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说鸡鸣驿很有名。我不知道鸡鸣驿有名,我是听他说了才回想起周星驰《大话西游》大结局中的那些镜头,知道了那座酷似大西北戈壁深处的黄土城就是鸡鸣驿。周星驰站在城上,被走在城下的周星驰望着,一个是世俗的男子,一个是成了和尚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城上的那个是城下的这个的影子,世俗的影子。
榆林堡,离京城最近的古驿站
21世纪初叶的康庄和延庆县城一样,时兴欧式建筑,车走在镇中心大街上,恍惚间以为是走进了异国他乡。石头廊柱、尖塔、穹窿顶的房子带给感官的刺激十分强烈。但欧式建筑并非铺天盖地,紧邻镇街的榆林堡村还是很中国,很乡土,差不多是一水的红砖瓦房,那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最爱盖的房子。进入村内,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中国更乡土的房子,变黄了的青砖瓦,或阔大或窄小的门楼,简素朴拙的大脊把我引入了一个远逝的时代。
村里派了一位65岁的老人当向导。老人把我们领到被老房子围住的一座古庙,古庙的山门锁着,老人上台阶开了门锁,一边把我们向里让,一边告诉我们这是城隍庙。我很为榆林堡至今仍保留着一座相当完好的 古庙而兴奋,古庙大脊上的兽吻是颇见功力的砖雕艺术品,山门有殿,墙上画着壁画,庙院只一进,是完整的四合院,院头两侧一座钟楼一座鼓楼,穿过院心,就是正殿。初始,我以为它刚刚翻修过,稍稍用了用心,发现建筑风格属于陕西,配殿是单坡顶,脊与后墙在一条垂直线上。
到了街中一座影壁下,一个老人用手指了路口西北角的那一套房子。那套房子我早就注意上了,磨砖对缝的旧青砖瓦房,高高大大,至少一二百年,从西侧山墙看,不少于两进院落。果不其然,赶到门口,看到一块醒目的解说牌,上面写着:公馆院。本院是古驿馆中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是古城中第一大景点,它以住过古代高级官员而闻名,院内布局讲究,青石在上,两白石分居东西两院,以一清二白寓意当官的要清正廉洁,屋顶猫爪瓦威猛似虎,中间以“福”字瓦分开,寓意当官的大富大贵权力震慑。
满怀期望跨进门,竟不是院,而是一个小过道,左手是被凌乱的碎砖包着的半堵残影壁墙,墙东像是猪圈,墙内是5间正房,3间西配房的小院。正房的间量很小,对着残影壁的门是有讲究的木隔扇门,两侧的小房间有的做客厅有的盘着炕,家具大都是老式的,黑漆漆的把本不明朗的房间衬得更暗。明显只是整套院落的一半或少一半,却找不到通后院的门。房主说,正中的那间是过去的穿堂,前后两院解放时分房子分地,分了。
我是觉得哭笑不得。房主姓阎,80岁了,他说他太爷爷是武秀才,以前这套院都是他的院,一水儿磨砖对缝的瓦房,冬暖夏凉,破四旧时破了。他说,要说官儿,我就是官儿呀,建国初期我当团委书记、民兵队长,也当过扫盲学校的校长。我想笑。又去了龙王庙,临街是戏台,殿是两殿,前为龙王殿,后为观音殿,没有人修也没有人管。殿里无神,只有壁画。领我们参观的老人说那些壁画是元代的。鸡鸣驿是多庙的古城,就在龙王庙对面,有个姑姑庙,塌得不成样子,北街影壁西的马神庙已经成了新式简陋住宅。还看到了两座小庙,一座在翻修,一座已经修缮完毕。
主街连通古城东西两门,街中心,有贺家大院,门楣的砖雕十分讲究,一看就是过去的大户人家,门前立告示,上写着巷内第一家,慈禧西行“一夜行宫”,并御赐四字“鸿禧接福”。鸿禧接福刻在墙角,字字清晰,“一夜行宫”却简素得让人咋舌。西配房,小土炕,长长的窄窄的,当属一明两暗的格局。当年,随行的太监,文武大臣和地方官真会给慈禧找地方,有正房不住住厢房。想来慈禧可能是化了妆的,扮成村妇模样,不愿暴露身份,不愿招摇的缘故吧,逃命要紧。此屋也被称为慈禧喝粥处,老佛爷一路上是跟粥膘上了。
驿城无疑是近年修缮过,有了登城的砖阶,东门外墙上有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00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站在城门楼上,可俯瞰全城。
鸡鸣驿是元代就开设的驿站。老人说60里一驿。60里一驿的驿站当是大驿吧?还有30里一驿的说法。
天龙屯堡,特色独具的驿茶亭
作为驿站,显出特色的是贵州屯堡的天龙镇驿,天龙镇驿有驿茶亭。
亭子本身没什么,样式再花哨它也是亭子,何况是重新修建的亭子,旧亭在文革破四旧时就破掉了。但亭子里的茶罐很特别,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那是个大瓦罐,有半人多高,架在灶式的火炉上,蓄水舀水人都得站在灶台旁的凳子上。灶、罐都在亭子中央,大罐旁边还有两种罐,一种罐算是中号吧,高有尺许,直径也近半尺多的样子,最小号的是二三十厘米大小的。三种罐模样都差不多,各有各的用途,中罐是往大罐里舀水的,小罐是用来喝茶的。大罐里烧的茶叫驿茶,驿茶不同于一般的茶,配了中草药,除了能解渴,还可以防暑降温怯病防疾。
盂城驿只占了古盂城的一角——南门外的南大街街尾的一块地方,从南大街穿过去,向左一拐就是。南大街傍着运河,驿站面河一座三楼两柱的石牌坊,河堤上还有一座重檐攒尖顶的秦邮碑亭。石牌坊撩人眼目,驿站三重檐十字脊顶的鼓楼。更捉眼球,望过去有一种气势非凡的感觉。高邮是江南扬州的一个县,建筑当然是江南特色,粉墙黑瓦,大门的牌匾不是旧有的,写的是古盂城驿,还有一块邮驿博物馆的牌子,这并不妨碍游人对这座驿站的了解和认识。这是明代洪武八年设的驿站,原建的规模宏大,进门有接官厅,这是地方官迎接过往官员、宾客的地方,此外还有送礼房、库房、厨房、马房、马神庙。院子横几竖几,一下子很难数清楚,据介绍,是正厅5间,后厅5间,送礼房5间,库房3间,厨房14间,正房12间,马神庙1间。马神庙那一间是单独的一个院,套在整个院落的一角,驿丞宅也与驿站一处,居驿北,另外还应有宾馆设施,来的客人来的官员总要有住的地方,不会是柱节堂里一杯清茶了事。驿站也是过往官员的招待所,而且对持有驿关的人免费提供,还要按级别、仆从多寡分出档次来。
驿站是修复的,主要建筑是过去遗存下来的,可以看到明清驿馆建筑的旧有风貌。既然开设为邮驿博物馆,好多房间里都设了橱窗,写有介绍古代邮驿史的相关文字和实物。一个房间,墙上贴着有关蒲松龄的文字,像是举办过蒲松龄在盂城驿的展览,展撤了,简介文字却没有撤下来。蒲松龄是受在驿站做官的朋友之邀来到这里的,在驿站打过工。蒲松龄为盂城驿增辉了,他记载在这里所历所感的文字大概是最早的打工文学作品吧?
盂城驿 守着大运河,守着南门大街,守着镇国寺塔,守着高邮湖,那块地方的文化积淀就显得特别厚重。南门大街宋代就兴建起来了,明清时期格外繁盛,修复的230米长的南门大街展示的主要是明清风貌,那是江南风味的古商贸街,风味既体现在建筑上也体现在气氛上,作为北方人的我在其中逛街走铺就感到特别的受用,看什么都新鲜,尤其是那近一米宽窄的圆墩墩的大酒坛。登上运河大堤,更是看新鲜,运河上那种一船连一船,一连连出十几船,二十几船的水上长龙让我好生感慨,痴痴地看着它们,就像我儿时看天津的火轮、北京的火车一样兴奋。盂城驿面对的主要是水路上的行者,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水上交通队该是何等壮观。
镇国寺塔隔河相望,大运河在镇国寺南又分出了叉,一叉叉到了秦邮亭下,这片水域是停泊船只卸货上货的码头,说不出多繁忙,现在的船队接不到讲究时效的货,闯南走北的行者,更不会泡在慢吞吞的船上。码头没了往日的风采,但它却是时代无法把它挤出现实生活的一道风景,从中你还能窥见到远逝的神貌。
高邮城并不算大,东山顶上的文游台距古驿也只是咫尺。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过高邮,与当地的先哲文人孙觉、秦观、王巩相聚于此台把酒论文,留下千古佳话。文游台也因之成为惹人注目的一处景点。让你想不到的是文游台下还建了汪曾琪文学馆,这让熟知汪曾祺文学和戏曲却不知其身世的人一下子知道了汪曾祺原是高邮籍,他的不少小说也就成了认识高邮,了解高邮旧时生活和风貌的渠道。苏轼来高邮应该是没有驿关的,他来时接待他的馆舍不会在盂城驿——宋代盂城驿还没有建,明代政府提供的免费乘车乘船住宿吃饭的待遇,他是享受不到的。当代作家汪曾祺生前回故里,是否有此之幸呢?
榆林堡,离京城最近的古驿站
21世纪初叶的康庄和延庆县城一样,时兴欧式建筑,车走在镇中心大街上,恍惚间以为是走进了异国他乡。石头廊柱、尖塔、穹窿顶的房子带给感官的刺激十分强烈。但欧式建筑并非铺天盖地,紧邻镇街的榆林堡村还是很中国,很乡土,差不多是一水的红砖瓦房,那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最爱盖的房子。进入村内,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中国更乡土的房子,变黄了的青砖瓦,或阔大或窄小的门楼,简素朴拙的大脊把我引入了一个远逝的时代。
村里派了一位65岁的老人当向导。老人把我们领到被老房子围住的一座古庙,古庙的山门锁着,老人上台阶开了门锁,一边把我们向里让,一边告诉我们这是城隍庙。我很为榆林堡至今仍保留着一座相当完好的 古庙而兴奋,古庙大脊上的兽吻是颇见功力的砖雕艺术品,山门有殿,墙上画着壁画,庙院只一进,是完整的四合院,院头两侧一座钟楼一座鼓楼,穿过院心,就是正殿。初始,我以为它刚刚翻修过,稍稍用了用心,发现建筑风格属于陕西,配殿是单坡顶,脊与后墙在一条垂直线上。
到了街中一座影壁下,一个老人用手指了路口西北角的那一套房子。那套房子我早就注意上了,磨砖对缝的旧青砖瓦房,高高大大,至少一二百年,从西侧山墙看,不少于两进院落。果不其然,赶到门口,看到一块醒目的解说牌,上面写着:公馆院。本院是古驿馆中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是古城中第一大景点,它以住过古代高级官员而闻名,院内布局讲究,青石在上,两白石分居东西两院,以一清二白寓意当官的要清正廉洁,屋顶猫爪瓦威猛似虎,中间以“福”字瓦分开,寓意当官的大富大贵权力震慑。
满怀期望跨进门,竟不是院,而是一个小过道,左手是被凌乱的碎砖包着的半堵残影壁墙,墙东像是猪圈,墙内是5间正房,3间西配房的小院。正房的间量很小,对着残影壁的门是有讲究的木隔扇门,两侧的小房间有的做客厅有的盘着炕,家具大都是老式的,黑漆漆的把本不明朗的房间衬得更暗。明显只是整套院落的一半或少一半,却找不到通后院的门。房主说,正中的那间是过去的穿堂,前后两院解放时分房子分地,分了。
我是觉得哭笑不得。房主姓阎,80岁了,他说他太爷爷是武秀才,以前这套院都是他的院,一水儿磨砖对缝的瓦房,冬暖夏凉,破四旧时破了。他说,要说官儿,我就是官儿呀,建国初期我当团委书记、民兵队长,也当过扫盲学校的校长。我想笑。又去了龙王庙,临街是戏台,殿是两殿,前为龙王殿,后为观音殿,没有人修也没有人管。殿里无神,只有壁画。领我们参观的老人说那些壁画是元代的。鸡鸣驿是多庙的古城,就在龙王庙对面,有个姑姑庙,塌得不成样子,北街影壁西的马神庙已经成了新式简陋住宅。还看到了两座小庙,一座在翻修,一座已经修缮完毕。
主街连通古城东西两门,街中心,有贺家大院,门楣的砖雕十分讲究,一看就是过去的大户人家,门前立告示,上写着巷内第一家,慈禧西行“一夜行宫”,并御赐四字“鸿禧接福”。鸿禧接福刻在墙角,字字清晰,“一夜行宫”却简素得让人咋舌。西配房,小土炕,长长的窄窄的,当属一明两暗的格局。当年,随行的太监,文武大臣和地方官真会给慈禧找地方,有正房不住住厢房。想来慈禧可能是化了妆的,扮成村妇模样,不愿暴露身份,不愿招摇的缘故吧,逃命要紧。此屋也被称为慈禧喝粥处,老佛爷一路上是跟粥膘上了。
驿城无疑是近年修缮过,有了登城的砖阶,东门外墙上有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00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站在城门楼上,可俯瞰全城。
鸡鸣驿是元代就开设的驿站。老人说60里一驿。60里一驿的驿站当是大驿吧?还有30里一驿的说法。
天龙屯堡,特色独具的驿茶亭
作为驿站,显出特色的是贵州屯堡的天龙镇驿,天龙镇驿有驿茶亭。
亭子本身没什么,样式再花哨它也是亭子,何况是重新修建的亭子,旧亭在文革破四旧时就破掉了。但亭子里的茶罐很特别,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那是个大瓦罐,有半人多高,架在灶式的火炉上,蓄水舀水人都得站在灶台旁的凳子上。灶、罐都在亭子中央,大罐旁边还有两种罐,一种罐算是中号吧,高有尺许,直径也近半尺多的样子,最小号的是二三十厘米大小的。三种罐模样都差不多,各有各的用途,中罐是往大罐里舀水的,小罐是用来喝茶的。大罐里烧的茶叫驿茶,驿茶不同于一般的茶,配了中草药,除了能解渴,还可以防暑降温怯病防疾。
盂城驿只占了古盂城的一角——南门外的南大街街尾的一块地方,从南大街穿过去,向左一拐就是。南大街傍着运河,驿站面河一座三楼两柱的石牌坊,河堤上还有一座重檐攒尖顶的秦邮碑亭。石牌坊撩人眼目,驿站三重檐十字脊顶的鼓楼。更捉眼球,望过去有一种气势非凡的感觉。高邮是江南扬州的一个县,建筑当然是江南特色,粉墙黑瓦,大门的牌匾不是旧有的,写的是古盂城驿,还有一块邮驿博物馆的牌子,这并不妨碍游人对这座驿站的了解和认识。这是明代洪武八年设的驿站,原建的规模宏大,进门有接官厅,这是地方官迎接过往官员、宾客的地方,此外还有送礼房、库房、厨房、马房、马神庙。院子横几竖几,一下子很难数清楚,据介绍,是正厅5间,后厅5间,送礼房5间,库房3间,厨房14间,正房12间,马神庙1间。马神庙那一间是单独的一个院,套在整个院落的一角,驿丞宅也与驿站一处,居驿北,另外还应有宾馆设施,来的客人来的官员总要有住的地方,不会是柱节堂里一杯清茶了事。驿站也是过往官员的招待所,而且对持有驿关的人免费提供,还要按级别、仆从多寡分出档次来。
驿站是修复的,主要建筑是过去遗存下来的,可以看到明清驿馆建筑的旧有风貌。既然开设为邮驿博物馆,好多房间里都设了橱窗,写有介绍古代邮驿史的相关文字和实物。一个房间,墙上贴着有关蒲松龄的文字,像是举办过蒲松龄在盂城驿的展览,展撤了,简介文字却没有撤下来。蒲松龄是受在驿站做官的朋友之邀来到这里的,在驿站打过工。蒲松龄为盂城驿增辉了,他记载在这里所历所感的文字大概是最早的打工文学作品吧?
盂城驿 守着大运河,守着南门大街,守着镇国寺塔,守着高邮湖,那块地方的文化积淀就显得特别厚重。南门大街宋代就兴建起来了,明清时期格外繁盛,修复的230米长的南门大街展示的主要是明清风貌,那是江南风味的古商贸街,风味既体现在建筑上也体现在气氛上,作为北方人的我在其中逛街走铺就感到特别的受用,看什么都新鲜,尤其是那近一米宽窄的圆墩墩的大酒坛。登上运河大堤,更是看新鲜,运河上那种一船连一船,一连连出十几船,二十几船的水上长龙让我好生感慨,痴痴地看着它们,就像我儿时看天津的火轮、北京的火车一样兴奋。盂城驿面对的主要是水路上的行者,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水上交通队该是何等壮观。
镇国寺塔隔河相望,大运河在镇国寺南又分出了叉,一叉叉到了秦邮亭下,这片水域是停泊船只卸货上货的码头,说不出多繁忙,现在的船队接不到讲究时效的货,闯南走北的行者,更不会泡在慢吞吞的船上。码头没了往日的风采,但它却是时代无法把它挤出现实生活的一道风景,从中你还能窥见到远逝的神貌。
高邮城并不算大,东山顶上的文游台距古驿也只是咫尺。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过高邮,与当地的先哲文人孙觉、秦观、王巩相聚于此台把酒论文,留下千古佳话。文游台也因之成为惹人注目的一处景点。让你想不到的是文游台下还建了汪曾琪文学馆,这让熟知汪曾祺文学和戏曲却不知其身世的人一下子知道了汪曾祺原是高邮籍,他的不少小说也就成了认识高邮,了解高邮旧时生活和风貌的渠道。苏轼来高邮应该是没有驿关的,他来时接待他的馆舍不会在盂城驿——宋代盂城驿还没有建,明代政府提供的免费乘车乘船住宿吃饭的待遇,他是享受不到的。当代作家汪曾祺生前回故里,是否有此之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