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特别是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们,更不能离开阅读,它是促进孩子心智成熟,培养表达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阅读中,孩子不仅能习得文化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1.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万事开头难,小学生往往觉得阅读是枯燥的,远没有动画片吸引人,也没有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有意思,又怎么会专心?所以兴趣是关键,如何才能将干巴巴的文字变成学生爱不释手的“玩具”?
  首先,投其所好。特别是把学生领上阅读之路之初,不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做任何限制,只要学生去读,我们就达到了目的。比如,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就推荐和动画片紧密相关的读物,像《大耳朵图图》、《淘气包马小跳》等,还推荐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不要期望一开始就让学生从中体会什么,而要看学生能不能读。
  其次,利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的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迭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乐道,期待大结局之际,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后声情并茂地告知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想读书”的欲望必然无法阻拦。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待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它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的声音戛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我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进行阅读,效果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创造阅读的条件,营造阅读的氛围。我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很多班级有图书角,关键是如何利用 ,不让它成为一种摆设。为此,我在每节语文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给每个学生2分钟时间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读一段可以,背一段更好,内容不限,全班学生随机抽签。半年下来,图书角里的书由原来的十几本到现在的几十本,多数是学生自发贡献的,足以看出学生渐渐喜欢上阅读了,而且开始学会分享阅读了。在板报中我留出了一块空间“阅读专栏”展示学生的阅读心得、好词好句、即兴发挥,每个作品后面都鲜明地写上了作者的姓名,让学生感受到了作家的荣耀,极大地激发了阅读热情。
  3.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有了兴趣,就要深入一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盲目的阅读中走出来,为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获得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只适合运用于初始阶段,不会有大的收效。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阅读。
  3.1学会概括。一个故事读完,到底讲了什么?这是对学生读书的深层次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培养,也就实现了“不为读书而读书”的目的。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是爱看书了,可一问故事讲了什么?孩子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物,描述故事的梗概,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3.2学会积累。“读书后留下了什么”?有时教师自己也会问。每到假期就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生就不加选择地东抄西摘。所以,要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将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精彩、有效。
  3.3学写读后感。“读后感”的“感”是因“读”发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就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形式不限,内容不限,长短不限,只要有感,只要能感,就说明孩子在读书时“用心了”,这也是提高孩子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对接。本文通过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因素上的差异,探讨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的优化使用,消除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的一些障碍。  关键词: 汉英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优化利用    一、汉英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本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定义第一条,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摘 要: 数字技术在图书馆全面的应用给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由于读者对资源获取的方式发生改变引起了资源利用的变化,因此图书馆应当根据新的条件调整相关建设,其基本方向就是减少纸质资源的副本量,加大电子资源的采购,完善共享资源的建设,加强自有资源建设,同时加强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实现教育功能,减少电子阅览室等利用率低的场所。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资源建设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各种推陈出新的课堂形式背后,教师再次遭遇教学内容确定性的挑战:什么是语文的教学内容?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内容?文章认为,应该追本溯源,从探究语文课程的性质出发,将挖掘教材的价值与提高学生的素养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标准。  关键词: 职专语文教学 确定性 不确定性    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即“教什么”。文选单元式教材由一篇篇既
高中教育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建议。  1.实施探究式教学  1.1营造探索学习的环境和
古典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掌握和熟练运用古典诗词是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加强初中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1.了解社会环境与作者生平  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作者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思想感情高度浓缩,融入这些事物之中。作者描绘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普遍思想意义。深入了解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归芎牵正汤及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效证据。   方法:选择7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间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反映出观察组患者的
目的:探析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未实施安全管理前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同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实施后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分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这一现象势必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社会,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双基”教学,生字新词作为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是不可忽视的。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从“利用课前预习,记忆第一遍”、“利用课前三分钟,记忆第二遍”、“利用课前三分钟,记忆第二遍”、“利用听写和测试,巩固第四遍”四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如何让学生巧记生字新词。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生字新词 “四遍法”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