多加强引导、多给出建议,但绝不能乱指导、瞎指挥。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和鼓励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为艺术工作者轻装上阵、大胆创新营造良好的艺术民主氛围。三是对艺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要充分尊重。从一定程度上讲,艺术创作没有优劣之分、贵贱之分,只有表现形式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凡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传播正能量作用的艺术创作劳动,都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始终坚持“三个不变”。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艺术创作的理念思路、内容手段、表现形式等也要与时俱进,但在服务方向、创新精神、评价标准上不能变。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能变。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牢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树立高远的艺术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艺术的形式抒写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时代的发展进步,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精神力量。二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追求不能变。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笔墨当随时代”。在當代中国画发展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新金陵画派,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意识、民族意识和人文精神、写意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画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原创力是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笔墨当随时代”这种艺术追求,不仅不能丢,而且要发扬光大;不仅美术事业要坚持弘扬,其他艺术门类也要大力弘扬。三是对艺术工作者德艺双馨的评价标准不能变。俗话说,人品决定艺品,立艺先要立德。作为艺术工作者,有艺无德不立,有德无艺不行,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要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追求,提高思想境界、培养高尚人格,潜心钻研业务、勇攀艺术高峰,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业界认可、社会尊重,努力成为人民推崇的名家大师。
健全完善“三个机制”。推动新时代艺术创作,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只有机制活、环境优,才能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一是完善艺术评价机制。我们要完善科学的艺术评价机制,加强艺术评论建设,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文艺作品创作者明确价值追求,引导全社会提升艺术鉴赏力。二是完善艺术人才培育机制。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多层次人才培育机制,统筹推进艺术创作各领域人才建设,抓好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努力造就一支德艺双馨、专业均衡、结构合理、能力强劲的艺术人才队伍,推出一批具有崇高艺术理想、良好专业素养和高尚人格修为的名家大师。三是完善宣传推介机制。艺术精品也怕“巷子深”,只有走出“闺阁”、走进大众、走向市场,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品牌效应。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向艺术精品创作集聚,善于借助市场力量扩大艺术精品影响,推动艺术精品更好地占领市场、赢得受众、服务社会。充分利用中国艺术节、欢乐春节、全国美术作品展以及江苏文化艺术节、“精彩江苏”艺术展演月、江苏优秀美术家系列展等载体,充分利用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等阵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江苏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江苏艺术创作的影响力。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