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用简洁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几何解释阐明了三维随机表面形貌在工程上如何识别的方法。 文章同时说明了: (1) 为什么用功率谱、谱矩及不变量来表征一个表面, (2) 为什么一个表面可用若干条轮廓来表征,以及如何通过合理选择这些轮廓来识别一个随机表面的形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简洁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几何解释阐明了三维随机表面形貌在工程上如何识别的方法。 文章同时说明了: (1) 为什么用功率谱、谱矩及不变量来表征一个表面, (2) 为什么一个表面可用若干条轮廓来表征,以及如何通过合理选择这些轮廓来识别一个随机表面的形貌。
其他文献
1984年7月31日至8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联合召开的沙漠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及中国科学院沙漠所举办。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科促会所组织的美国在沙漠干旱区研究方面的著名科
本文基于断裂力学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结合地震资料及其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地震断层扩展的一种新的模式——地震断裂扩展的曲面模式;并用数值的方法计算了在二维情况下地震断层沿曲面(线)扩展的途径。根据这类地震的特点,指出对于这种地震可由其总体破裂的方向确定其发震地区的最大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并对唐山等地震实例提出了解释。 在计算方法上,本文对流行的有限单元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存贮减少,并提高了计算速度。
本文发展了Kikuchi和Kanamori的P波反演方法,使之适应于多断层活动和破裂在断层面上沿任意方向传播的情况,并用来研究了1975年5月29日龙陵第一大震的震源过程。结果表明,该震是由一个以走滑错动为主的主断层(走向150°)和另一个走向相同但作垂直倾滑错动的次断层同时活动引起的。在主断层和次断层上分别分布有6个和4个子地震。这种多重破裂和破裂传播的方向性效应,使龙陵地震P波波形和震源过程非
交变退磁仪是开展岩石古地磁研究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我所新技术组及古地磁实验室,参阅国外资料,结合国内现有原材料条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能适应各种样品规格、磁场强度要求的交变退磁仪。经过两年多的使用,证明效果良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在1976年唐山地震形成的地面裂缝带上三个地段(市十中、市畜产公司牛马库和礼尚庄东)开挖了三个探槽,揭示出保存在晚更新世沉积物中的两次古地震遗迹。在唐山外围的地震地质调查中,也相应地发现了一次古地震形迹。文中通过对地裂缝和液化规模的类比分析,推测其烈度与1976年7.8级地震相近。古地震发生年代,经年~(14)C年代测定和沉积速率估算,分别发生于距今7665±105年和14865年。大震重复间隔近
我们用Basic语言编制了用于古地磁研究的古纬度绘图程序和球面上两个或几个板块绕一欧拉极发生相对转动的绘图程序。其中古纬度绘图程序采用了赤平极射和墨卡托两种投影方式,它能依据古地磁数据绘出板块的古纬度和古方位。和手工绘图相比,它具有直观、快速、准确,适应性强的优点,只要改变计算参数就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投影,并可采用不同比例尺,对局部图形加以放大或缩小。使用以上两种程序可帮助人们利用古地磁资料来研究
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外就硼的分布及其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其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地壳含硼甚微,且分布也很不均匀,世界各国土壤的含硼量平均为10~20PPm。不少国家的不少土壤存在明显的缺硼现象,如西德的灰化土、类棕壤,英国的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美国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南部各州的砂土区等均有缺硼问题。我国土壤含硼量的变幅更大,介于痕迹~500PPm之间,平均含量为64PPm,但由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CT图象重建的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本文讨论了汉字串排序的问题。根据中文按笔划排序的惯例,结合汉字标准编码,给出汉字串大小的定义。对等长的汉字串和不等长的汉字串给出了排序算法,证明它们的时间复杂度是最优的。
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从生长季节到寒冬时期,抗寒性较强的温州蜜柑(宫川)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的淀粉粒含量明显地减少,但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地增多;其液泡在抗寒锻炼过程中产生活跃的内吞作用,吞噬和消化细胞质,提高液泡液溶质的浓度。与此同时,抗寒性较弱的甜橙(冰糖橙),其淀粉粒含量不减少,线粒体数量不增加,液泡的内吞作用发生得比较晚,活跃性与频率也较低。讨论了这些细胞结构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