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特色高中课程开发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特色高中课程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笔者所在学校从革命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教材、红色革命
  故事、特色旅游资源、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等内容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特色;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校,学校“个性”首先应该表现为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核心是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实现自己教育理想,培养人才的载体和手段。事实上,只有当学校能够根据本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又形成和开发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校课程,形成了学校课程体系,才算是实现了课改提出的目标:形成以人的发展为理念,重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个人差异的课程结构。
  建宁一中是一所地处闽西北革命老区的高中学校,以“树莲乡教育一流品牌,建閩赣边界老区名校”为办学目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闽江正源生态科普绿色学校,金铙山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办学特色,是“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际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载体,是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体现。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而建宁一中根据学校的教育宗旨,需要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形成和开发出适合学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特点的学校课程,从而建设出“革命老区特色高中课程”,最终实现课改提出的目标。
  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特色高中课程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家乡的一草一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结合建宁县打造绿色生态县及建宁一中地处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优势,结合学校 “闽江正源生态科普绿色学校和金铙山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学校文化特色,学校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革命老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一、革命文化遗产
  建宁是中央苏区、红色土地,革命历史波澜壮阔,红色文化传承不息。学校充分发挥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和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红军银行、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等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县生活过的旧址、红军反“围剿”纪念园、吴静涛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等革命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回归教育原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案例式教学。
  二、地方特色教材
  建宁地处山区,不在沿海,虽然没有大型的工业,但有很好的农业。比如,莲子种植规模很大,黄花梨全省独具特色。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采访,探索师生共同参与编写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等地方特色教材。比如,学校目前在使用的《建莲文化》校本教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建宁是“中国建莲之乡”,莲子种植历史已有上千年。为引导学生探究建莲文化的奥秘,加强对本地文化的感悟,提高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建宁一中的莲文化课堂教学一般是从赏莲、访莲、品莲、悟莲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莲文化。
  三、红色革命故事
  为了弘扬苏区精神,充分挖掘和运用建宁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色故事诠释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党史、革命史教育,学校开发《建宁红色革命事迹》《苏区魂》等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主要围绕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建宁县的红色历史,可以讲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伟人、英雄人物的故事,也可以讲述一个英雄群体的故事;可以讲述发生在我县辖区内的红色故事,也可以讲述我县革命前辈和先烈参加革命斗争的红色故事;可以通过走访革命前辈及后人,收集整理口述的历史故事,也可以讲述建宁与红色历史有关的地名传说、历史逸事、人物传闻、原生态革命故事等。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很多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和事,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著名人物(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更为重要的是关注更多的“小人物”(像吴静涛、陈纲、潘峰、张运贵等),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牺牲,我们要为这些普通人物树碑立传,用家乡的英雄人物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
  四、特色旅游资源
  建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隅,位于武夷山脉中段,四周高山环抱,境内丘陵与溪流交错。气候暖湿。山地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生态优美、农业精致、产业发达、文旅兴旺、城市亮丽”的福源建宁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因地制宜打造了“红色经典、绿色生态、田园风光”三大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被评为全省十大新兴旅游县之一。一是依托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建成全国唯一以反“围剿”为主题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2012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是突出“闽山之巅”“闽水之源”地理优势,建成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建有省内最长、海拔最高的金铙山索道、栈道及东南独有的滑雪场、小木屋和国内独有的高山小火车,2014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是借助“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品牌,打造原生态田园风光旅游产品,建成了修竹荷苑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高峰特色村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以及积极打造香溪花谷、枫元百花乡村主题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学校组织师生开发《建宁旅游》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此外,对于推动家乡旅游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通过“革命老区特色高中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施,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学校利用革命老区的地方资源改进原有教学模式,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及信息技术课整合、协调,充分调动学校各种课程资源,促进教育创新。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保护区内具有独特的地理、区域优势,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区内有植物163科1054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78种;裸子植物7科15种;被子植物128科961种。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芳香油料等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有138科720种以上。脊椎动物有兽类7个目16个科31种,鸟类15个目34个科116种,爬行类3个目11个科46种,两栖类2个目7个科25种,鱼类5目8科20种,及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达1090多种,蛛形纲、信足纲、昏足纲、寡毛纲的种类,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也十分丰富,真菌达8科12种。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学校与县闽江源管理局结对子,开展校园特色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县闽江源管理局在学生学习时空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总之,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在于它独有的教育特色,而教育特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便是特色课程的开发。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就是力图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而推动学校特色的形成,并努力形成一个“特色课程——学校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月夜》是韩少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性散文。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充满诗意的月夜,同时不乏哲理思辨性。在开发其教学内容时,笔者提出了“领略月夜魅力,体悟情感与哲思”“沉入文本,感受诗意语言”两大解读方向。  【关键词】课外文章;教学内容;韩少功;《月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韩少功的《月夜》是一篇内涵深刻、语言风格独特的文学性散文,常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中。初中语文课堂目前还存在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较沉闷压抑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逐渐浮现的问题,除了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上,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解决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简单探讨与研究,主要目的是
【摘要】作为一篇教学笔记,本文借助许多和庄子有关的小故事,试图以独特的视角和形象化的解读,让学生对《逍遥游》和庄子其人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结构上,本文从庄子的想象谈起,内容兼及了庄子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圆融通达的生存智慧,生死物与的终极智慧。力求从更多的侧面,呼唤庄子走下神坛,将之还原为一个可亲可敬,更易为高中生接受的庄子。  【关键词】智慧;有用;无用;生死;逍遥  【中图分类号】G633 【
【摘要】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一种记叙文写作方法:首先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熟悉且有地方特色的身份;接着告诉他们就这个身份续写符合身份的故事;然后教会他们制作波澜,最后让“我”走到作文中去。   【关键词】身份;故事;波澜;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各类现当代的小说,作文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也可称为
【摘要】新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之“阅读与鉴赏”,编选了占教材总量71%以上的古今中外文学精美作品以及10篇科普、演讲、新闻类文章作品和9篇自然、社会、文艺学论文名篇等。这些文化气息浓郁、思想内容深邃、语言极具魅力、形象感人的精品(姑且称为美文),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美读美文,是最好的引擎或抓手。  【关键词】美文;美读;感悟;诵读;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被大力提倡。甚至有人说只要恢复了孝道,社会风气就能变好,道德水平就能得到提高。针对这个观点,本文将选取与“孝”及“孝道”有关的文字为视角,以我们祖先创立这些文字为源头,探究其流变的过程,回到人、回到历史,然后再重新出发,以展望未来,探究本质,探讨何谓“孝”、何谓“孝道”,以及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该不该提倡“孝道”。  【关键词】孝;孝道;文字流变  【中图
【摘要】以前在培养学生的心智品质方面重视的不够,现在已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心智品质的重要性,作为教育人刻不容缓,只有立即行动全力以赴,结合所学与学校实际,充分依靠学校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实效。  【关键词】心智品质;《构建教育新模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说实话,当教师这么多年,也知道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对于心智品质,理解很不透彻,自然在教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结合学情,不断开发出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策略。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文化内涵;第二,结合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第三,拓宽评价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
【摘要】本文从“日常教学穿插美文时事,让素材积累渗透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和“生活体验关注乡土文化,让素材积累扎根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两个部分阐述了素材积累的有趣方法。  【关键词】素材积累;激趣法;美文时事;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表情达意的实用性还是应对中考的功利性,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因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描述诗文意境,领会情感,结合自我生活体验进行诗歌创作,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审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诗文教学;想象;审美;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