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发音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音乐艺术发展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直至今天声乐教学作为一门科学被世界上所有的从事者和爱好者所重视。其实我认为歌唱和说话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于同一个生理机能,因此,它们是同一发声现象。说话的声音是歌唱发声的重要因素,并构成后者真正的支柱,就是说歌唱发音是建立在语言发音的基础上的。本文从语言发音与歌唱发音的关系开始谈起,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浅谈了如何通过说话进行声乐训练,从而达到正确歌唱的目的。
  【关键词】声乐 语言发音 歌唱发音 异同 说话进行声乐训练
  【中图分类号】H1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206-02
  
  自声乐产生以来,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声乐家和声乐理论家,经过他(她)们不断地刻苦钻研和不懈的努力、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声乐艺术上各自都有很高的成就,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字资料和声像资料,这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声乐和进行声乐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语言发音与歌唱发音的关系
  学习过声乐,进行过声乐训练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进行发声训练和歌唱训练时,老师会经常提醒:“声音靠前一点;声音再靠后些;放松,贴住后边把口腔打开,把声音送上去。”等等类似对声音位置的要求。声乐可以说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不像美术或者是乐器那样首先给人一个直观的形象,再通过艺术修养和艺术手段进行雕琢。声乐则是根据老师的口头要求或书本的理论,用自己的意识去寻找所谓的声音的位置。那么,怎样用一种更简单、易懂的说法来解释声乐的发声呢?
  其实歌唱和说话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于同一个生理机能,因此,它们是同一发声现象。说话的声音是歌唱发声的重要因素,并构成后者真正的支柱,就是说歌唱发音是建立在语言发音的基础上的。歌唱的真正本质,就是有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正确的说话发声就没有正确的歌唱。
  人的语言是由每一个字组成的,而字又是由元音和辅音组成,在说话和歌唱这两方面相同的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只是在强度和效果上有轻微程度的差别。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作为生理现象,说话和歌唱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结构,是由同样的发声器官完成的。
  歌唱发音是语言发音的艺术化和科学系统化,是语言发音的夸张的表现。歌唱发音具备语言发音的基本特性,但语言发音的基本特性歌唱发音不一定具备。从发音的角度来看,语言发音属于自然发音,而歌唱发音是非自然的,夸张地发音;而从音质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有真声的成分,或以真声为主。所以,歌唱发音同语言发音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两者又不是完全一样的。歌唱发音具有音色优美动听、音量宏大、发音力度强且持久等技巧性;而语言发音则不具备歌唱发音固有的技巧性能。因此,若单纯用语言发音来歌唱的话,声音就会显得浅显、直白、没有穿透力,也就不能体现出声乐的特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反,歌唱发音又是建立在语言发音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语言发音的基础,片面地、单纯的追求声音的美,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唱出来的歌声就不能完美的表达出歌曲的含义,因此也就不能做到生动感人。所以我们说,声乐的发声训练必须建立在语言发音的基础上,使其发展成为具有艺术美感和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发音。
  
  2 语言发音与歌唱发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下面我们就将语言发音和歌唱发音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的地方,使学习声乐的人能简单、明了的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条件和技能,在训练中也就能更好的掌握发声技巧。
  2.1 相同点
  2.1.1 相同的生理机能
  语言发音和歌唱发音基本上是由同一个生理机能产生的。两者是由呼吸、发声和共鸣的力量组合而成的。歌唱的时候发声器官的活动更有效一些,但两者都是以语言的元素“字”作为媒介,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
  2.1.2 咬字清楚,正确的吐字归韵
  威廉·莎士比亚说过,“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作为一名歌唱者我们应该牢记这句格言。在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就有字正腔圆的说法,而且传统声乐论著中也有“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既有口,如出字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油口,唱曲无口······”的说法,所以这都说明了咬字、吐字归韵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至四个语音元素组成的,再加上四种声调,所以汉语的发音是有一定的规则和讲究的。有的外国人听了汉语发音之后,感觉就好像在唱歌,因此也可以说汉语是比较接近歌唱的语言。汉语发音中强调“咬准字头归字尾,也就不难达到纯和清,”歌唱发音是建立在语言发音的基础上的,所以歌唱艺术也应如此。再者,正确的咬字、吐字发音还能够避免或解决一些错误的发声方法。
  2.1.3 正确的喉型
  在声乐训练时,老师有时会说:“我听不清你唱的内容,把每一个字唱清楚。”在评判一位歌手演唱时我们会说:“他的喉音很重;他的声音都在喉咙里。”等等,这是可怕的缺点喉音造成的。唱歌的时候,喉咙打开,喉头稳定、放松的放在下面,不要把喉头提起来,也不要压迫这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说话时,每个人的喉头也都是处于一个放松,自然的状态。
  2.1.4 相同的音色
  有时我们会注意到,有的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声音好像不是一个人发出来的,感觉互相之间完全没有共性。例如,有些歌手唱歌时是一个声音,等到采访他(她)的时候说话声音好像变了一个人。这说明,要不是他(她)的歌唱发音是错误的,即声带传送出来的声音是未转化成嗓音之前的原始音(假声)或喉音等错误发音;要不就是用有缺点的机能发出的说话的声音,而在唱歌的过程中通过技巧又把其改善了。实际上,一个变样的、令人不快的说话声,永远也不能发展成正确、悦耳的歌唱声。因为,作为内在的因素,如果避免不了短处,就肯定会影响到歌唱;同样,如果具有正确的语言发音,则也会以它美丽的色彩影响歌唱。说话的声音美而又有共鸣,其实就等于是没有音乐节奏和光辉、色彩少了些的歌唱。
  2.2 不同点
  2.2.1 呼吸运用的不同
  语言发音要求的气息是自然的、下意识的、比较平静;没有任何修饰、不带任何技巧的呼吸。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每次呼吸只需要三秒钟左右。每次的呼吸量保持适中,不要求很饱满,也不要求位置吸得很深,吸到肺的上部,是我们平时使用的胸式呼吸。属于纯自然的呼吸。
  歌唱发音的呼吸要求是非自然的,带有技巧性的;要求吸得快、吸得深、吸得多;呼气要求呼得慢、呼得平稳,要有很强的控制力、有弹性、能持久。歌唱时为了乐句的完整、声音的自然,要求吸气要饱满,横膈膜和两肋作为支点,向外向下扩张、保持住;根据歌词的内容,按乐句或小节换气,不能随意唤气。吸气时的位置也要求吸的深,属于胸腹式联合呼吸。
  2.2.2 共鸣腔的不同(声音位置不同)
  发声时共鸣的空间叫共鸣腔,是由各个共鸣器管组成的完整的系统,缺一不可。
  在说话时是运用了口腔、胸腔和咽喉腔(包括口咽腔、喉咽腔、鼻咽腔、喉腔)相结合的共鸣来发出声音的,因共鸣腔体不够大而且声音位置不够深,所以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浅白,声音的共鸣泛音波动小。
  而唱歌时是头腔、咽喉腔(包括口咽腔、喉咽腔、鼻咽腔、喉腔)、口腔和胸腔同时结合发出的声音,所以听起来上下很通畅。因声区不同所使用的共鸣腔也不完全相同,比如说;高声区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口咽腔、胸腔共鸣为辅,所以声音听起来明亮、圆润;而低声区是以胸腔共鸣为主,口咽喉腔、鼻腔、头腔共鸣为辅,声音听起来浑厚,有支持;中声区是以口咽腔、鼻腔共鸣为主,头腔、胸腔共鳴为辅。这就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声区:胸声区、混声区和头声区。歌唱发音时声音的共鸣泛音波动大。
  (1)声音的运用不同
  语言发音基本是以真声为主。
  歌唱发音则是以真假声结合的混声为主。
  (2)音域的幅度不同
  在说话时音域基本保持在中声区,甚至几个音,很少接触过高或过低的声音。
  唱歌时的音域则要求上下跨度很大,发声训练时基本在两个八度左右,有的歌曲音域甚至更宽。
  (3)口腔内的不同
  语言发音不论高低频率如何,硬口盖(上颚)和舌头起了很大的作用。
  歌唱发音特别是高音发音时必须强调小舌头和软腭的积极作用,舌头相反没有任何动作,要求自然放松的平放在口腔里。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语言发音和歌唱发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在歌唱训练时,语言发音作为基础,是不可缺少的、不可跨越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歌唱发音是语言发音+技巧+训练所形成的。
  
  3 通过说话进行声乐训练
  瓦格纳在《演员和歌唱家》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发现有这样的歌唱者,他们仅仅有一点点天资和愿望,假如我以最简洁的要点引导他的话,我能很快地解除他那平板的习惯唱法。我的简單计划是:强迫他在歌唱中清晰地朗读,同时,将音乐的起伏线条变成他意识中的东西,并使他在一口气中更平静地和更长久地运用完美的语调------我将让他根据口头的感觉,通过重音,升和降,自然地让表情体现出旋律线条恰当的情感------回到一个适合的情绪中去,并使他本能地恢复了他本人的感觉。由于平静,便出现了相当明确的生理现象,即:那种逼使我们的歌唱者进入‘颚音’的特殊束缚的状态消失了。”
  歌唱作为人的一项活动,是要遵循人体的生理规律的,所以有必要强调以语言发音作为歌唱发音或者说声乐教育的基本元素,这是非常重要的。声乐训练应是基于自然的,是建立在科学的原则上的,而不应是任意的、教条式的。关于说话声和歌唱声之间有密切的生理关系的主张,许多声乐理论家和教育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然而,对其重视程度却因人而异,有的甚至低估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以致妨碍了声乐训练的进展。
  上面提到了科学的原则,所谓科学是指在生理学、声学和语言学三者的协调之下,以其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到实际,从而找到一套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其结构要简易,内容要求确切。其实,没有比发声器官的生理学再简单的了,它符合自然规律,而这个规律粉碎了一切假设的或想象的、没有科学依据的理论或论述。
  科学的声乐训练是与自然的机能紧密相依的,首先是正确的语言发音然后在其同样的结构上去发展歌唱发音所需要的所有机能和技巧。一个宏亮、优美的说话声,实际上已经供给了宏亮、优美的歌唱发音不太完美、不太成熟的优质原材料。具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发音不一定能够练就一个优秀的歌唱发音,但脱离了正确的语言发音想拥有一个优秀的歌唱发音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当然,要想唱好歌、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是包括:呼吸、姿势、喉头、气息、情感等多种技能技巧的相互配合所完成的。但是,在学习掌握这些技能技巧之前首先要打好声音基础。因此,说话声作为建立嗓音的基石,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先要培养说话的声音,使其成为美丽而又正确的歌唱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2] 日本宫下诚.音楽の本.光文社新书,2006年.
  [3] 陈励政.声乐发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其他文献
探究性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模拟科学研究,或是类似的方式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讲,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强调,教师应将教育培养重点转移到学生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也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进一步提升探究性教学水平。  一、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要想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就必须要
期刊
勃兰威尔从小聪明伶俐,特别在绘画和文学创作方面格外超群,被公认为“天才男孩”。他们家并不富裕。为了培养勃兰威尔早日成功,全家人,特别是他的三位姐姐,节衣缩食,省下钱来送他到
【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课文注释说出作品内容和时代背景。2、我会诵读这首诗。3、我能列举诗句分享诗人对自由、幸福、美滿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习重点】训练自己的诵读能力。  【学习难点】弄懂想象和联想及运用。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组举荐代表简述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并作相应点评。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领读、齐读,并铭记在心。  三、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预
期刊
千年诗歌华章溢彩,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强调《诗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功能,“认为学诗才能说漂亮、得体、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话”[1]。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诗歌对个人审美品质、气质才华的影响。古代诗教、通过读诗培养道德品质、审美品味,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现在诗歌教学不能仅停留在阅读鉴赏,应综合学习,将阅读鉴赏与写作教学结合。跳出只训练诗歌鉴赏的狭隘视野。如何将诗歌阅读鉴赏与写
期刊
一家大公司对建筑设计方案不满,要求改变一些细节。而在设计师看来,这些改变会影响整座建筑的审美取向。公司是买主,对设计方案的评判直接关系到设计师的薪酬,但这个设计师竟然坚
纵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未曾谋面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而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的解释是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学生经常在做课外文言文考题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一两个关键实词意思的不解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掌控。因此只有实词解释问题的解决,以此为基础的句子翻译和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题目才能迎刃而解。在一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实词的理解是基础,也是关键,于是,本人在初中课
期刊
52岁的浙江莱贩范国梁2011年2月来到北京,只读了三年书的他,为了研究、重修先祖古籍,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据北京《新京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各大高校,像范国梁这样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立意是指考生根据试卷中材料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考生对社会生活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后所得出的认識与评价,是考生的意志、愿望、理想和倾向的表现。那么,考生应该如何展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立意呢?  一、明晰“任务指令”  从2016年的高考作文来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任务指令”大多是要求考生对试题材料的人或者事,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明晰
期刊
“我们没有周末,全市几乎所有的孩子周末都在上各种补习班,没有童年和童趣。”在全国政协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宣读了一封简短来
《终生做科學实验的爱迪生》是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演讲词(辞),同时也收录在了胡适的散文集《胡适:读书与做人》中。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把本文定位于议论文,按照议论文的方式——论点、论据、论证——来处理。本文是不是应该用议论文的方式来处理呢?若是,为何会收录进《胡适:读书与做人》中呢?要回答这些就必须要读出文本真正隐含的内容。  如何能读出文本隐藏的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