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光影里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神偷》,横街里的旧日时光
  
  看完《岁月神偷》,坐地铁到上环站下车,走路去离荷李活道不远的地方,看电影里那条永利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廉政公署成立前黑金、贪污横行的香港,是左派运动如火如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香港,是战后婴儿潮一代的香港,是街边有理发店、屋顶上有天台小学、街上有月饼会、旧式戏院、缝纫店、当铺的香港,是狮子山下“一步难,一步佳” “做人,总要信”的香港,是街坊把饭菜摆在
  
  家门口,有好餸大家一起吃的香港,是手工业者还能混碗饭吃的香港,是五湖四海移民难民居住和投靠的香港,是殖民地香港……岁月是最大的神偷,到今天,许多景观已不再可见,旧式的生活方式难觅踪迹,不过,在上环,在永利街残破老旧的建筑和短到不足一百米的街道里,我触到了旧日时光。
  我从香港西区妇女福利会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看见右手边的大厦楼下有一个绿色马赛克瓷砖做外墙的公理堂,因为不是礼拜日,大门紧锁,门口站着三位五六十岁的街坊在聊天,估计是楼上的住户。台阶上也有几位家庭主妇站着聊天,其中一位手里提着街市上刚买回来的菜。走到台阶的尽头,左转,便进入永利街。前后左右的高楼将它圈在中间,显得破旧颓败,不过楼上还住着人,见到有阿婆在伸出的铁枝上晾晒衣服。几幢骑楼下面已经有不少一看就知道是游客的人在拍照,想来也是看了电影后来瞻仰的影迷。
  从前的香港,对华人更像是一个中转站,一个码头,一个跳板,一个避难所。各色人等因为各种原因来到这里,最后有些人去国海外,有些人到了台湾,有些人回到大陆,但大多数没有经济能力的人留了下来。一如电影中罗进一住在山顶富人区的初恋女友,嫌当时的香港太乱,选择移民海外,而罗进一家即使被贪污的警察勒索,也只能选择留下来。因为留了下来,当年那些很可能只是过客的移民们的子女,才能在今天讨论旧城区的保育和本土意识。
  “罗记鞋店”那幢小楼是为了拍电影而在永利街上搭的惟一的景,电影拍完后就拆除了。电影上映后,在香港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原本已经归入重建规划的永利街得以保留几座保存较好的骑楼,其它实在残破的,依然要拆除,因为再住下去安全会出问题。这也许是政府的善意(地产商的算计?),不过,现实中住在永利街的人却并不买账。在香港这个“咩都有个价”的地方,他们更看重人情味。面对改建危机,永利街的许多居民宁愿放弃高额赔偿,也要守护自己熟悉的环境。1号与2号的老业主巢重德就是如此,重义轻利,不愿收取重建赔偿,自行斥资修复骑楼,还低价出租房间给生活窘迫的老街坊。钱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与信念。
  上环一带的老城区,是可以体会老香港的地方,最地道的港式生活气息,弥散在这些依山而建的蜿蜒街巷里。从前,这一区的房屋多为前铺后居,十分热闹,街坊们在社区里纳凉聊天,彼此交流,互相照顾,现在,也还是一样。老城区里的横街小巷,最有趣味,即使去同一个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路可走,走每一条路都可以有新发现。在小巷中穿行,无论是探望街铺中的店主,还是抚摸一只流浪猫,都有让人参与其中的奇妙感觉。
  《岁月神偷》里,街坊邻居们在门口摆桌子吃饭的那块空地叫做“台”,这个台就是因地势的需要而建造出来的。“台”作为房子前的公共空间,犹如各家各户打通的院子、露台,可以让住户流连、聚会,起到了紧密邻里关系的作用。只是如今看不见邻居们在“台”上看夕阳吃晚饭了,聊天还是常常可见的。
  人是依靠回忆而活的,回忆里寄托的是情感,如果回忆里的场景和熟悉的环境都没有了痕迹,一个人除了失落,多半也会不再眷念地离开了吧。保留一两幢旧式建筑并没有什么效果,只能作为观光景点罢了,不如保留一整个社区来得鲜活,这样的社区,有着居者早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呢?
  一条轩尼诗道自东向西几乎贯穿湾仔,将张学友与汤唯工作地点所在的庄士敦道和洛克道分开在南北两边。北边是靠填海填出来的新区,很新,很漂亮;南边是旧区,是老湾仔,如今七零八落重建中。原来的老湾仔街市早已人去楼空,取而代之的是新街市。小小的湾仔街市曾经记录过无数人间情事。尽管电影只是在短短两年前(2009年)拍摄的,但当上映后,再走到湾仔街市,不免还是吓了一跳:怎么都不一样了?那些肉档全都拆了!灯火通明的新街市大门口上拉了横幅,上书:坚决反对搬迁入新街市。门外车来车往,我站的时间不长,真的不见街坊走入去买餸。
  张学友和汤唯约会的檀岛咖啡饼店门口,有对联一幅颇有意思:檀香未及咖啡香,岛国今成蛋挞国。对联正是以该店驰名的咖啡、蛋挞为题,不过轩尼诗道上的檀岛却没有这幅对联。多数人不知道店家的英文名叫Honolulu Coffee Shop,港人习惯叫它檀岛茶餐厅,上世纪四十年代开业,不过不是第一间茶餐厅,最早以茶餐厅名义经营的是1946年开办的中环兰香阁茶餐厅。檀岛的第一间分店正是开在汤唯工作的洛克道,后来在1990年代才搬到轩尼诗道的现址来。
  听闻檀岛的蛋挞有192层皮,比普通的100层多,特别香酥松脆,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出炉,吸引食客。电影里的开始和最后,张学友点的都是咖啡和蛋挞。汤唯喜欢菠萝油,我吃了觉得一般。蛋挞确实不错,喜欢的话还可以在店门口的外面柜台购买,咖啡就免了,我实在无福消受港式茶餐厅的咖啡。茶餐厅最基本的常识是“净饮双计”和“齐坐三计”,意即只喝饮料收两倍费用,斋坐收三倍。香港地寸土寸金,店铺租金高昂不在话下,客人来了当然要消费。店家的逻辑很简单:客人如果两人点一份餐,坐半个小时,难免要赔本,虽然一杯奶茶只是区区十二块,放在内地都算便宜了,不过就算“净饮双计”、“齐坐三计”,来了不点东西,传出去会不免影响店家的声誉,知道的说客人拍拖聊天什么的,不知道的以为店家食物有问题,不好吃呢。
  有统计资料说香港长寿的人多,我分析原因,大约是香港住宅空间小,几十平米的居屋里常常住着一家三代人,房间逼仄,活动不开,只好常常到室外去走动。老人家早晚出门散步、运动,中午睡个小觉,筋骨舒展了,长寿也就不足为奇。电影里学友家在庄士敦道上的电器行,如今是一家叫“日本城”的电器行,若好奇,可以去看看,地址是湾仔庄士敦道26号。从前他们住在楼下,后来一楼开电器直销仓才搬到楼上去。情形倒是很像从前的前店后居格式,不过住家就改在了楼上。
  “还是街上好玩,人来人往,有猫有狗还有麻雀,看看别人吵架、抓贼、撞车,连清洁车扫大街也很好看。”学友的香港不会让人觉得空气脏,倒是让人觉得人间烟火气重。导演岸西说:“不过,我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变化,可见香港的沧海桑田是一年一转换的,变化太快了,所以才更加要用镜头记录下来。”
  电影的英文名叫Crossing Hennessy,男女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男女中间也有一条轩尼诗道,有人可能永远也跨不过去,有人可能跨过去了就是永远。学友被安志杰打了以后走的那条路就是有名的喜帖街(利东街),昔日是香港著名的印刷品制作及门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由于市区重建计划,利东街的业权现已被收回,并已于2005年11月6日凌晨零时起复归政府所有,一夜之间,印刷店绝迹,街上所有唐楼拆净。而利东街于2010年2月25日凌晨零时起永久封闭。
  没了喜帖街,好在还有红棉路婚姻注册处,这里是电影最后,鲍起静大姐和李修贤大哥结婚的地方,位于香港公园的西面。以前很多香港人到这里结婚,注册完会把名单贴在外面公示,看是否有人反对。八卦小报的记者很喜欢来这里守,看哪些名人结婚了或者被反对了,很有意思。现在虽然只需请一个公证人就可以,不一定非到这里,但还是很多人来注册,因为有山有水,适合拍婚纱照。游人来此,除了看看香港人是怎么结婚的,也顺便沾点喜气。
  “等木棉花开了以后,天气就不会再冷了。”张学友说道。“现在天气那么反常,谁知木棉会不会也中招呢。”前女友张可颐的回答话中有话。其实,也不必为此纠结什么,叶灵凤在1953年的《英雄树木棉》开头就说:“今年立春立得早,加之早几天的天气又特别燠暖,新年才过,香港的木棉树竟已经开花了。”可见世事变幻,说不得准,无论什么年代,无论哪里,都是一样。
  黄梅天气里不妨跑去香港,在湾仔的海边,不必打伞,淋淋毛毛细雨,想想木棉花的花语: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然后搭上电车,横穿湾仔看夜景里偶然闪现的中环大厦和轩尼诗道旁的蓝屋。虽然楼多又多,月亮是看不到的了。
  
  《天水围的日与夜》,拒绝悲情新市镇
  
  从湿地公园望去,天水围寂寞冷清的高楼犹如晦暗的夜空里寥落却夺人眼目的星。那些社会新闻版面上的悲情故事让我看见了层次——生活的,生命的层次。总有某些关口,跨不过去的人就是跨不过去,也许,他们只是不再信任,不再相信了吧,犹如被水围住的孤岛。
  《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英文名是:The Way We Are——我们就是这么生存的(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看到这样的名字,难免会好奇,在香港这块土地上,居住在天水围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呢,会不会和名字一样,饱含巨量信息,说出来却波澜不惊?
  元朗区所属的天水围北,发展始于1998年。当时的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每年要兴建八万五千个单位的建筑政策,这其中,房署每年需要提供五万个公屋单位,天水围北于是额外增加了七千个公屋单位。因此今日的天水围北部公共房屋的楼高和密度都比南部高很多。天颂苑及天华村于1999年入伙,其后数年,是天水围北屋村入伙的高峰期。人口急剧上升,在2001年,区内人口已达27万,公屋人口占到85%,其中不少家庭属新移民家庭,其妻儿本在内地、随后获准家庭团聚来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属低下层。
  居住在这位置偏远的天水围,去与来都必须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由于与市区有一大段距离,交通费昂贵:往屯门及元朗以外地区最便宜的要8元(276系列路线),往荃湾、美孚、尖沙咀及港岛,则分别需要支付$9.6、$13.3、$16.5及$21.4,收费高于其他地方,天水围有不少人都没有能力支付,很多人只会往元朗或留在天水围工作或读书,但元朗区就业机会极少,很多人仍需往市区工作,这样一来,只好从日常生活中节省。虽然香港政府近期推行交通津贴,帮助屯门、元朗、天水围、上水等远离城市的新市镇低收入居民出外,但受惠的人群也只是冰山一角。
  电影里,一开场的湿地公园显得很荒凉,其实不然。只是,一箭之地之外的天水围居民,在一周艰辛、单调的工作之后,却是没有时间去这里消遣的,穷人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政府发展天水围北初期,原本规划区内会有大量私宅居民,因而按照8:1的比例建立停车场,但大量房屋改成公屋后,区内停车场长期空置。与此同时,天水围北原定有一间警署,但因特区政府当时面临财赤危机,建立警署的计划因此取消,区内亦长期没有公园等基本设施。民政署曾让步把俊宏轩和天逸邨中间的空地填平,让区内人士散步,但长期拒绝在“地台”上建灯,种20棵树,却拒绝给树浇水,居民惟有发起植树运动,自己种树及浇水。
  区内惟一的政府诊所位于天水围南,低收入居民为省车钱,要步行半小时才可看病。医管局最后在天华邨的博爱医院中加开一间诊室,但面对10万居民,该诊所每天的名额仅有22个。天水围北亦没有图书馆,康文署亦只安排图书车每星期来两天,经过多年争取,才于天泽商场租下一个单位做临时图书馆。
  香港的热心人不少。国内历次自然灾害,香港人都踊跃捐钱捐物,电视台、教会、学校、社区、政府等不同的组织和机构都会有相应的活动。
  贵姐的母亲讲,做人真是很难的。贵姐削着苹果皮:有几难哉!?母亲拐着弯说自己的女儿很会做人,女儿却是根本不觉得自己有在“做”。本不需故意做什么,不过都是该当用心的本分。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当我们知道,实在是身不由己回不了头的时候,就不必感叹再回头已是百年身;当我们明白,只有懂得“我是我”的时候,才会兢兢业业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要么努力赚钱,要么安于简朴的生活,做人最紧要的是快乐,快乐最核心的是满足。工作努力认真,带来满足;儿子听话乖巧,带来满足;力所能及帮助别人,更是满足……何必非要站在憔悴的生活里面,捶胸顿足、唏嘘不已?不如趁着早晨菜市新鲜,跟肉档口的老板说:唔该,俾十蚊牛肉啊。
  
  路线一:
  赤柱 -> 浅水湾 -> 香港仔和鸭脷洲
  主题:当香港还是渔村时
  
  于山顶向港岛径一、二段出发,到香港仔贝璐道后乘坐973号巴士到赤柱巴士总站,参观各名胜后到美利楼午餐。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浅水湾,流连《倾城之恋》故事背景的影湾园(前身为浅水湾酒店)。到沙滩及镇海楼公园拍照留念,最后到香港仔乘坐舢舨游览香港最大的渔港避风塘,以及附近的旧香港仔警署和庙宇。 傍晚到到鸭 洲品尝渔乡风味菜,若要高品质享受,可去珍宝王国。香港仔旧大街亦有不少地道食肆,以山窿谢记鱼蛋的一碗美味鱼蛋粉结束一天的行程。
  
  赤柱是多个重要文物建筑的集中地,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理想处所,消费不多,便能体验昔日殖民地的感受与渔民风俗文化。首先到赤柱军人坟场游览香港最美的墓园,再沿黄麻角道参观旧赤柱警署、旧赤柱邮政局及八间屋,然后到市集搜罗纪念品,顺道一游设计新颖的市政大楼。中午可在Lucy's享用精致的西餐,或是到海旁的天后庙及美利楼。有时间再到香港海事博物馆和香港惩教博物馆。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但最早也是渔村。要看最早的香港,自然是香港仔,鱼类批发市场不能不去,这儿的海边依然停靠着许多渔民摆桨打渔的乌篷船。
  香港市面上80%的海鲜都从这里批发出去,大街小巷都能见到的名小吃鱼蛋丸、鱼蛋粉,制作所用的小鱼也出自这里。鱼市场早上四五点已经很热闹,有导赏员为游客领路讲解鱼市场的运作,从如何结网、捕,到如何贩卖到酒楼食肆和普通市民的餐桌上,事无巨细,每人费用180港币。
  避风塘渔港是全港最大的渔港,自然能看到各种船,样式从清朝时候的到现代的,都可以看到。若不愿过海到鸭脷洲那边自购海鲜,那么可以走到市场西边的渔民饭堂——香港仔鱼市场海鲜餐厅,让厨师现做海鲜美味品尝,不过最好事先订位。
  鱼市场对面就是鸭脷洲,这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除了可以搭乘多种巴士到鸭脷洲大街,也可以步行到不远的香港仔海滨公园搭乘渡轮前往,巴士总站则在公园的对面。若是不愿走路,可以直接雇请海边渔民的小舢板,横渡避风塘。从这里坐渔船去南丫岛,是很不错的选择。
  鸭脷洲保留了渔民的淳朴民风的同时,也保留了地道渔民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数十年前,对岸的香港仔山坡建有坟场及警署,煞气破坏洪圣古庙风水,因此竖立起绘有龙图的高杆挡煞,带有保护岛上居民平安的用意。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三日,洪圣古庙都会举行“洪圣诞”,平日清静庄严的古庙会变得香火鼎盛。洪圣诞期间更会公演数天神功戏以酬谢神恩,是不容错过的盛典。
  
  美食名单
  LUCY'S
  
  地址:赤柱大街64号地下
  电话:2813 9055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五:中午12时至下午3时;晚上7时至晚上10时
  星期六:中午12时至下午4时;下午6时30分至晚上10时
  星期日:中午12时至下午4时;下午6时至晚上9时30分
  
  山窿谢记鱼蛋
  
  地址:香港仔旧大街80-82号
  电话:2552 3809 不设订座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El Greco
  
  地址:鸭脷洲惠风街5号地下
  订座电话:2328 2138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五:中午12时至下午3时半;下午6时至晚上11时
  星期六至日:中午12时至晚上11时
  
  路线二:
  西港城->十王殿->南北行街->
  水坑口街->广福义祠(百姓庙)->东华医院->歌赋街,全程步行
  主题:上环华人移民史
  
  上环是香港开埠后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当时外国人集中住中环,华人在上环,上环是华人社区商业的发源地,也是漫步香港历史的首选地。不像中环那样嘈杂,有难得的清静感觉。由于它下靠半山区,许多道路和巷子中都砌有楼梯阶,方便行人行走斜坡,不仅限制了车辆,更有港岛独一无二的阶梯风景。
  
  港铁上环站下车,步行到西港城,观赏这幢爱德华式风格的建筑,顺便买点传统手工艺品。沿西港城东边的摩利臣街向南走到转角,便能看到地面砌有漂亮的几何图案,许多歇脚的行人在此围坐,便是十王殿。如今虽只是个街口转角,但殖民地时代,监狱警察将华人罪犯拖到此处鞭打示众,是昔日华人的屈辱之地。南北行商业中心,是不少香港人采购新鲜海味的地方。南北行是香港的一种旧商号,主要集中在上环永乐街和文咸西街,早年间华商批发经营国内及东南亚的药材、海味等,贯通南北,故称南北行。
  从文咸西街到水坑口街。之所以叫水坑口,因十九世纪时在路中央有处大坑口,水直接流入维多利亚港湾,出海渔民回来后会到坑口清洗身上的污垢。1841年英军正是在此登陆香港,宣布占领。如今坑口早被填平为道路,但英文名依然叫“Possession Point”(占领角)。
  跨荷里活道直行,便看到广福义祠和卜公花园,再往西稍许,是东华医院。位于普庆坊一旁的卜公花园曾是华人聚居之地。1894年香港爆发鼠疫,此处是重灾区,病人和尸体多拉到广福义祠和东华医院。后来港英政府全面清拆整顿,改建为公园,现在是露天球场。广福义祠建于1851年,是十几位华商为客死香港的贫民所建,安置无主孤魂的肉身、为他们设立牌位。义祠中还有诊所,悬壶济世,故也被称为“百姓庙”。
  东华医院的建立是为了收容广福义祠日益增长的病人和尸体,除看病施药,还协调死者的尸骨还乡,在华人中声望很高,每届医院的总理都是华人社区领袖,以致当时许多纷争不是找政府,而是让东华医院的总理出面调解。东华医院边普仁街上的香港Lomography总部,不妨一去,上环是青少年创作力量的集中地,有各种艺术空间和画廊。
  卜公花园—必列者士街—鸭巴甸街—歌赋街,是孙中山当年经常穿梭的街道,他在原址位于歌赋街的皇仁书院接受教育,在杨耀记进行革命活动。歌赋街多有各种特色小店和餐馆,不妨去有60年历史的九记牛腩店来一碗清汤牛腩,犒劳下半日的徒步。
其他文献
勤于旅行的人,选套合适的随身装备并不难,但选个称心好用的相机可不容易。无论是专业野外摄影师,还是一般驴友,只要摸清你旅途中要拍的主要题材,将摄影器材模块化,还是很简单的。    平原版“长枪组合”    穷玩法:  尼康D7000+AF VR 80-400mm f/4.5-5.6D ED  闹呐,这也叫穷    富玩法:  佳能1D Mark IV+EF 400mm f/2.8L IS USM  
期刊
得益于加勒比海、印度洋和波利尼西亚岛屿的灵感,英国Yacht Island Design公司设计了一款豪华游艇,名为“Tropical Island Paradise”,意即热带岛屿天堂,上面有“火山”和瀑布。Yacht Island Design公司的工作室总监说,这艘船在保留现代游艇设计风格的同时,“给人以海浪拍击热带火山岛的印象”。  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到,这艘游艇的外观确实让人称奇。甲板后部
期刊
入秋后,尽管仍然有些燥热,外出旅行却少不了一件外套来应对突变的天气,怎样穿得舒适实用又不失型格才是关键。颜色鲜艳的针织衫无疑是秋冬最大亮点,各种大红、明黄、橘色纷纷成为设计师们热衷的色调,搭配牛仔裤或休闲裤都不失时髦风范,质料上棉质或柔软的cashmere都是首选;另外,轻薄的夹克也是百搭的必备,不仅能营造出年轻的活力气质,即便是搭配正装也能凸显绅士味道。
期刊
很久以前,有一群侗族小伙子和姑娘在山上耕作,闲时他们坐在一棵大枫树下有说有笑地乘凉,这一来逗乐了山上的百鸟和昆虫,跟着齐鸣欢唱,声音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此起彼落,动听迷人。自此,侗族人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摹仿各种鸟虫的声音学唱,有的学唱高音,有的学唱低音,就这样年复一年,多声部的大歌诞生了。  更有传说盘古天开之日,有一歌仙挑一担子歌谣飞天而过,正巧来到小黄时,扁担断了,歌谣全都散落到小黄之地,所以
期刊
摄影是一门减法的艺术,而运用“多重曝光”进行拍摄则是摆脱种种现实限制的加法运算了。在平常的旅行摄影中给夜景加个月亮是很常见的二次曝光运用实例,我们暂且不多说;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不妨试试用二次曝光拍张唯美的夜景:用脚架固定住相机,把白天的和夜晚的景色重复拍摄在一张底片上,要点是保持相机不动使两次曝光良好的重叠,白天的曝光按天空测光后减一档光,晚上天全黑以后按地面亮度曝光。如果用各种角度拍腻了满山遍野
期刊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类型,它的最大特色在于强烈的防御性。事实上,它就是有永久居民的大型堡垒,往往一个家族上百丁口在其中传宗接代,生生不息。    聚族而居的大型堡垒  闽西永定宣传土楼最早,世人皆知客家土楼。后来,漳州人盘点家当,发现闽南地区也有不少土楼,数量和质量都不亚于客家土楼。所以我们今天称呼福建土楼,比较准确的说法是闽西南土楼。  2005年初,我与曲利明从永定翻越博平岭,进入平和、南靖,
期刊
博饼常规    一秀  秀才» 32个  六粒骰子中博出一个红四点,且所有点数并非“一、二、三、四、五、六”的连数。    二举  举人» 16个  六粒骰子中有两粒为红四点。    三红  探花» 4个  六粒骰子中有三粒的点数为四。    四进  进士» 8个  六粒骰子有四粒点数相同(除四点外),在博饼桌上,“四进”往往是最难博出的点数之一。 
期刊
厦门一向有“小春节、大中秋”之说,一入农历八月,厦门便成了“骰子之城”,所有厦门人都在博饼桌上博饼玩乐庆中秋。无博饼,不中秋,这是厦门人最浓的情结。  所谓博饼,其实就是掷骰子。而在农历八月的厦门旅途中,你会得到许多博饼的机会:在老市区的街巷寻食时,可随意进入一杂货店,与老板一起博饼;在景区观景时,大门口可能就摆着大红碗一个,让你扔出把骰子;家庭旅馆的老板可能把你当作家人,拉你参加他们家的家庭博饼
期刊
陈勇鹏  摄影家 厦门人  有一年我们部门去一家小吃店博饼。当年部门有人结婚,有人生子,算是喜事不断,结果,博饼时,第一圈就有人博出了状元,只不过四进一直不出,所以大家就一轮一轮地博。到最后,整桌十来个人,人人都博到了状元,还有两人博到了状元插金花,真是玩得空前的high。博完饼走出小吃店,突然发现,小吃店的门牌号居然是“141”,这多像是状元插金花的点数啊。    卢彦鹏   艺术家 福建漳州人
期刊
多菲,实验剧团艺术行政,80后波西米亚族,因为便宜的房租搬家到康德大厦    多菲在实验前卫的剧团里任职,这类职位有个高尚名字叫”艺术行政”,其实就是一般中小企业行政人员的收入,以一大学毕业生来讲是偏少的。可是哪有文艺青年可以跟家人一起住姊妹同房晚晚看TVB合家欢电视剧的呢?所以多菲还是一定要搬出来自住,与玩独立音乐的红茶,在旧区油麻地合租一个单位。一人一间房,厅左侧放多菲的收藏大型画册和外国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