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边缘化:“教师本位”的自我依恋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边缘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指向背离社会发展潮流的方向变化。
  百度搜索,就有许多“边缘化”的内容,“向人或事物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所排斥,所不包容”。
  在我们的课堂里是否有边缘化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以自我展示为中心,学生被边缘化的遭遇也就难以避免。
  下面是被广泛转载的一个案例:
  一个学生成绩不好而且调皮捣蛋,平时老师对他不是横眉冷对,就是置之不理。为使其他学生不受其影响,老师索性把他调到最后一排的一个角落,使之“躲进小楼成一统”,弃之不管,放任自流。该学生也“乐得其所”,不甘寂寞,日复一日用小刀挖墙壁,挖了几厘米的洞,竟然打通了隔壁的教室。
  这位学生的遭遇明显地已经被边缘化了,而且边缘化的程度已经无以复加。这种边缘化,实质上就是学生被冷暴力了。
  课堂上为什么会有如此边缘化的学生呢?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典型。在“师本”语文课堂中,学生是集体被边缘化的。
  一、心理观照:教师的“自恋”情结
  在一次高级别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当地承办单位的老师执教《伯牙绝弦》一课。上课的女教师气质优雅,如水仙般清幽脱俗。
  在短信平台交流时,观课老师毫不吝啬地把大段大段的赞美词送给这位水仙般的女教师。
  互动点评时,有人指出执教老师太关注自己,课堂上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植入学生脑海时, 老师的演绎非常精彩,但学生的演绎是否精彩呢?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有精彩也远远逊于老师的精彩。
  火花越撞越多,老师们交流后发现,课过于完美其实就是最大的缺憾。执教老师也实话实说,她说能有一次高级别公开教学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她要把自己的才华完美地呈现,因而把学生放在一边了。
  由这位水仙般的女教师的例子,笔者不禁想起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纳西塞斯,他容貌俊美非凡,见过他的少女,无不深深地爱上他,但是他对那些倾情于他的少女不屑一顾。一天,他看到湖面上有一张完美的面孔,他深深地爱上这张面孔(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倒影)。他没日没夜地守护着自己的倒影,直到死去。爱神怜惜他,就把他化成水仙,盛开在有水的地方,让他永远看着自己的倒影。
  这里讲的是一个极端自恋的神话故事。“自恋”,心理学意义上的解释是“指人由对自己的身体和品行的高度赞赏而产生的爱恋”。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可以把别人当做爱的对象,也可以把自己当做爱的对象而加赏识或热爱。每一个人都有自恋情结,即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并有一定程度的自爱。这并不奇怪,但若过分自恋,可能就是一种自爱自怜的人格障碍。在课堂里,如果者师很自恋,倾向明显,那么学生就会遭遇边缘化的危险。水仙般的女教师人美、音色美、身姿美、教学美,所有的美叠加在一起的结果是教师太过矫情和作秀,只关注自己的靓丽出镜,课堂上的学生就被边缘化了。
  有一个成语经常被我们运用:敝帚自珍。此成语出自《东观汉记?光武帝纪》中的一句: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把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很珍惜。“敝帚自珍”有许多积极的意义,但从另一角度审视,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自恋”倾向。如果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每一个环节都是“敝帚自珍”,那么结果就会让学生很纠结,就会让许多学生出局,而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参与课堂活动了。教师由于教师传统角色“师道尊严”的光环和“知识垄断者”的特殊身份,容易过分地自我赏识、自夸自尊,特别在孩子面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这就很容易产生自恋倾向。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
  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的现状
  一位教师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为了营造教学气氛,一开始就出示课件:在碧绿辽阔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之下,远处有一群羊漫过小丘;近处一个小女孩正在给一只小羊喂草。这时,画外响起了歌手腾格尔高亢而不失深沉,又带有一丝苍凉的歌声:“我爱你,我的草原,我爱你,我的家!”在如此浓郁的气氛中,教师问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在冷场半分钟之后,终于有一个小女孩怯怯地举手说:“我很喜欢这只小羊。”显然,这与老师预想的答案如“祖国的大草原太美丽了”之类相距太远,让教师一时不知所措。
  这一营造课堂情感氛围时遭遏尴尬的案例,究其根本是儿童的情感世界与成人的情感世界的不甚一致,对于成人的“一厢情愿”的设计,儿童有时因不太理解而不领情。这也说明了教师的自恋倾向往往会造成与学生无法交流,不仅是言语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这时,学生就很难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好一任教师自我欣赏,而让自己处在边缘境地。
  在被边缘化的群体中,还有更边缘化的个体。在我们平静的课堂下有许多暗流在涌动,看似无伤大雅,其实伤害了稚嫩的心灵。
  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对答如流,一环扣一环,滴水不漏。在一个角落的位置,有一位小男孩正起劲地摆弄着玩具。看课的笔者提醒他:“别玩了,老师叫到你,你会答不出来的。”小男孩笑笑,说:“老师不会叫我,她就只会叫那几个同学。今天,你没发现?”笔者一脸愕然,细思量,果然如此。再思量,这位被久久边缘化的小男孩正承受着怎样的一种痛苦。
  一次调研课,听二年级的《欢庆》一课。笔者坐在最后一排一位并不高的小男生的旁边。男孩的门牙掉了,还没长出来,笑起来特别可爱。他的小脸小手全是乌黑的。上课时他非常认真,跟老师读跟同学读。但是一旦老师要求学生自己读的时候,笔者发现他无法搞懂那些字的读音。指几个生字,他竟煞没读对一个。小男孩满脸无辜。于是,笔者就一个宇一个字读给他听,他跟着读,读对了就冲笔者大笑。他也举手,不过很快就放下。课后,问他来自何方,父母做什么工作,他都是一个词一个词蹦出来的。笔者大致听懂了,他从外省来,在这里学了一年多了。父母在本地干活,很忙,没人照顾他。笔者与任课老师交流小男孩的学习情况,老师说小男孩父母不管他,班级学生多,有时就没关注他了。
  不知道在这个班级,这个学校,这个地区还有多少类似的学生,他们不仅被家庭边缘化,同时也被学校边缘化了。他们的父辈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正在为城市的美丽而奉献,可他们却徘徊在边缘化的境地,何其悲哀。   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边缘化的现状比比皆是,而且千奇百怪。课堂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仿佛置身事外,置若罔闻,一心一意地在追求自我展示,这实在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我们要正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却被边缘化的现状,重建生本语文课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
  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的归因分析
  许多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其主客观原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的原因当然也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天真浪漫的学生极少因人格差异造成自身的边缘化,更多的是客观原因。
  学生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当然是教学理念的不科学。认为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教”的思想,就很容易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规律、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单向的上施而下效,必然会过多地依赖教者的施予。以教为本位,便相机形成了怎样施教的全局布控。在这种布控中,教师往往会过多关注自己如何展示,如何出彩,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情绪和学习感受。于是,学生便难以参与到教师主观的教学设计之中,无法展开真是的自我学习过程,只能做壁上观。这样,学生便从主体地位不知不觉地滑落到了边缘地位。这无疑是学生被边缘化的最根本原因。
  没有一视同仁,也是学生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呼吁教育公平公正。在班级里课堂上,学生们渴望老师对每一个人都能一视同仁,不因学生的家庭状况、自身形象、学业成绩受到不同的待遇,如特别的宠爱或是特别的冷落。上帝说:众生平等。但是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那么在课堂里为了不让学生趋向边缘化,就要有教无类,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特别不能放弃成绩较差或比较特殊的学生。
  没有因材施教,应当是又一个重要原因。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课堂上教师不能仅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评定学生整体水平的高低,由此衍生出更多的被边缘化的学生。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
  没有将心比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老师期待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同事的肯定,期待与人和谐相处,受人尊敬。同理,学生也是如此。教师的每一项教学行为要考虑:学生认同吗?学生接受吗?学生喜欢吗?能让每一位学生抬起头走路吗?请多问一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教师变成学生,才会更好地教育学生”,这是真理。
  没有赞赏有加,使一些学生很受伤,便自甘边缘化,这也是一个原因。“某某同学没有认真听,请你来读第二段。”这其实是一种惩罚。于是,没有认真听的那位男生慌乱地站起来读课文《北京》的第二段。结果可想而知,读得结结巴巴、支离破碎。先不说第二段有刚数的七个生字,难读。光听一听老师的话,其他同学就都知道谁挨批了,谁倒霉了。受此突然“打击”的学生站起来还能读好吗?课后,此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取笑的对象,或许也可能由此就自甘被边缘化了。犹太人有句谚语:鸭子受到称赞,也会飞上天去。这话当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四、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堂语文课,教师正在组织同学深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突然一个女孩子举起手说:“老师,他(指同桌的一位男生)在给课本插图上的小女孩涂口红呢。”此话一出,教室里一片哗然,不少学生嘻嘻笑着,转过头去看用彩色笔涂口红的那位同学。而他已经自觉地站了起来,低着头,满脸通红。怎么办?教师略一停顿,带着沉思的眼神,和蔼地问大家:“在这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的晚上,同学们想一想,光着脚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涂口红吗?虽然,她有着一头金黄色的长头发,那头发打着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但此时此刻,小女孩最盼望的是口红吗?她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请大家,也请你(示意给小女孩涂口红的男孩子坐下)仔细读课文,说说理由,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说自己的体会。”于是大家带着这个发生在课堂现场的即兴问题,饶有兴味地开始细读课文,圈圈、画画、议议,似乎特别认真,课堂依然行进在以生为本的轨道上。
  这是课堂中发生的一场意外,颇煞风景。然而这位老师面对来自学生的“干扰”,不但没有去作就事论事的“救火”式处理(这样只会分散注意、耽误时间,难免以训斥使教育简单化),也不是不理不睬、我行我素,依然照教案忙于自我展示,而是巧妙地把它作为深读课文的探究切入点,为引领学生感悟课文创造了条件,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如此的“神来之笔”,便是教师以一种“教育实践智慧”,维护着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笔者见过这样一幅连环漫画:
  第一幅图画着学生刚入校时的情景,学生的头部形状丰富,有三角形、梯形、正方形、多边形等等,可谓千姿百态。
  第二幅图画着老师汗流浃背地用一个模子在刻、刻、刻,要把学生的头部改成一个样子。有一部分学生被扔到废品筐里。
  第三幅图画着学生从学校出来,学生的头部都成了无角无棱的圆形。
  漫画有喜剧效应,能让人开怀一笑,那是因为看漫画的人从漫画里看到了生活的影子。以上说的漫画是夸张的,但这样的情形却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着。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根据黑格尔的说法,这是合理的,因为确实有这种现象存在,可是这却让学生很无奈。追溯最初的原因,正是教师没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全班学生看成一个学生,把色彩斑斓的学生视作一种颜色,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最终与“千姿百态”失之交臂,成为“无角无棱的圆形”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应当是无视儿童个体生命特征的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改造,是另一种对儿童生命的藐视,另一种儿童生命的边缘化。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弊端明显。学生被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就算是身体在课堂里,灵魂早飞到九霄云外,去做别的事情了,就像《绿野仙踪》里的稻草人,一个没有脑子的稻草人,也像那个机器人,一个心脏生锈的机器人。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成人没有尽到呵护孩子的责任。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之则得,不思则不得也。”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自主、自理的学习生活,教学就无泫进入心灵深处,学习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边缘化了,就不能有真正意义的学习生活。   五、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
  “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是教育家陶行知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这是教人做人的教育,是教人做主人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意识,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学生都应当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反而教育应当为他们的成长服务。成功的教育必然应是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就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不是“观望者”“等待者”,没有“边缘化的”,没有“配角”与“群众演员”,而是能真听、真说、真读、真写的主人。学生说得是“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学生读书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情感熏陶。学生的习作是真正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我手写我心”应当成为每一位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
  下面是《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铁罐奚落陶罐?请你默读二至九小节,写上批注。
  学生默读,写批注。
  交流……
  生:从铁罐说的第一句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发现铁罐非常无礼,它在挑衅陶罐,它想吵架。
  生:带“子”的有时表示尊称,比如老子、孔子:有时也表示喜爱,像小妮子、小桌子。但是我读“陶罐子”时总觉得像是轻蔑,“陶罐子”后面还加了感叹号,我更觉得铁罐非常瞧不起陶罐。
  师:能从铁罐对陶罐的称呼里发现铁罐的心里想法,挺不简单。课文中还有几处也是写铁罐对陶罐的称呼的,同学们找到读一读,会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
  生:铁罐称陶罐为懦弱的东西。不叫陶罐的名字了,铁罐从心底里看不起陶罐。
  生:在第八小节,铁罐说:“你算什么东西!”现在,在铁罐眼里陶罐连东西都不是了,这是很严重的骂人的话。
  ……
  这是生本的课堂,生本的课堂不是自由放任的课堂,教师的角色站位恰到好处。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对陶罐的称呼,一般都会忽略不计,学生鲜有关注,如果教师不去适时启发,学生就不会有相应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顺势引导,竟然发现文中铁罐对陶罐的祢呼有如此潜在的情感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发现陶罐对铁罐的称呼却是:“铁罐兄弟”“我的兄弟铁罐”。学生在称呼的对比中体会到了铁罐、陶罐的不同形象与不同情感。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并不矛盾。在学习上,教师从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师生关系里“平等中的首席”“和孩子一同成长”“恭恭敬敬地向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互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指引。教师引导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生本语文,要求教师抛弃教师本位,摆脱自恋倾向,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指导下,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 310018)
其他文献
4.5平方厘米的棉布片绣上花、鸟、鱼、虫——这是李冬梅在2016年接到的一个特殊订单,这种绣片尺寸偏小、图案细雅,要求绣工在方寸之间飞针走线,生手一天可绣2片、熟手一天最
论述了自金银冶炼产生的氧化渣中,采用小型鼓风炉进行还原熔炼、熔析炉除铜后得到铜渣,再经过火法冶炼浇铸成高杂铜阳极板,在低电流密度下电解精炼回收铜和贵金属工艺的特点
鉴于目前北方花生产区的单产较低,农民种植、管理技术措施粗放,经济效益不高,从而抑制了花生产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实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一套花生丰产栽培的规范化技术,供参考.
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生产中"920"的最佳施用时期宜选择在不育系抽穗15%时,分2次施入,有助于解除不育系群体包颈,形成最佳不育系穗层分布,夺取高产.
活塞式压力计具有准确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压力量值传递和精密测量等方面。文章浅谈二等活塞式压力计专用砝码的质量值修正,以及在修正实际中所遇到的实
蓖麻是喜温、耐光的特种油料作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料,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蓖麻工业需求趋旺,原料价格稳中有升,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增加复种指数,向单
以盾叶薯蓣的单节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基 MS+ 2.0mg/L BA+ 0.6mg/L NAA对腋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 77.4%; MS+ 0.5mg/L BA+ 0.5~ 1.0mg/L 2,4- D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在 MS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可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是意味着学生作文训练的结束,而应把它当作另一种开始,成功的修改有时能给一篇作文以“新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传统的作文评改,只注重教师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教师当主演,学生当观众,整个过程显得苍白、静态、死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作一通览,并对接下来的分课学习做一规划。“单元整体导读”从教材的单元导语引出阅读
承德县种子管理站成立于 2001年 4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逐渐理顺了业务关系,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制度,规范了操作程序,在种于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