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教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试点项目建设,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并提出了切实的设计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  路径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最早的应用之一,催生了大量的新型商业模式,从而使电子商务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这种先天优势使得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成为很多高职院校探索双创教育的试点专业。如何培养既能适应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需性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专业能力培养与双创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相应职业的专业能力,满足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能力和双创能力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能力规格的两个重要方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双创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具备双创能力的高职毕业生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创新性的工作,其职业发展性更好。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创教育现状
   目前,部分院校结合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中西部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双创培养中依然在探索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基于双创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设计
   很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中,没有将专业能力培养与双创教育进行融合设计。为适应双创教育的环境和要求,很多院校仅仅做简单的叠加和修补。这样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很难发挥双创能力培养的指导性,设计目标很难实现。
   2.教育教学过程未能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真正融合
   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专业课程教学与双创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这种为双创教育而进行的双创教育,由于不能与行业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效果大打折扣。
   3.专业课程教学忽视双创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以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多年来学校专业教学的重点是将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沉淀的岗位成熟技能教授于学生,使其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满足上岗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一是学生不能获得足够行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缺乏创业意识的培养。
   4.教师缺少创新创业经验和动力
   首先,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来自于高校,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既缺乏电子商务行业的从业经验更没有创业经历。其次,作为以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教师,少有科研项目支撑,这样的创新教育和无项目转化落地的创业实践,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再次,很多学校对教师没有双创教育的激励政策和经费支持,从而影响教师从事双创教育的动力和热情。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作为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做了扎实的实践探索。其基本思路是以校、政、行、企合作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为主线,搭建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改革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实施“教、训、赛、服”一体化教学,将双创教育渗透教学全课程、全过程之中,培养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1.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
   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我们主要的做法是通过行业企业认知实践激发双创意识,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双创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中真实企业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参与、运营、策划实施,强化专业能力和双创实践能力,同时,借助技能竞赛、双创竞赛、学生创业联盟、学生团队创办公司等形式和平台,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专业能力和双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的全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
   2.校、政、行、企、社会(农户)多方合作,搭建双创人才培养平台
   作为以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特色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为背景,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特色,建立了“校、政、行、企”密切合作、协同育人的多层次、定期合作交流机制。在合作的层次上,建立了“四层合作”体系,分别是校政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社会(农户、农业合作社)合作。在合作的内容上主要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电子商务项目运营、社会服务等;在合作的形式上主要包括共建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实习实训、实训基地的项目运营等;在合作机制上,通过定期召开各个层面的对话会交流会,了解各方需求、交流合作内容、总结合作成果、评价合作效果。
   3.“教、训、赛、服”一体化运行,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方位融合
   依托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平台和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与案例,实施“教、训、赛、服”一体化,即课堂教学、专业实训、竞赛活动、社会服务四方面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以真实企业项目案例为基础,在学生收获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专业实训”以实施企业真实项目的驱动进行实践教学;“竞赛活动”主要包含职业技能竞赛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社会服务既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又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实需性电子商务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4.打造双创师资团队
   将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方位融合,必然需要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队。“内培外引、校企互聘”是打造“双师”团队的有效措施。内培就是对现有专任教师进行培养,可以通过教学能力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电子商务业务实践能力;外引即从外部引进教师,一是引进高水平人才,二是招聘符合条件的业务骨干作为专业教师。校企互聘,即学校聘请企业行业电子商务业高管或创业导师做兼职教师。
   5.建立双创教育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三个主体入手。一是合作企业,学校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专业建设中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项目化教学、社会服务和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基础。第二是教师层面,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与各专业课结合,对课程教学和评价考核提出双创教育要求;另一方面,出台各类奖励政策,激励教师投身双创教育中。第三是學生,首先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双创教育的学分要求,以此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其次,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结  语
   为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校企合作搭建双创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双创师资团队、建立双创教育的激励机制,进行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全方位融合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华、谢秀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2]陈岩、王蕾:《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9期。
   [3]张宗民 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训、赛、创、服”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4]徐旭:《电子商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10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进行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利用端硅氧烷基低聚物(TPSi)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研究TPSi改性EP固化样的拉伸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面的微观形貌。研究表明:与EP固化样相比,TPSi改性EP
中国台湾石化工业协会(PIAT)日前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几届亚洲白化工业会议(APIC)上表示,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今年台湾地区的塑料需求预计将下降6.9%,其中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重症乙肝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98例慢性重症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护理在ICU急性脑卒中护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后续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内该院ICU所收治的90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疗法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已经分娩终止妊娠100例为研究
目的对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
目的对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的对象均为该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所有的进展期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与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树脂粉末,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用途,研制出不同牌号的可环境消纳塑料专用树脂,并以这种树脂为原材料开
为促进聚合物微纳制造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开发,整合相关技术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聚合物微纳制造产业集聚,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升我国聚合物微纳制造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由北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