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浅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身边典型正面引导作用、加强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强化德育工作的深入性和持久性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谈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学校 德育工作 实效性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和新旧体制的转换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道德规范相互碰撞,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外界信息沟通的渠道不断拓宽,与社会接触的层面日益广泛,这就使人们特别是正处在身心发展激烈变化之中的中小学生陷入极度的困惑之中。尤其是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以我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很容易侵入到学生的思想肌体中,从而使学校德育与社会上的消极影响发生了强烈对撞,极大地混淆了学生的是非标准与价值观念,给学校德育工作造成了极大冲击。面对这一现状,应采取何得途径来不断强化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呢?下面,结合平度的实践,谈一下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德育工作的优良环境和浓厚氛围
  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是一种巨大的隐型教育力量,任何人在某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与一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为此,在注意优化社会德育环境的同时,尤其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首先,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如平度不少学校在校园布局及绿化、美化中,通过精心构思设计,使之体现出德育教育功能,并大都建立了德育室、荣誉室、团队室,设立了伟人画像及寓意深刻的雕像,制作了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旗、校徽等。其次,要注意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平度市的许多学校针对本校实际确立了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校歌以及校树、校花等,并办起了校报和广播室,创造了浓厚的德育氛围。
  二、树立身边典型和榜样,以正向趋同来抑制逆向趋同
  所谓趋同,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行为逐渐顺从于教育者,直至达到局部认同和完全认同的一种思想内化情形。正向趋同是指受教育者顺从趋向于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逆向趋同则是受教育者顺从趋向于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由于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各种腐朽的思想和不正之风等往往成为学生逆向趋同的目标和对象。实践证明,学生对不健康的东西的顺从和模仿,除了受自身错误的道德认识所左右、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部诱因的影响,当学生的思想防线被击溃,失去了应有的抵御力时,就会自然产生对种种错误东西的顺从趋同,干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除要联系实际加强说服教育,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外,还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树立身边典型和榜样,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直观的价值尺度和参照系,以正气来压倒邪气。因为置于学生身边的典型和榜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可效仿性强,对学生的影响更具实效性。如70年代平度实验小学的几名学生自发地组成了一个学雷峰小组,照顾一位双目失明的孤寡老奶奶。学校和全市有关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对这一事迹给予了大力宣传和表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此学生都把加入这一小组视为极大的荣耀,20多年来学生一届接一届,始终照顾这位老人,并较好地推动了全市学雷峰活动和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形成德育合力
  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因学生除在学校接受教育外,还深受家庭、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在当前条件下,这种影响的效力要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自觉利用先入为主的规律,变被动为主动,而总是消极地跟在社会影响的后面走,不仅学校的德育影响不能正常实施,而且还会受到外部影响的冲击和抵消。所以,决不能把学校德育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来抓,必须寻求最佳途径,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种社会化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和良性循环的促进机制。对此,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确保各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参与,在阶段性德育规划和内容上保持一致,在德育方法和手段上优势互补,保证各方面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德育资源,广泛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协会、社会德育基地等,不断拓宽德育渠道。
  四、德育工作必须做到深入持久,切忌表面化、形式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它决定着行动的本质和归宿。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直接决定着德育的成效。因为一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它除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潜移渐进、逐步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和形式化、表面化。再者,不同时期,不同的年龄特点,学生思想内化的情形就不同。为此,在德育工作中,必须根据特定时期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层次和方法,做到从一点一滴入手,长期化、系统化,以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新活动教具和活动环境,在游戏材料选择上注重废旧材料的使用,针对不同年龄组幼儿特点,投放适合幼儿内在需求和年龄特点的废旧材料,将废旧材料运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活动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早期智力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废旧材料 区域活动 开发 利用  一、废旧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合理开发  1.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区域活动的理论依据 
期刊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的时代规划了价值航标,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但在具体的实践培育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平台和抓手。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中看似高、大、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中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如何以班级管理平台为抓手,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各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这一观念已被大家广为确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责任者——班主任,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组织开展好班级工作,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为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工
期刊
摘 要:本人从事文科教育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情感教学。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生理期是很容易接受情感教学的,从而也增强了教学效果。这使我想到了中学生的情商培养与教育教学。  关键词:情商 情感 教育 教学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的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也就是说情商包括情感范畴和意志力范畴。情商是可以后天形成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思想体系丰富多彩而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教育的极度重视与推崇已然被历代学者和统治者所普遍认同。正有学者所言:“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学术流派中,没有哪一个学派像儒家学派那样以教育为重心来建立思想体系;在世界各种文化中,没有哪一种文化像儒家文化那样以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朱汉民,儒家人文教育的审思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摘 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教师、家长、幼儿园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本人既有小学从教经历,又有幼儿园管理经验,根据自身工作感受,对幼小衔接工作做了浅显的研究。  关键词: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泛起,人心浮躁,一些急功近利、追求享乐等不良社会形态对广大学生产生着影响。所以,抓好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意义
期刊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可见,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研究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
期刊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反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作为一种能力,语感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就能产生和获得的,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英语教师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堂,为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英语语感能力开辟良好的途径。  一、加强朗读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