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鲜活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活的语文课是一个大熔炉,它能炼出学生的潜在能力,能炼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炼出学生自立与做人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上好每一堂语文课。那么,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课鲜活起来呢?对此,我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引起对学习的重视,从而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浩瀚星空的优美图片并配乐克莱德曼的《星空》。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接着再让学生诗意地描述星空画面和聆听音乐的联想。在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此情此景,令人遐思。这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就在读中主动理解并感悟诗的意境,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二、创设情境,参与课堂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一堂语文课要鲜活起来,就要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好学,乐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要创设出愉快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这种愉悦。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设置的情景,心灵也因此受到触动,达到与老师心与心的交流,与文章的作者情与情的相连。如在教学黄蓓佳的《心声》一文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创设一种渴望朗读课文的氛围和情境中,让学生感受那种心中期待之情。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上新授课还是上复习课,我都力求创设优美的情景,想法设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上课时通过与学生研讨一个个问题,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意的境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更能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我在教学中注重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课文中那种对自然和生命的关心与思考,对喜怒哀乐情感的宣泄。例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引导学生从作者舒缓的描述和营造的“悲”、“喜”气氛里,触摸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这种人性的博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转瞬即逝的灵感,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撞击出灵感,从而使语文课闪出亮丽的火花。
   三、体验成功,营造轻松氛围
   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持久。课堂上,当学生尽其所能地回答后,教师应对学生给予肯定。当学生遇到障碍时,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适时鼓励、帮助,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不仅如此,在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还要师生关系平等化。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应由“演员”转向“导演”,把学生看作是舞台上一个个主角演员。要想看到他们精彩的表演,就要看舞台后的导演怎么编导。课堂上,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交换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朋友般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更有效地让语文课鲜活起来。
   鲜活的语文课的确是个大熔炉。它能让学生享受快乐,能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历程中一次愉快的旅行,它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语文课要上出鲜活,上出精彩,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让学生沉醉语文课,有学习动力,能参与互动,享受轻松快乐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得到情感的体验,语文课也才能真正鲜活起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对中等生、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比较重视,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却忽略了优等生的培养。优等生在学习上虽然成绩优秀,但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与缺点。教师往往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的培育,使优等生变为中等生,进而退化为后进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优等生同样需要教师爱心的投入、细心的呵护和像对花儿一样的细心浇灌。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等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一
期刊
人们常说:“语文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人的一生,跟语文打交道的时间是最长的,运用语文知识应该是最多的。正如有的专家所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
期刊
“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所学校每个班中,虽然他们的比例不大,但是他们的负面影响却不小,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实生活中,很多班主任处理“问题学生”时,总是“感性”打头阵,“迷信爱”,“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只有管住学生的冲动”,“只会责备别人,不会反思自我”,等等。结果往往是没有预期的效果,自己心中多半委屈——恨铁不成钢。如何有效且高效地处理“问题学生”的突发事件,有如下几个方面,
期刊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经营体制创新,是广大农民在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规律条件下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广大基层干部在扶持农民、服务农民上的一个创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农
期刊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病句解题技巧。   过程与方法: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病句题型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语的严谨之美、多义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各地高考的考查重点。2012年湖南高考语文
期刊
识字写字和写字是小学语文各学段中都重点强调的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学段特征,熟悉教学目标,根据汉字自身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掌握《课标》规定的年段特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写字。   一、巧借字理,渗透汉字文化   汉字是有生命的,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很多汉字的字理变化,我们可以解读好汉字的由来,在教学中自然渗透汉字文化。如 “戴”字的笔画多,学
期刊
作文是一项大工程,创新是这项工程的设计图纸。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写出光彩照人的文章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努力、认真地反思、研讨,使学生作文出现闪光点。下面我就自己指导写作的经验谈几种具  体做法:  一、注意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的内容决定文章层次的高低,学生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指导学生多读书很关键。借助我校营造“书香
期刊
一、调节气氛,缩短距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实践证明,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时,师生彼此陌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便能调节这种紧张的气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的畏惧感顿消,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愿意与教师配合。学生活动积极了,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教师讲课便如顺水行舟。有些青年教师在教材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对自己的教学语言却研究甚少,结果课上
期刊
所谓“有效课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能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目标,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根据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情入课,有效课堂的前提   这里的“激情”是激发情感的意思。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如何抓住学生的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
期刊
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虽然收录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中,但这并不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而只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属于文艺性散文。明确了《桥之美》这篇文章的文体特征,我们可以遵循“读事、读文、读人”三原则进行逐步解读。所谓“读事”,即如何了解文章内容,通过朗读、概括、梳理等方式将文章内容了然于心;“读文”即注意文章言语形式,品析文章语言,品析方法和角度都可丰富多样,提升对语言的感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