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城市”的尺度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着最伟大城市设计遗产的国家,竟如此有系统地否定自己的过去”,这是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苏解放(JeffreyL.Soule)访问中国许多城市后面临的困惑。
  2005年,这位资深的城市规划专家撰写文章,直指北京“穿着一身俗氣的洋裤褂”,“修建丑陋的、非人性的建筑,从根本上说,是自我膨胀和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写道,“细数中国壮丽的古代都城,现在只有南京还保留着大量的特色,它的街道仍保持着人的尺度,它的城墙和历史肌理仍昭示着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完整性。”
  那一年,南京老城南的“危改”尚未大举启动。从城北的颐和路到城南的中华门,南京城保存着14世纪年朱元璋应天府规划和20世纪国民政府《首都计划》的双重遗迹。1928年,崇尚“欧美科学之原则”和“吾国美术之优点”的《首都计划》提出,“世界新建国都,多在城外荒郊之地”,“一方固可规划裕如,一方亦有鼎新革故之意”,因此在东郊新辟中央政治区,同时保护旧城的传统街道体系。
  在新旧城分开这一点上,《首都计划》与梁思成、陈占祥1950年《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显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南京原属旧城,名胜古迹散布各处,而城南一带,屋宇鳞次,道路纵横密布,其状如网”,《首都计划》认为,“倘将全数街道尽行辟宽,不惟不能,亦且不宜”,因此,道路规划“只宜因其固有,加以改良”。于是,南京30年代在城北建设的颐和路、梅园新村等新住宅区,虽与旧城的建筑风格不同,但都用和老城南相似的小尺度街巷肌理,塑造了宜人的空间感。
  伟大的古代中国城市,并非只是体现于宫殿、坛庙、御苑的宏伟气象,而是以其固有的尺度、肌理和韵律,在宏观的秩序和微观的多样性中形成了自己的城市传统。而从当代城市发展的视角看,人们也日益发现,为人而非为汽车设计的小尺度街巷体系,远远比那些大马路、立交桥更加适宜人居。在小尺度的城市空间里,人们可以通过步行享受到便利餐饮、商业和公共服务,而交通则通过高密度路网和快速公共交通加以解决。而老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不仅体现于建筑文化遗产,也表现于人性化的空间尺度。
  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城市规划,似乎一直都在迷茫中向外部学习,而疏于对中国的固有城市传统的梳理和继承。前三十年,效仿崇尚大尺度城市的苏联,“大马路主义”在无需考虑物权的计划经济下,得以成为现实。而后三十年,美国广袤中西部的“汽车城市”,似乎又成了中国城市化的样板。可是,与俄罗斯、美国的国情不同,在曾拥有悠久的自耕农传统的当代中国社会,土地国有制并未否定各种公私法人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这也是一种无可争议的物权。那么,为了建造为汽车服务的大尺度城市,是否可以沿着计划经济的惯性,继续将城市当做一张物权的白纸,在此之上进行规划呢?今天的城市规划,到底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城市自己的固有传统?又如何以物权为前提,创造宜人的新城市?
  如果规划不考虑物权,也无需对生活其中的人的价值、情感、权利负责之时,求大、求新、求怪的城市设计便不足为奇。那些大尺度的街区,从表面上看,虽可以满足汽车疾驰而过时的“视觉震撼”,满足直升机航拍的“恢宏气势”,却唯独失去了让人靠双脚所能触及的便利。走在北京街头,人们时常感到,那些“新地标”在给人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之外,并无法像老前门或什刹海那样,以“人的尺度”给我们带来真实的愉悦和享受。
  1957年,政治学家张奚若曾说过,“很多人对‘伟大’的概念不大清楚。伟大是一个道德的概念,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体积上尺寸上的大,并不等于精神上的伟大。大是大,伟大是伟大,这两个东西并不相等。可是,他们把形体之大误会为质量之大,把尺寸之大误会为伟大”。
  这种对“伟大”的认识误区,在今天上海世博会喊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之时,依然在我们的城市中存在。人们应当看到,不是在空间上“大”的城市,而是在细节、在建筑、在街道,真正尊重了人的价值、情感和权利,真正回归了“人的尺度”的城市,才有希望迈入“伟大”城市之列。
其他文献
每个人年少时可能都有偶像,我也不例外。如果没记错,我是在大学时看到一期《姐妹》杂志封面上的张艾嘉后,就心甘情愿成她的粉丝了。封面上她半侧着脸,身上披着苏格兰呢斗篷,整个人散发出来的气息和当时流行的纤纤玉女,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眼神很确定地看着远方,一点也不迷离。当年我正着迷地阅读三毛的文字,成天想着外面的世界,越远越好。   然而真正让我开始认识张艾嘉,应该是听了她的专辑《童年》后,那个没有沙
high了,为了《阿凡达》。  中国人high什么?除了无与伦比的3D视觉之外,有人为“钉子户”的胜利而欢呼。卡梅隆不是中国人,说他为“钉子户”拍了《阿凡达》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这样的另类解读是有意义的。在听闻了那么多充满暴力色彩的拆迁故事后,中国人看到银幕上轰隆隆开过来的推土机,产生一些联想是毫不奇怪的。电影的结局,杰克这个“卧底”反戈一击,带领被侵略的土著反抗人类的压迫,保护了家园,这样的“大团
贾樟柯当初谈《西游记》,认为里头没有反抗,只有挣扎;没有自由,只有法则。我猜想他其实并不讨厌甚至多少有点喜欢这种不很自由的状态和感觉。或者说,不论是处于艺术实践抑或日常状态,贾樟柯其实都心知肚明,世间万物,就其本质而言几乎都是不自由的,好比地心引力,不论你飞得多高,终究要落地。  然而,限制亦非全然可怖。阿城曾说过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你找到了限制,就找到了自由”,没了地心引力,失重的滋味其实也好不
“7·23”事件在人们心目中永远留着伤痛和问号。  回顾这些日子,许多读者感慨于微博的力量。没有微博,事件很难引发这么广泛的参与,通过微博,许多意识被唤醒了,包括公民意识、民主意识、社会责任,大爱情怀,都比以往有着更强烈的表达。    伊伊叔叔的微博破谣言    被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称为“生命的奇迹”的最后被救女孩小伊伊,最终经过手术幸运地保住了右腿。在7月28日,小伊伊的叔叔项余遇在腾讯微博的微
7月11日,由北京现代总冠名赞助的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全国巡演的帷幕。在未来的6个月时间,《妈妈咪呀!》将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演出200余场,将享誉世界的经典音乐剧重新演绎给中国观众,共同分享这一视觉盛宴。  《妈妈咪呀!》是一部风靡全球的诙谐音乐剧,相对于其他国外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更加新颖。之前,《妈妈咪呀!》在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及亚洲超过240个主要城市上演,
时值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0周年,由上海美术馆和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主办的《华慧人间——范少华绘画艺术展》近日展出。  作为海外艺术家,身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范少华以敏锐且深入的观察力,创作了许多反映新加坡都市生活的作品,使他在新加坡甚至东南亚画坛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赞赏。他的前期写实作品主要体现了其现实关怀情结,如新加坡街景文化写实画和肖像画等,近期的作品更主要的是关注着艺术创新中一些本体创作,
最近韩国政府为何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呢?    近来,韩国频频向中国送出秋波,希望早日启动与中国自由贸易协议(FTA)的谈判。4月20日,李明博总统在青瓦台主持国务会议中指出,中国正在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市场环境急剧变化,韩国必须主动和有效应对这种变化,应积极研讨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FTA)的问题。  而根据韩国媒体早先的报道,数年来,韩国方面认为一直是中国主动要求与韩国开展两国FTA谈判的。
香港并非文化沙漠,阅读正成为香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将阅读作为自己的基本生活方式,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的信条。他说,阅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接受方式,正如日本知名学者池田大作所言,书籍不是把外在的东西轻易交给读者,而是促使读者内在的东西喷涌而出。他说自己跟大部分香港人一样,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阅读的时间并不多。他目前正在读两本书,一本是《追逐日光——一位跨国企业总裁的最后礼物》,一本是《把信送
11月10日,央行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但应该区别对待民间借贷行为。  在高利贷遍布各地、造成市场动荡后,央行终于对民间借贷做出反应。这是金融管理层面首次正面强调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与积极作用,象征意义不容小觑。  未来民间借贷将出现两大特征,一是大部分被纳入小额贷款等受控制机构的轨道,二是贷款利率将受到严厉控制,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民间借贷
作为第一张非接触式的支付卡,应对大客流时体现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来临,再加上天气日益凉爽适合出游,上海世博会在最后一个月无疑将遭遇一个旅游高峰。截至9月20日中午,共有5358.25万人次参观了此次世博会。想象一下每天近40万人涌入面积只有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如何让他们观博期间感受到舒适和便利,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幸运的是,上海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