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有效

来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2组均给予5-羟色胺治疗,研究组还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的抑郁和神经功能.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改善情况、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v.s.72.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v.s.20.0%,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鼠应激造模前后的抑郁及焦虑样行为.方法:54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慢性束缚应激(CRS)组,再根据年龄分为青年亚组、中年亚组、老年亚组,共6亚组,每亚组9只.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体质量、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糖水偏好试验、开放旷场实验,观察小鼠抑郁样及焦虑样行为.结果:NC组中,与青年亚组相比,中年亚组小鼠直立次数减少(P<0.05),老年亚组小鼠体质量升高(P<0.05),悬尾、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下降(P<0.05),旷场中移动的总距离下降、
目的:探究认知障碍的进展对连接梯度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认知障碍的进展导致的各脑区梯度变化差异.方法:收集正常对照40例(NC组)、早期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42例(EMCI组)、晚期MCI患者39例(LMCI组)和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40例(AD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非线性分解的方法将各受试组的功能连接数据计算连接体梯度,比较不同阶段被试组间的梯度差异.结果:认知障碍的进展会导致连接梯度的连接模式中变化的脑网络增多,梯度分数也明显下降,其中第一梯度变化最明显的在EMCI阶段,第二梯度变化最明
解偶联蛋白2(UCP2)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在脑内广泛分布.近年来的研究显示,UCP2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物质能量与代谢等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本文就UCP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机制进行归纳.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多系统疾病,不仅仅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还可伴发认知、行为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本文综述了ALS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为ALS患者的临床研究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支链氨基酸(BCA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54例MG患者纳入MG组,另设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血中BCAAs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比较2组的差异.使用BCAAs喂养EAMG小鼠,评估其肌力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G组患者血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降低,而TNF-α、IL-6、IL-8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饮食组相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EVT)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AC-LAO)患者血管再通后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T且血管成功再通的145例AC-LAO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神经功能损伤状况、危险因素、Rapid软件和血管造影成像参数等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血管内再通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45例实现血管再通的患者中,65例患者术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近年来脑梗死研究的热门模型,小胶质细胞(MG)作为NVU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在脑梗死炎性级联反应及神经修复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通过干预MG治疗脑梗死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近期关于干预MG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
睡眠是必备的生理过程,具有神经系统内环境维稳、能量代谢平衡等重要作用.胶质类淋巴系统是近年来新发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由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介导的脑脊液循环-交换体系,它被认为在脑内物质清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胶质类淋巴系统在睡眠期呈高功能状态,急性睡眠剥夺即可导致代谢废物清除减缓.同时,多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常伴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且严重程度常与病程和预后密切相关,既往认为由神经元损伤或丢失导致,但具体机制不明,临床也尚缺少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近年来研究报道称,阿尔兹海默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中,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症的发生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非编码RNA,可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水平发挥作用,参与调控不同的生理及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LncRNA与抑郁症关系密切,在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症动物模型中,不同脑区中的Ln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改变,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作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LncRNA可能作为潜在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本文就近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予保守治疗,B组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C组予静脉溶栓,D组予动脉拉栓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拉栓.统计各组治疗3d、7d、14d后死亡率;生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A组死亡10例,B组死亡7例,C组死亡5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