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上海电影就是中国电影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7日,上海电影博物馆就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所在地位于原上海电影制片厂,这座4层小楼如今承载着这座城市昔日的电影记忆。万籁鸣的手稿档案、谢晋《芙蓉镇》的拍摄档案、赵丹的字画、费穆《孔夫子》和阮玲玉《再会吧,上海》的剧照底片,以及王丹凤、张瑞芳、白杨、刘琼等一代明星捐赠的与电影史有关的珍贵物品,都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6 月 3 日下午,某电影发布会在漕溪北路 595 号内的一个巨幕影厅举行。5年以来,这场电影发布会是在这里举行的第一场公共活动。对于上海电影人来说,漕溪北路 595 号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门牌号——它就是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所在地;而如今,人们可能会被它陌生又现代的新容所震慑,现在它的名字叫做“上影广场”,大面积的建筑留白、几何形玻璃幕墙、黑白灰的搭配使它更像是一座时尚地标。上海电影博物馆就位于上影广场正中的一幢楼内。
  历史与功能
  还未进博物馆大门,首先冲击观者眼球的,便是大门口一座两米多高的塑像。喜爱中国老电影的影迷能一眼就辨认出这个塑像:三个人物——工农兵,呈屹立不倒的三角造型,伸向天空的手臂似乎要引领这个三角形往更高的地方飞跃——它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厂标。
  厂标雕塑与整体建筑的混搭,已经预示了这个新开张的电影博物馆的总体基调。一头是上海电影百年来纸醉金迷的有产阶级底蕴;另一头是起源于 30 年代、高潮于六七十年代的左翼传统—矗立门前的工农兵顽强地抵抗着岁月的剥蚀。
  博物馆一楼主要为两个影厅,进门左手边是一个 4D 影厅,座位虽少(80 多座),但设备先进,新一代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支持的 128 路无损音轨,64 路独立输出,更有真实效果模仿电影情境。只是这个影厅以后的主要用途是艺术影片的观摩放映,所谓的4D效果有时反而会增加观影的负担:5 月 22 日下午 4D 影厅联机试片,放映 3D 版《大闹天宫》,有观众在孙猴子跳海去龙宫时被喷了一脸水,而二郎神变蛇时则会让人觉得屁股下面有东西在拱……
  进门右手边是一个“东方巨幕”放映厅,它是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 5 号摄影棚。6 月 3 日的电影发布会播放了一段预告片,第一次使观众体验到 240 平方米的巨幕效果。由于它采用的是激光照射技术,银幕亮度似乎要超过市面上的 Imax。
  一楼大厅里,还有一件展品令人印象深刻。1996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照明工程师晏仲芳因发明电影特效闪电灯系统,获得第68届美国奥斯卡技术成就奖。他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技术奖的中国影人。在计算机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特效闪电灯用于在电影实景中制造雷电特效,曾被运用于《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等多部好莱坞大片。其实,特效闪电灯最初的灵感源于一个偶然:在一次棚内实拍中,晏仲芳错将 220 伏的灯,接到 380 伏的线路上,灯光亮了一下就暗了,灯泡却没有碎。晏仲芳觉得这种效果非常像闪电,如果能持续保持这种效果,就可以解决令灯光师头痛的闪电效果难题。经过反复试验,晏仲芳终于成功发明了闪电灯。
  岁月与荣耀
  从一楼到四楼,都是电影博物馆的展区,再往上,便是上影集团的办公区域。二楼被称为“电影工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和东方电影频道都在这层楼里办公,观者可以透过透明的玻璃,看到正在画画的画师和正在配音的声优。
  三楼展区展示了电影技术的方方面面。从摄影机、洗印机,到录音机、放映机等等设备,对于数码时代的人们来说,这些胶片时代的电影机器就像是精密却笨拙的玩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台 30 年代联华公司用过的 Newall 型号摄影机,策展人石川在上影库房里的一次偶然发现,让它焕发了往日的光彩。当然也有遗憾,首台国产维纳牌 35mm 摄影机并没有现身。维纳牌摄影机 1947 年由郑崇兰研发成功,首批出产 12 台,一台售予昆仑公司,第一部拍摄的,就是名片《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 年后昆仑公私合营,资产归了上影。70 年代时还有人见过这台机器,但 1974 年郑先生辞世后,该机再无音信。
  博物馆的四楼是整个展区的重头戏。这里讲述了百年来上海电影的历史、影人以及重要影片背后的故事。上影库房里有多达数十万件藏品,大多属于这一类别。可惜的是,并没有相应的大空间将这种地位上的重要性完全呈现出来。这个区域的展览特点主要还集中于向大众普及中国电影史的知识,它把中国电影的复杂性浓缩为代表性的影人、影片,普通观众能从中得到乐趣,但若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博物馆的功能,这个区域的展览工作还需时日来深化。当然,有趣的东西依然不少,比如《芙蓉镇》的拍摄档案和《大闹天宫》的手稿。
  万籁鸣的《大闹天宫》手稿此次被列为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同样位列十大的还有前文提到的联华摄影机。但是其他八件宝贝到底是什么,现在还处于保密状态,要等到 6 月 16 日开馆的时候才能正式揭开谜底。
  从四楼下来,一楼大厅的一面墙上,陈列着许多上影出品的影片所获得的奖杯。这面奖杯墙的存在,把观者从影史的遨游中拉回到现实。看完整个博物馆,你会蓦然醒悟,原来所有的一切,都为了要发展成这样。官方的电影史逻辑有力得就像工农兵塑像里那只伸向天空的手。
  专访策展人、上海大学教授石川
  资金是上海电影博物馆面临的大问题
  记者:这次布展的团队有多少人?
  石川:人很多,大概包括下面几个团队:博物馆的营运方、我们这些外聘的策展人、设计团队,还有负责施工的上海美术公司。我们策展的团队前后大约有十几个人。设计的团队也有五六个设计师。
  记者:你们和设计团队以及具体的布展团队是怎样合作的?
  石川:我们先写展览大纲,大纲去年就开始做了,做好之后拿去送审,前后做了 5 个版本的大纲,而且中间不知道改了多少次。修改主要是根据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库房里现有文物的情况。大纲通过之后,就送给设计师,设计师根据展品的内容去设计整个展览,然后他再返回修改意见,就是这样反反复复。   记者:你们挑选展品的标准是什么?
  石川:要展现电影工业的方方面面。现在上影库房里文献类的藏品比较多,但是你展览的时候不能全展文献,那就变成档案馆了,所以实物的展品也需要很多,实物展品也要有均衡性,比如电影生产工具类的、个人物品类的,等等,都要有。个人物品类的藏品主要来自捐赠。还有一部分藏品来自拍卖。
  记者:库房里的藏品有几十万件,目前的整理情况怎么样?
  石川:归类的工作已经完成。大体上也知道各类物品的来历,比如说电影的道具,以前拍的时候是有登记的,现在就是查找的证明。但一些老的东西的来龙去脉还不是很清楚。工作量太大了,一时难以完成,还需要开馆之后慢慢整理。
  记者:捐赠的藏品有哪些比较珍贵的?
  石川:有些是本人捐赠的。王丹凤现在还健在,我们之前找过她,她就把以前的衣服都捐了出来。另外张瑞芳去世以后,她儿子就把很珍贵的日记本捐了出来,还有白杨的女儿捐了母亲所有的遗物,刘琼的女儿也捐了很多。他们几位的家属现在都在海外,一知道上海要建博物馆,立刻就和我们联系了。我觉得我们这个事情早就应该做的,现在做都有点晚了,上海的文化名人实在是太多了。
  记者:万籁鸣的手稿档案是怎么拿到的?
  石川:以前的上影厂以及它下面的美术片场、译制片场,有非常严格的创作档案制度。从作品的构思、初稿,一直到完成,都要进入档案的。此次展览还有一套谢晋的《芙蓉镇》的完整档案,其实每部片子都是这样子的。这些档案都在这几个厂的档案室里,数量以十万计,根本没办法一一翻。我们就选了比较重要的万籁鸣来做展览。将来还会发现很多好东西。
  记者:整理库房时还有哪些惊喜?
  石川:其实是不断地有惊喜发生,比如《孔夫子》的剧照,去年找到的,是剧照的底片。后来还找到了比《孔夫子》更早的一部片子的剧照,就是阮玲玉的《再会吧,上海》,这部片子的拷贝早就遗失了,谁都没看过这个电影,这个剧照的底片可能比《孔夫子》更珍贵。还有《武训传》的剧照和工作照的底片。
  记者:三楼有一整排历史遗留的摄影机,有些很珍贵,如联华公司用过的摄影机,它是怎么被保存到现在的?
  石川:这个摄影机我们倒真的没有搞清楚,它是怎么从联华到了上影厂,具体的曲折经历,都不太清楚。但根据公司的变迁,大体上还能猜到八九分。当时联华公司有两台进口摄影机,其中一部就是这部 Newall 型号的。联华公司抗战爆发之后就歇业了,它的片场后来被日据时代的“华影”收入囊中。战后,“华影”的资产属于“逆产”,就被国民政府接收了,后来进入了昆仑公司。解放后公私合营,可能这样就流入上影库房了吧。50 年代可能还拍过一些片子,60 年代后就退役了。是我在库房里发现它的,放在一个不起眼的箱子里,堆在角落,箱子一转过来,就出现了联华两个字,我就心想,不得了了……
  记者:进入正轨之后,会有特展吗?
  石川:肯定有的。比如上海影人字画,这些东西多得不得了,足够单独拿出来展,这次只拿出少数珍贵的,比如赵丹的四幅字画。
  记者:一楼的影厅,会有开幕的影展吗?
  石川:7 月份的时候会有一个开幕展,叫作“子归海上”,放映费穆的《孔夫子》。拷贝从香港运来。在一楼的 4D 影厅放,这个影厅不会做商业放映。
  记者:上海电影博物馆由于没有自己的电影拷贝收藏,举办这样的影展会碰到资金方面的问题吗?
  石川:肯定会有的。由于我们的体制原因,建国后,上海的老电影拷贝都归了北京,现在都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在从那边借拷贝,都是要钱的,而且我们的影厅不是很大,才 80 多个座位,放一场,总是要亏的。像《孔夫子》这个项目,就是到文化发展基金会去申请资金的。我希望以后会有企业的赞助或者设立固定的基金。
  记者:上影集团有拨款吗?
  石川:它是一家企业,不可能来给我们补贴的。筹备过程中的经费包含在上影广场的项目费中,当然是它出的。市委宣传部也补贴了一部分。但是进入日常运营之后,就没有钱了,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钱的问题。博物馆的票价还没有通过物价局的审核,有说 60 元的,也有说 30 元的,还要等物价局最后决定。
  记者:政府也没有补贴吗?
  石川:我个人的观点,目前电影博物馆的定位是有问题的。它现在被定位为“行业博物馆”,我觉得这个定位太低了,上海电影和上海自来水、上海消防不一样!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上海电影就是中国电影,如果把它定位成行业博物馆,那就是自我矮化!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和政府再协商,争取到“市立博物馆”的定位,那就有政府全额拨款了,不过和上海博物馆平起平坐似乎也不太可能。现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起点这么高,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好的电影资料馆之一,但在目前的运营模式下,完全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这怎么可能呢?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10日,是中国入世落槌十周年纪念日,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个日子并未在日常的生活中占据多大的篇幅,但是十年前在卡塔尔多哈的一槌定音,却影响了整个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  十年前,中国获准加入世贸组织,他是参与者,是见证者,那是一个国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作为见证人与参与者,龙永图感触颇多。  农业怎么办?企业怎么办?大量工人失业怎么办?我们的经济体系会崩溃吗?这是十年前一个国家
当钓鱼岛的消息压过彝良地震,当钓鱼岛的新闻淹没垮塌的阳明滩大桥,没有人敢说,它不重要。它重要,因为这是涉及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它重要,因为人们无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被侵占。  北京、广州、西安、武汉……游行的人们,围观的人们,振臂一呼的“发起者”,不同的人们,不同的地点,同样的心情。还有因为职责要保护日本大使馆的人们。有人问警察,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里面住着日本人吗?警察不置可否。他不想骗同胞
不谙世事的妙龄少女,短短数年却成长为工于心计的深宫妇人。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通过一幕幕充满阴谋和陷害的后宫争斗戏,展现了雍正身边的女人“甄嬛”的一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甄嬛”这个人?大清后宫的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甄嬛是谁  喜欢看宫斗戏的观众会发现,大清后宫有很多像甄嬛一样的女子。因为年輕貌美,她十几岁就通过选秀入宫。后宫佳丽三千,她只能排队等待皇上的宠幸。除此之外
英文《中国日报》7月24日报道:今年3月以来,中国中央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措施。近来房地产的价格似乎有些下降。有关部门出来说是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实际上,中国的房地产的弊端,可以说是已经积重难返,在“初见成效”的表象下酝酿着更大的危机。对目前的房地产情形,人们往往用“官商大斗法”、“官商拉锯战”等来形容。  不过,在中央政府和方方面面既得利益的较量背后,反映出来的则
打工妹、北京大学才女、复旦大学硕士、中国网络红娘第一人,她勤奋、能力出众,是中国婚恋网站的拓荒者。  年少时靠卖冰棍攒学费,考上重点高中却遭遇腿部骨折;南下打工,从打工者到厂报编辑,却在21岁时重返高中课堂,最终考上北大,保送复旦。如此励志的人生成就了一次浪漫的创业:从一名完全不懂互联网的文科女生,到用Frontpage创办世纪佳缘第一版,并且在七年半后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上市的婚恋网站,成为行业领袖
在朋友家里聚会,见客厅里挂着几幅别有面目的字,落款是何方。朋友告诉我,何方先生和我们是同行,是做了20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写字是他的第三爱好。前不久,何先生应我所托,写了一幅中堂与我,内容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字体是行草。他会写字,我会写文章,这次就算是一种答谢吧。  历代书法大家是最好的老师  何方先生的字基本上是自学的,他深知自学的艰苦和无师难通的苦闷,在没有遇到当今书法大家面授机宜的
“我不是教父,我只是中国一位年龄比较大的企业工作者。”被业界誉为中国“IT教父”或“商界教父”的柳传志,在回答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迎来的唯一一次非官方人士的“个人秀”时,首先对他的这个称谓与荣耀做出回应。  对于外界广为关注的柳传志退休计划和接班人问题,柳传志做出了分两步走的安排。柳传志告诉记者,自2009年初复出以来,在与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等国际团队一起,带领联想集团连续五个季度成为
罗斯柴尔德家族近亲通婚的传统几乎有150年那么长。近亲通婚保证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血统的纯正性。到了20世纪初,这个庞大神秘的巨富家族终于放弃了近亲结婚的传统。  “这个家族特别神秘,富可敌国。他们世代近亲结婚,堂兄娶堂妹,叔叔娶侄女。” 2014博鳌亚洲论坛 “4G:布局真正的移动互联时代”分论坛上,琳·罗斯柴尔德夫人作为讨论嘉宾刚就坐,台下观众席中两位年轻中国女性便窃窃私语起来。  罗斯柴尔德家族
近日,在有我国北方古茶马古道重镇之称的内蒙古集宁举办了首届乌兰察布市民间 收藏展,这次展览是由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主办,乌兰察布市大元古典艺术品有限公司等协办。为了保证评奖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组委会还专门特邀国家文物鉴定方面的老专家华义武先生到场指导鉴定。  在展厅的物语馆,华先生看到市藏友收藏的元代战争、宗教、生产生活方面的收藏品后说:“你们都从哪弄的这么多东西啊,不容易”。到了瓷器馆,当看到
落入虎口,毫无惧色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反动军阀更加仇视李大钊,欲拔去这颗“眼中钉”而后快。  1927年4月,奉系军阀终于向李大钊伸出了罪恶的手,在帝国主义默许下,张作霖派出大批军警、特务包围袭击了苏联大使馆及附近的几个办事机构,并进行大逮捕。  这天正是清明节,天气很暖和,赵纫兰带着小女儿在外面散步,李大钊在里间屋子伏案写作,大女儿星华在外间看报。突然外面传来一声枪声和纷乱的喊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