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及矫正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常见问题分析
  1.轻视文本阅读
  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不少学生总是牢牢抓住老师教给的法宝——“答题技巧”,第一步答什么,怎么答,第二步答什么,怎么答等,把现代文阅读当做数学题般解答。这样的做法尽管能让学生拿到一定的分数,但是这种一味地以题解题、就题论题,会让学生陷入做题的死胡同,只重视答题技巧,而轻视文本的阅读,直接造成了缺乏思考、品析和感悟的过程,这是绝不是真正地阅读,也就绝不会真正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思维训练缺失
  思维训练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关键的要素,一定量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在学生的现实学习中,思维训练却得不到保障,既有学生的原因,又有教师的原因。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部分学生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对学习兴趣索然,面对老师的问题或阅读理解习题,主观上不愿思考,不愿回答,即使是逼不得已,也是乱答一气,应付了事,反正最终老师会来公布正确答案的,其中当然也有老师的责任,即老师长期不当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间接导致了学生产生这样的观点。
  3.语文知识欠缺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顺利地进行阅读并理解文字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将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人类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这种转化是由认识主体积极建构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阅读能力需要相关语文知识储备作基础,否则欠缺相关语文知识,就只能“望题兴叹”了。如2012年南京中考卷第17题,要求所填的三空分别是描写动作的句子,描写神态的词语和描写心理活动的短语,对于相关语法知识(句子、短语、词语)的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就无法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二、矫正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矫正效率
  教学,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无需求快求全,追赶进度以确保教学进度的完成。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尽量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保障学生思维训练的时间。特别是在练习讲评课上,更不能为了节约时间,将进行矫正教学简单化地处理为告知或重复正确解答,看似节约了时间,实则满堂灌的教学,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如选择部分题目进行讲评,如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题目进行精细讲评,保证学生对重难点题目有所深入思考,加深理解,从而能保证练习讲评的效果。至于正确率较高的题目,可以简单提及甚至不讲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新的知识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在矫正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应该编制矫正性习题,也可以带动学生一起编制,和学生一起研究矫正情况的反馈,使学生善于反思自己的学习,查漏补缺,完善自我知识体系,从而也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保障。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矫正的效率。
  2.深入文本阅读,确保矫正质量
  语文学科的阅读,其本质不是解题,而是阅读,教师在组织复习与矫正训练时,要坚持“真阅读”的理念,指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阅读品味中,就阅读题中的问题阐发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真情实感,而不能简单地依靠僵化的“答题公式”应对试题,当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体会人物形象及表达效果时,就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时候。
  让学生走进文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角,让他们用自己的灵感去碰撞作者的灵感,用自己的智慧去超越作者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去敲击作者的心灵。这样,学生对作品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他们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确保矫正质量。
  3.故意突出错误,进行矫正补偿
  错误往往能使人产生反感的刺激,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有预见性的认识,必要时,教师可以故意让学生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让学生栽栽跟头,或教师自己示范时故意出错,让学生在指出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此错误类型的印象,再进行补偿练习,从而达到矫正的效果。
  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少同学对前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的要求视而不见,导致无谓的丢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则可以示范时故意出错,让学生指出问题的症结,从而产生深刻印象,再进行一两道类似题型的补偿练习,则可以加强矫正的效果。
  4.讲解相关知识,扫清矫正障碍
  阅读能力需要相关知识作保障,如2012年南京语文中考卷第17题“按要求:(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3)填写一个描写春旺心理活动的短语”,就必须对相关语法知识(句子、短语、词语)的概念有清晰的了解并掌握,再如第8题“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就必须掌握有关感官描写的知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作保障,此类题目则无从下手。因此,如果遇到在平时教学中没有讲到的知识,在阅读矫正时,先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牢牢掌握,以扫清矫正障碍。
  5.加强审题训练,避免无谓失分
  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出现由于没有审题或审题不清导致无谓失分的现象。究其原因,通常是思想认识不足、惯性思维、审题不全面细致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加强审题训练,解决答题过程中不会审题问题,以避免无谓的失分。如2013年南京卷第15题:“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这个题干中哪些是关键词?一是“笔画“的角度,而是“结合”文章内容,这两点多大多数学生都能注意到,但却容易忽视另一个关键词“更”字,只有在将《张猛龙碑》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中解说,材能突出“更”字,全面回答。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研究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的原因,并努力探索出有针对性的矫正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Shanghai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based on monthly meteorological d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中学语文教学陷入无奈之境。为了中高考,语文教学在各种强化训练习题中挣扎。语文教学似乎越来越远离其自身的规律,陷入令人尴尬的怪圈。多年的语文教学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语文素养,不少学生讨厌语文,教师也找不到乐趣与成就感。笔者在20年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越来越感觉到,必须重视语文的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
2008年7月25日至29日,水利部安办主任、部人教司副司长侯京民率水利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督查组到渝督查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石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是整个项目管理工作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效益问题。对工程项目的采购和施工成本控制进行分析,查找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从而实现工程项目
乱象之一:“主体”不“主”,“主导”不“导”  过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彰显出了“主体性”,也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彰显出了“促进者”的作用。二者之间尚缺乏良性的互动。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问题七、八个学生回答,各不相同的答案教师都加以肯定、表扬,对学生学习中明显的模糊之处、不当
情趣化阅读教学力争以完善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以正确而有效的文本解读观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而又富于个性和创新的文本解读,同时还将力求以完备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引学生进行富有情趣的语文阅读学习。  一、课堂情境的个性化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
经过七年新课改的摸爬滚打,要不要进行新课改早已不是需要争论的问题,并且在许多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可行性经验,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一片热闹和喧嚣的背景下多做一些冷静的思考?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在语文新课改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与冷静思考。  问题一:随意讨论代替合作学习 策略一:沉淀自我、张弛有度  一些教师犯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