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促成物理有效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上课听课容易,下课完成作业、答卷困难。上课时,无论是物理概念、定理、定律都觉得比较容易理解,且一听就懂、就会,但下课后,回忆学过的重点和要点,大脑中就变得模模糊糊,当习题、试卷中需要应用到这些知识时,更常常见到知识错位、张冠李戴,搞错条件、记错公式、写错单位,更有学生云里雾里,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发出“物理难学,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感慨。分析这些现象的实质,主要是学生没有把物理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没有概念化、条理化、系统化,没有搞清楚各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克服多数学生中存在的这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物理教学至关重要的。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该科知识感兴趣时,就为该科的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物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只要上课能多举出既贴近实际,又与物理知识密切联系的实例,并用相关知识把其解释清楚,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愿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在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的引进分析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课本中的物理定义、定律、定理,都是对物理知识的高度概括,言简意赅,文字表达准确精炼,但内涵丰富,因此在定义、定理、定律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使隐含在其中的物理知识显露出来,并将其清晰化、条理化。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其内容只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共36个字,但其隐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课堂教学中,先整段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该定律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部分“直到……为止”说明在“无外力”作用时,物体就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外力”是用来改变物体这种“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这就为第二节“运动状态的改变”铺平了道路。前部分“一切物体都……”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这种性质,引出惯性。通過这样的分析,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并可用此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同时也为下一节课教学铺平了道路。
  
  三、在演示实验中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要总结出加速度与合外力和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种方法是: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前人的实验结果,告诉学生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但这样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必然会在理解和应用定律上出现困难。因此可以采用第二种:先让学生自我设计一种能观察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思路,通过提问方式指出学生设计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演示实验,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挖掘实验的潜在内容,不要简单地得到课本中的结论就结束,使演示实验真正起到既能总结结论,又能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作用。
  
  四、在物理公式和单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知识有很多公式,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公式太多,常记错,即使当时记住,过后又很容易忘记”。因此在物理公式教学中,教师应将公式与物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理解内容进而理解公式,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例如,公式a=(Vt-Vo)/t与a所描述的物理意义联系在一起,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而且不但理解了公式,也记住了相关的几个公式Vt=Vo at,Vo=Vt-at,t=(Vt-Vo)/a等。
  
  五、在习题练习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习题中,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用数字表示出来,有些是通过几个文字表示,甚至隐含在题中。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只有理解题意,大脑中建立明晰的物理情景,才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中学生往往一是忽视条件,忽视前提,二是无法找到隐含条件,导致结论错误。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解题;引导学生在审题、读题、建立物理情景、画出物理过程图等过程中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理解能力。审题中,先概读全题,对题目有一个总印象,即该题是考查哪部分知识。然后带有丰富表情读题,遇到关键词时加重语气,放慢速度。例如“平衡状态”、“光滑”、“由静止开始”、“最高点”、“相距最远”等词中都隐含了物理条件,而且这些条件一般又都是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读题过程中边读边画物理过程图,等到题目审完读完,整个物理过程已经明晰地显示出来。再将用到的条件和要用到的物理知识罗列出来。这种耐心细致的方法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以上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对物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学生能够增强物理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当然,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会议
通过详细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矿山村岩体岩浆-热液过程备事件的发生顺序,应用各种方法估算了各事件发生时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将本区的岩浆-热液过程划分为岩浆主期、岩
长期以来,地理课一直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地理考试成绩成了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这种定量评价,把学生看成一个工业产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学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所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
该文讨论了尾砂型料在管道中的流动模型和砂浆胶结尾砂型料充填体的力学性能,例如,尾砂型料在砂浆管道中的运动形态和悬浮机理,尾砂型料砂浆管道运行速度和阻力损失的确定,尾砂型
在进行矿山储量计算时,为了使输入、处理、输出统一管理,并兼有保密功能,需有一套专门的系统。该文阐述了在FOXPRO2.5B基础上进行的矿山储量系统的开发,介绍了系统的调试、应用与维护等情况
摘要: 本文对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有效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学生
摘要: 物理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 物理教學 最优化 探究化 问题化 多元化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命题思想,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