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屈原》的首次公演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1_sheng2_wo3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4月初,距离“皖南事变”发生不过15个月,郭沫若创作的历史话剧《屈原》便在战时陪都重庆首次公演,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至今回眸,仍令人叹奇。
  
  一、国泰剧院的盛大演出
  
  1942年1月11日,当郭沫若的话剧剧本《屈原》脱稿后,许多报刊的编辑便纷纷登门索求,希望能在自己的刊物上发表。郭沫若为了便于演出,便于斗争,特意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打交道,将剧本交给了该报副刊编辑孙伏园。有位朋友提醒他当心稿子被“扣压”,他回答道:“我还没有把这个花瓶敲碎之前,国民党的报纸就还得给我发表剧本。”说完哈哈大笑。这位朋友当然知道,所谓:“花瓶”,是指国民党把郭沫若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一职当作装饰品空摆在那里,以标榜民主。郭沫若早就想“摔碎这个花瓶”,可是必须顾全大局。果然如他所料,有关当局还是让《屈原》连载于1942年1月24日至2月7日的《中央日报》副刊上。但尔后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读后,看出了作者的春秋笔法,大发雷霆,狠狠指责部下说:“怎么搞的?我们的报纸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来了!”立即下令撤销了孙伏园的编辑职务,可是《屈原》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已无法消除了。(参见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月初,中华剧艺社等团体正式开排《屈原》,由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张瑞芳饰婵娟,顾而已饰楚怀王,其余角色亦均由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国艺术剧社、中电剧团的最佳演员担任。这实际上已是“留渝剧人联合公演”。在排练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一再阻挠,甚至妄图下令禁演,可是人们却振振有词地质问道:“《中央日报》能够登,为啥不能演?”他们于是又转而威胁国泰影剧院老板夏云瑚,要他把中华剧艺社从戏院赶走。夏云瑚则以不演戏就无法赚钱维生为借口顶住了。演员们天天聚在“国泰”对面的一座破的楼房的院落里排练。郭沫若也常来观看排练,不时给予指点。他还特地作了16首诗,分别题赠给演员们。其中《金山饰屈原》一首云:
  橘颂清辞费剪裁,满腔热力叱风雷。
  苍茫被发行吟处,浑似三闾转世来。
  《张瑞芳饰婵娟》一首云:
  凭空降谪一婵娟,笑貌声容栩栩传。
  赢得万千儿女泪。如君合在月中眠。
  1942~124月2日,《新华日报》第一版以醒目的字体登出大幅广告:
  《屈原》明日在国泰公演
  中华剧艺社空前贡献郭沫若先生空前杰作
  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 音乐与戏剧空前试验
  4月3日,《屈原》如期在柴家巷国泰影剧院开演。台上台下群情激昂,彼此交融成一片沸腾的海洋。第二天,重庆各报都作了报道,公认“此剧集剧坛之精英”,“上座之佳,空前未有”,“堪称绝唱”。不少人半夜间就抱床被子睡在剧场门口,等候第二天售票;更人有专程从成都、贵阳赶来看戏。整个山城沸腾了,无论在教室内,在马路上,抑或在轮渡口、车站旁,时常可以听到人们学念《屈原》剧中的台词“爆炸了吧……”的声音。那时,郭沫若几乎天天亲临剧场,细心观察观众的反应。大致在5日晚上,郭沫若在后台和张瑞芳谈到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台词:“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他说:“在台下听起来:这话总觉得有点不够味。似乎可以在‘没有骨气’下边再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正在旁边化妆的饰钓者的演员张逸生即插话道:“‘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郭沫若听了这话,受到极大启示,觉得“这”字改得非常恰当,便尊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参见郭沫若:《瓦石札记》,《郭沫若选集》第三卷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二、《(屈原)唱和》与《雷电颂》
  
  7日,郭沫若送票邀请黄炎培观看《屈原》。日前黄炎培已读过剧本,现在又看了演出,禁不住击节赞赏,遂成七绝两首以赠沫若:
  不知皮里几阳秋,偶起湘累问国仇。
  一例伤心千古事,荃茅非许剐薰莸。
  阳春自昔寡知音,降格曾羞下里吟。
  别有精神难写处,今人面目古人心。
  郭沫若接读后,感慨系之,即于11日步原韵奉和两首,由衷地向老友吐露创作《屈原》的真实心境:
  两千年矣洞庭秋。嫉恶由来贵若仇。
  无那春风无识别。室盈薋萧器盈莸。
  寂寞谁知弦外音?沧浪泽畔有行吟。
  千秋清议难凭藉,瞑目悠悠天地心。
  这时候报刊上已经发表了不少剧评,周恩来和大家商量,认为必须进一步扩大宣传,把文章做足。4月12日《新民报》头版以《<屈原>弦外之音——黄炎培、郭沫若酬唱》为题,刊载了黄、郭二人上述唱和诗。第二天,《新华日报》更开辟专栏转载了这四首诗,同时还发表了董必武和诗一首,栏目则冠以《<屈原>唱和》。从此,这类诗作不断见报,形成约半年之久的大联唱。
  《屈原》在重庆首次公演17天,场场客满,卖座近30万人次。4月20日的最后一场演出,郭沫若特邀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前来观赏,恰好夏衍从香港回到重庆,便相约一同看戏。这天国民党方面有意破坏,对剧场一带停电。可是演员们却在台上点起一盏油灯,借着微弱的光亮演出。说来也真巧,待到金山朗诵《雷电颂》的时候,剧场外面忽然有了“天人感应”,一片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潘友新在观看演出过程中紧握着郭沫若的手说:“可惜是在战时,否则我一定想法子把你们全班人马请到莫斯科去。”郭沫若感激地回答道:“但愿你们早日打退法西斯强盗,让我们的戏能够有在友邦首都上演的幸福”。
  
  三、《屈原》之外的坚持
  
  广大人民和国际友人愈是欢迎这出戏,国民党顽固派就愈加惊恐和愤恨。当时,陈立夫、潘公展、张道藩等人为《屈原》公演之事颇感头痛。为此,他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招待会”,邀请剧作者和演员出席。会上,潘公展气势汹汹地质问:“什么叫爆炸?什么叫划破黑暗?现在有人在造反,借演戏搞不正当活动!”与会的原山东省立剧院院长王泊生,则紧随潘公展,对《屈原》进行百般诋毁,要求立即禁演。潘公展当然表示同意。话音刚落,不料郭沫若竞率领演员们昂首阔步地退出会场,以不屑一驳的态度表示了严正的抗议。事后,郭沫若对友人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文禁愈严,总是灭亡之期愈近,那是辩证的规律”。
  《屈原》无法在重庆继续演出了,中华剧艺社就应北碚民众的邀请,奔赴那里去献艺。郭沫若也欣然随同前往。他将自家收藏的一只古铜色大瓷瓶抱去当道具。临行前,周恩来在天官府七号设宴祝贺《屈原》演出成功,与在座的每个人碰了杯。他说:“在连续不断的反共高潮中,我们钻了国民党反动派一个空子,在戏剧舞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说完,他为郭沫若斟满酒。大家都围上来,抢着同郭沫若干杯。
  《郭沫若传》及田本相、杨景辉《郭沫若史剧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的剧本《屈原》曾先后在苏联(1951年)、日本(1952年)、波兰(1957年)、匈牙利(1958年)、冰岛(1958年)等国出版。其中,由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由我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译本《屈原》,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郭沫若的历史剧也曾在一些国家上演过,如50年代初就在苏联莫斯科的叶尔米洛娃剧院上演过《屈原》。1952年,《屈原》在日本首次公演时,即由河原崎长十郎饰屈原;以后又在1962年、1972年和1979年三次在日本公演过。1981年河原崎长十郎率领剧团来我国,由土方与志任导演,演出《屈原》,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1968年,来访的河原崎长十郎还在北京对郭沫若说:“我相信在现在的日本上演先生的《屈原》,将会受到广大观众的极大欢迎,肯定会给日本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1972年春,当河原崎长十郎在日本上演《屈原》的消息传来后,郭沫若十分高兴,特向河原崎长十郎捎信,对“长十郎先生孤军奋战,不胜苦劳”表示慰问,“祝愿取得非凡的成功”。同时,郭沫若还赠诗一首,日:
  滋兰九畹成萧艾,橘树亭亭发浩歌。
  长剑陆离天可倚,劈开玉宇创银河。
  《屈原》的蜚声海外,除了郭沫若的匠心独构、爱心倾注外,也说明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魅力是跨越国度的、永恒的。屈原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其他文献
输尿管原发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不具有特异性时,极易误诊.
长春英平类风湿医院自创建十余年来,在著名风湿病专家吴英萍院长带领下,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以现代医学理论和科技手段相结合,开发祖国医学的中医宝席。经过多年的刻苦攻关,从
本文介绍了使用Delphi5.0开发一个基于Internet的人事管理系统的思路、关键技术及设计过程.
在《三国演义》中,谯周是一个有些令人讨厌的人物。每当诸葛亮提出北伐时,他总是以天象为借口加以阻挠;在很多史论中,更将谯周视为冯道一流的人物,如王船山《读通鉴论》中说谯周之
啤酒等很多饮料容易变质,其中一个“罪魁祸首”是饮料中所含的核黄素(维生素B2)。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一种特殊聚合物,可以高效去除饮料中的核黄素,延长饮料的保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感染的轻重、病期的早晚、虫卵沉积部位及人体的免疫反应而不同[1],临床易误诊误治.我院近年收治2例
1938年南京失守后,国内投降派大肆活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在力劝汪精卫抗日无效后,向第二届国民参政会提出11字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提案顺
《解密学问大师纪晓岚》(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版)封四刊载“作者小传”:何香久,国家一级作家,沧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诗集11部,小说、散文集7部,学术专著35部,主编各类文集40
《诗经&#183;小雅&#183;斯干》唱道:“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哩哩,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贻罹。”
尊敬的袁行霈馆长,尊敬的吴孟庆馆长,各位馆老,各位馆长:5&#183;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央馆和兄弟馆的领导与同仁以不同形式对我馆表示了慰问并对灾区进行了援助。昨天一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