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 t/d生产线预热器与流化床离线炉系统的改造

来源 :水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两条4500 t/d生产线将离线炉改成在线炉、C1旋风筒改造和分级燃烧改造的实践,改后窑系统各项运行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分级燃烧结合SNCR脱硝能实现NOx超低排放(50 mg/Nm3以下),当控制NOx排放浓度小于100 mg/Nm3时,熟料用20%氨水量由4.5 kg/t降至2.8 kg/t,达到了技改的目的 .
其他文献
工人新村是社会主义模式下的特有住区类型,国内工人新村起始于建国初期1950年代初,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由同济大学杨辰先生所著《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一个工人新村的变迁史》作为“社会空间视野的上海纪事”系列之一,通过一个工人新村的兴衰史,从社会特征与意识形态、空间规划与社会建构、个体身份与制度机制等多维角度剖析了国内首个工人新村——上海曹杨新村的发展历程,对处于历史变革下的上海近现代居住史可见一斑。
1960-1970年代是建筑思想剧烈变化的时期,建筑学专业在这一历史阶段经历了一个范式的变化,因此是当代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研究的重点。2013年昂格尔斯建筑研究档案(Ungers Archives for Architectural Research)和拉尔斯·穆勒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城市中的城市——柏林:一个绿色群岛》一书,对1977年德国著名建筑师昂格尔斯(Oswald,Mathias Ungers)在柏林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生举办的夏季工作坊(昂格尔斯当时在康奈尔大学任教),及其所代表的城市和建筑设
在学科专业日益精分细化的今天,打破关联专业区隔的融通性教学,无疑是优化整合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大学科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的有效路径之一。因此,本文聚焦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的融通性设计教学改革,从对象之融通(跨专业教学)、空间之融通(跨尺度教学)、时间之融通(跨阶段教学)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这类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特点和难点、思路和策略,以期为国内类似的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以粉磨功指数、粉磨时间法、立磨试验三种方法开展了钢渣易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渣易磨性波动范围较宽;三种方法均可表征钢渣的易磨性,其中立磨试验最接近工业应用实际,可为系统精准选型提供依据.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推进,控制与引导大尺度城市形态的总体城市设计作用愈加凸显,但是国内就如何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尚且缺乏统一的路径。文章通过研究具有典范作用的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日本大阪、中国香港4个国际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分析其编制背景与核心工作,并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现状,探讨导则编制在内容构成、表达方式、审批实施及规划衔接3个方面的本土化启示,以期为导则编制人员和相关研究者提供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路径。
现阶段绝大多数水泥窑采取“分级燃烧+SNCR”工艺控制NOx排放,为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过量喷氨情况严重,氨水利用率较低,多余的氨对下游生产设备及环境均造成危害.本文通过SNCR脱硝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计算氨水的利用率及氨氮摩尔比,并分析SNCR+SCR联用时,整套脱硝系统的氨水利用率及脱硝系统整体运行成本,对脱硝系统运行经济性提出建议.
总平布局设计是方案设计前期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用地条件、功能需求和设计规范等多种因素的要求与制约。本文以小学校园总平布局设计作为切入点,从设计的逻辑思维过程与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特点入手,探讨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机器学习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实现基于特定用地条件的校园总平布局设计自动生成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生成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本文发现充分结合建筑设计专业思维与任务特点构建生成对抗网络能够获得比普通网络更好的总平布局生成效果。
针对近年来高铝铁矿石供应紧张、采购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经过对周边资源的调研,决定采用与高铝铁矿石成分比较接近的煤矸石代替高铝铁矿石进行生料配料.通过对进厂煤矸石硫含量的控制以及窑系统控制参数的调整,达到生产优质熟料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
国家速滑馆采用马鞍形双曲屋面造型,选用单层双向正交索网作为主体屋面的结构支撑体系。索网是典型的柔性结构,其上的屋面构造的柔性变形能力是研究的重点。依据研究成果,设计首先采用由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单元板块平铺支撑在索网上,形成柔性屋面结构基层,其次采用高分子卷材及隐形变形缝构造形成柔性防水面层,从而研发一种能适应索网变形的柔性屋面构造。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DD分解炉三次风管与上部生料管相对位置变化对炉内流场、温度场及组分浓度场的影响.结果 表明,三次风管上移至6.3 m处时,三次风在上部生料冲击下出现了向下的反向旋流效应将O2输运至上部煤粉燃烧区,使得煤粉可以充分燃烧,炉温升高,NOx浓度也随之上升.生料管的下移占据了煤粉燃烧的空间,当生料管移动至7.5 m处时,部分煤粉将绕过生料至炉上部完成燃烧.三次风管上移及生料管的下移都对炉内NOx浓度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三次风管的上移可以降低NOx浓度,但由于O2逐渐远离煤粉燃烧区使得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