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美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拿回学校发的《小古文》课本,文风简淡清新。每篇仅四五十字,将万物说透,无繁文缛节,当止处,则止。一如夜里,所有的星星亮起来,明月清风自来。一则一则,珠贝一样闪光,令人爱惜,值得细细抚摸。这些古雅的汉字,仿佛活过来的波光粼粼,犹如暮春清晨橘红的阳光倒映于溪水,一路流啊流,流了几千年,到得当下,一样无以形容的好。
  一篇篇讀,不知不觉到了末页,似乎舍不得,回头重看一遍。被这样的小古文浸润着,窗外的天,蓝得清正,云也倜傥,简直就是——眼前所见的一切,顿时变得有气质起来。什么叫有气质呢?脱离了庸常,变得艺术起来。比如一只造型古拙的碗,因为太美,倘若用来盛菜,便唐突了它,若将其移至书架,关上玻璃门,坐在沙发上远远地以目光摩挲,它则非常艺术了。
  艺术与庸常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一道玻璃门,还有一双双审美的眼。
  这些小古文,犹如古人法帖,言简意赅,却意蕴无穷,值得反复琢磨。
  也是的,有事无事,翻翻帖,这样可将身上的恶浊之气清理出去一些,整个人变得清虚起来。每个人脸上印刻着的,并非只有岁月风雨的沧桑,还有他读过的书,行过的世。
  抄一则《桂》:
  庭中种桂,其叶常绿。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短短47个字,玩味良久。
  怎么个好法?说不出。如同你问我庾信的《哀江南赋》好在哪里?我也一样答不上。并非他的顿挫沉郁,而是他深刻痛苦的灵魂——什么样的灵魂可以承载起如此深厚的感情?仿佛郁郁不能言,而分明一切又涵容其中了。鲁迅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每读庾信,郁郁哀哀中,觉得自己获救了。
  人在好文字面前,是词穷的,犹如心意相通的两人,无须言语。
  家务间隙,或者一锅汤炖在灶上的空闲,我便从沙发上捡起这本《小古文》,读几则。到了晚上,若是为孩子讲解,却讲不出所以然来。大约也就晓得说,你看这行文,多简洁浅淡啊,一点不铺张……
  这也是基本的为文之道,仿佛一个人历练过风雨琳琅,自来处来,往去处去,省却无数山水。
  多年前,于书摊上偶翻《本草纲目》,也是被其间简淡的文风吸引——极平易的说明性文字,三言两语,极度精准地将一样样植物的特性和盘托出,明白晓畅,一看即懂,这还是工具性质的书呢,随笔散文更应如此。
  再抄一则《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一旦翻成白话,古汉语的韵味尽失:“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也有星星。三个中,太阳最亮,月亮第二亮,星星第三亮。”
  再看《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24个字,写尽整日天气,自阴天雾重,至小雨淅沥,及至入夜,雨止,云散,月出。云雨的变幻,逶迤而来,直逼四言古诗般简洁不芜,末了,还会令你发散性思维,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李白的两句诗来: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常朔摘自光明网)
其他文献
婕茜生日那天得到了一只鹦鹉作为礼物,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只鹦鹉却养成了很差的品行。  简单地说,从这只鹦鹉嘴中说出的,都是非常粗鲁且惹人讨厌的词语。婕茜为了改变这只鹦鹉糟糕的品行,一直对它文明用语、放輕音乐给它听。然而,效果很不好。  对这只鹦鹉彻底失望的婕茜,只好把它关在笼子里,结果,鹦鹉却变得更加粗鲁且越发地难以控制。  有一天,绝望的婕茜气得将鹦鹉抓起来关进冰箱。开始时,鹦鹉还疯狂地吼叫,
“95后”刘宜兰每次出门,身上必须佩戴首饰,价格不贵但风格各异,这成了她的独特标签。身为理科生,她却立志成为一个珠宝设计师,并且凭借自己研究生毕业设计“Ataraxia 绪光”拿到了拥有“欧洲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国际设计大奖A’ Design Award 金奖。  刘宜兰出生在一个科学家家庭,父母都是做科研工作的。小时候,妈妈在给她讲解奥数题思路时,她的思绪早已飘向姥爷的小院,期待闻花香听鸟语,
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  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父亲心底里满是酸涩。父亲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  每到夏秋时节,父亲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缴获的战果。一次,他用小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
谚语说:“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天地万物皆有道,世事有道,取舍有道。  取舍之道,道义为先。讲取舍,首先绕不开利益和道义之间的纠葛。人都有逐利性,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主张“道义为先”。孔子讲“见利思义”,还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即符合道义的好处,但取无妨。孟子提出“舍生取义”,墨子以为“万事莫贵于义”,就是说道义高于一切,为了道
“德能”与“才能”相比,孰轻孰重?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答案:才能固然重要,但德能与才能相比,德能更根本更核心更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了说明德能的重要,用了很多比喻,比如把德能比喻成三军之帅,把才能比喻为三军之资用;把德能比喻成树之根,把才能比喻为树之叶;把德能比喻成一家之主,把才能比喻成一家之仆。凡此种种比喻,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德能和才能相比,德能更根本、更重
大家都说,老胡是朋友圈里最成功的人。  老胡人老实,待朋友真心真意,在工作上不争不抢,个人成长进步按部就班,每一步都不曾落下。要说运气好,他早早就在城中心供了房,现在涨了十倍。  人大体上都喜欢和老实人打交道,不管你是否赞成,反正我是。我与老胡私交甚笃,他就是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团结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胡为人没有心机,他很诚恳地对待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不接受不符合他本人事实的半点赞誉,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用教,人人皆会。神童却是稀罕,那可是万里挑一、大海捞针般难以寻觅。  一百年前,有那么一个孩子,两岁前他像一个有语言障碍的哑巴,说一句话都结结巴巴。后来,极端贪玩好耍,却玩成了神童。  不是说他不会说话吗?有一天,他突然开了“金口”,一开口说的是一连串的脏话,把一家人给惊呆了。喜的是“哑巴”开口了;急的是,咋开口就骂人?这熊孩子!  他的确是个熊孩子。别人说什么话,他就跟着别
撑一柄杏黄油布伞,行在江南古村里,那些石頭墙、鱼鳞瓦的老房子在雨中特别的宁静古朴,依稀能听到山坳里传来的鹧鸪声。只是雨大了些,青石巷里起了烟,也就腿肚子高吧。有村夫扛着犁铧、披了蓑衣慢慢地走在巷里,身边是老黄牛,走几步“哞——”一声长唤,后面却跟了一头小牛犊,听母亲一叫唤,小家伙马上颠颠地赶上来——远远一瞧,人与牛竟是踩在雨烟里,如仙境一般。斯时,人家的瓦屋顶上也起了烟,湿淋淋的雨世界里,石板巷、
1  有天我爸突然对我说:“你教我玩《王者荣耀》吧。”我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但我好像看到了手机屏幕以外的他对我晦涩的疼爱。  我从小和我爸见面时间并不多,他的工作也算半个技术活,每天起早贪黑,朝九晚五,为的只是年末拿回家的两万块奖金,然后一家人过个好年。  可能人就是这样,在外面如何伶牙俐齿,最亲的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放假回家不是在客厅玩手机就是在卧室玩电脑的我,听到父亲的要求,
景德镇的拉坯师傅老冯,一年前刚PK过来自日本的陶艺大师。因为双方都是拉坯技术的国宝级传人,这场交流带着浓郁的打擂台的气氛。日本陶艺大师在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傲慢。他声称,远在唐宋时期,日本是跟从中国师傅学习陶艺,而明清以后,徒弟的匠艺如此杰出,师傅是否及得上,可就很难说了。  中方领队神色紧张地瞅瞅老冯,见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立刻放下一半心。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