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浮生尽荒唐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全面以视觉姿态塑造人格形象的媒体时代。话说“眼见为凭”,其实就是一种最不费力去认识其他外在世界的观看方式。
  值此,注重外貌原是人的天性,但凡男人女人都很难拒绝美貌诱惑,一如上世纪八○年代首度以女性身份晋身法兰西学院院士的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所言:“美丽的外形,于爱的情绪和感性愉悦,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现今主流媒体影像当道的现代社会里,“美貌”同时意味着容易被窥视和消费(比方以“美女”为噱头来取悦消费大众,促使一本杂志书刊看似会更有卖点,迄今我们对于这样的宣传伎俩该是不陌生的)。
  放眼中国近代文坛,曾被梁启超拟作“清水出芙蓉”的三○年代北京林徽音(1904-1955)不仅工诗文善绘画,还能设计建筑雕饰婚纱服装;而那出身前清遗老贵族爱衣成痴的四○年代上海张爱玲(1920-1995),尤喜爱穿着奇装异服上街并将之刊印在书册封面;甚至是到了七○年代台北往来撒哈拉之间、以一袭波西米亚式宽松长裙穿戴流苏环佩装扮、揭开“流浪文学”序幕风潮的已故女作家三毛(1943-1991),这些过去曾经引领整个时代一种新审美观的隽永女子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所谓内在心灵与外貌姿态从来都不是绝对一刀两断泾渭分明的。
  一个谜样的眼神。
  五十多年前,来自法国巴黎的十八岁少女莎冈(Fran?oise Sagan,1935-2004)某日突发奇想,为了证明自己能够写小说赚取稿费,因而待在咖啡馆里发愤疾书,于短短四十八天内完成了一部五万字的小说《日安忧郁》(Bonjour tristesse)(大陆译作“你好,忧愁”),甫一推出便广受好评,旋即获得法国“文评人奖”(Prix des Critiques),自此成了各家媒体无时不刻的追逐焦点,“所有和我攀谈的人都盯着我看,都想批评我,认为我是一个极没教养的孩子,”莎冈回忆:“刚成名那一两年,我不得不四处藏身。” 观诸其小说封面照片上,从她那双游离而神秘的深邃大眼睛里,仿佛承载了所有貌似放纵声色、挥霍青春和爱情的日子。
  “La vie facile, les voitures rapides, les villas bourgeoises, le soleil, un mélange de cynisme, de sensualité, d'indifférence et d'oisiveté”(简单的生活,速度很快的车,高级的别墅,阳光,玩世不恭、轻浮、冷漠、与自由奔放的结合),昔日莎冈朗朗上口的这句宣言,无疑正是她毕生赖以追求的人生乐趣和激情所在。
  《日安忧郁》作者莎冈一如她小说笔下的少女赛西丽(Cécile),自小生长于富裕之家,安于享乐,性情叛逆。在彼时那个蠢蠢欲动的年代,她终日出入社交场所,随心所欲地四处玩乐、饮酒狂欢,生活过得既热闹又尽兴,但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和孤寂。十七岁那年夏天,赛西丽面临父亲与旧情人即将共组新家庭所衍生的不安感与忌妒心,和忧虑成年后必须投入理性而无趣的普通生活与道德教条,遂令她伺机在男女情感上耍弄着如恶作剧般的小小心机诡计,终致引发了一出始料未及的遗憾,以及如潮涌般的忧伤……
  回溯上世纪七○年代台湾早期译介莎冈文学,主要包括业已绝版多年的由胡品清(1921-2006)翻译的《心灵守护者》(志文“新潮文库”)、散文集《带着我最美的回忆》,以及大地出版社李牧华(1923-2005)翻译的《日安忧郁》《飘荡的晚霞》《奇妙的云》《没有影子的》《微笑》等小说代表作,乃至三十多年后再度掀起莎冈复古热的麦田书系(2009年重新翻译出版),其封面设计皆不脱以作家本人形貌轮廓为本,便知莎冈每每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忧伤神采早已幻化成为世人眼中无可替代的视觉印记。
  据闻当年翻译莎冈作品最为多产的译者李牧华,早期也经常在报章杂志发表小说,尤以文字清丽、笔调脱俗流畅见长。当时他已有一个三口之家,须得为谋家计之资而勤于笔耕。后来有朋友劝他去搞翻译,于是他决意遍览外文书刊,潜心钻研,废寝忘食,未及数年即有不少名作译著陆续出版、成果甚丰,包括他所翻译的五部莎冈短篇小说集,篇篇语言隽永雅洁,达意传神,堪称上品,复于港台等地一版再版。此处饶富兴味的是,除了纯文学之外,有时应友人之邀,李牧华也译过《美容手册》《漫画与素描》《绘画初步》等杂书。曾经一位朋友问他:“你不是翻译文学作品吗?怎么搞起《美容手册》来了呢?”他风趣地答道:“文学的目的,在美化人的灵魂,《美容手册》的目的,在美化一个女孩子的脸。美化女孩子的脸,要比美化人的灵魂实惠些。”
  言归正传,作为法国人心目中永远的天才少女作家,莎冈一生起伏不定的现实生活当真要比任何电影和小说都还有戏剧性。天性浪漫不羁的她,曾两度结婚又离婚,一辈子恣意纵情、率性而为,且经常沉溺于烟酒、毒品、情欲、赌博以及自杀式的快车。镁光灯前,她总是以一副漫不经心、不表露任何期待也无惧于任何世俗眼光的慵懒姿态现身:凌乱的短发、纤细的身子、清瘦的脸、深陷的眼睛、游离的眼神。兴许这只能归诸这世界不可思议的奇妙造化!我着实深感惊讶于前些年(2008)黛安娜·科依斯(Diane Kurys)执导同名传记电影《Sagan》,片中担纲女主角的法国演员希薇·泰丝特(Sylvie Testud)样貌表情与本尊实在太过神似!
  多年以来,被无数仰慕者昵称作“Le charmant petit monster”(迷人的小野兽)的莎冈,人们从一开始只是先迷恋上她的长相与放纵姿态,继而融入她文字当中,独具风格的语体趣味辗转焠炼成为一则全新的法语专用形容词saganesque(莎冈式的),意指:怀旧的和奇特的,所谓“莎冈式的忧愁”即代表了一种前所未有展现优雅与叛逆的时代精神。如今提起法国文学,人们总会记得当年曾经有过这么一位文坛奇女子。
  诚如Fran?oise Sagan,抑或Marguerite Duras,谁说她们不是都站在世界的边缘,以一种深切和危险的姿态密切关注着芸芸众生?
  李志铭
  1976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与分析倾向,对人对事缺乏谄媚的热情,工作余暇偏嗜在旧书摊中窥探历史与人性,著有《半世纪旧书回味》《装帧时代》《装帧台湾》《单声道:城市的声音与记忆》。
其他文献
前一阵子,台湾因为高中入学办法吵得沸沸扬扬。有部分学生明明其他学科成绩不差,却只因为输掉作文比序,上不了明星学校,引发家长与学生的不满与抗议声浪。  说实在的,个人以为,Google与网络普及的今天,台湾的基础教育的教学与考试取材方式,却还停留在前网络时代,靠着限定教学范围的教科书、死背标准答案的考试方法来判定学生能力,才是荒谬而不可思议的落后,在台湾却积非成是的被当成理所当然且不可更动之事。  
期刊
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鼓浪屿都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把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是我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家。  ——胡友义  任何人,当他流连于厦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时候,大约都想知道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馆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一世琴缘——鼓浪之子胡友义》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向我们讲述了胡友义先生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展现了这位鼓浪之子的人格魅力以及其倾毕生财力、一腔心血捐建鼓浪屿钢琴博物
期刊
不算冤枉的说,除非闹出天大的事,否则台湾纸媒的影剧版、娱乐版,一般只有明星新闻,没有影视音产业新闻。久远前中时、联合独大的时代如此,壹周刊、苹果日报进来台湾后,追逐膻色腥的耸动,更不可能改变。  纸媒独大的时代如此,新媒体当道的这十几年又如何?打开台湾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奇摩网站娱乐频道(还曾拿过台湾新闻主管部门营销补助呢),清一色是集合他家媒体频道的现成娱乐新闻。内容编选逻辑,依然不脱传统纸媒思维
期刊
他们是敏感的,甚至神经质的。  一个是倍受关注的台湾新生代设计师聂永真,一个是当代颇具实践精神的文化人欧宁。  聂永真在文艺与商业、小众与流行的交融地带,身体力行,设计了不少精品,也有诸多对设计和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欧宁多年来在各个领域横跨,总是带来新鲜的力量。  这一场对谈,带来两位文艺先锋的思考。  聂永真:我之前完全不认识欧宁,之前看过他的一些作品,像《天南》杂志等,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来自于欧
期刊
建筑物都有生病死,唯独戏院会老。楼房屋宇经历过人来人往、人去楼空的阶段,要么化作瓦砾拔掉记忆,生还下来的雕栏玉砌重新粉刷投入循环,又见屹立如昔;戏院却采用了特殊的工程结构,其地基深植于梦和情感之中,其支柱投射在广告牌上、银幕里,有别于志在抵挡岁月的土木建设,偏偏是为着消磨时光而建的,朱颜伴随观众年龄变改。  《光影戏游》作者黄夏柏为这些难以见于史书的娱乐场所写下不少文字,除写作博客《戏院志》,还出
期刊
宇宙一直承载着人类的憧憬和渴望。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到现代的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都是人类对外太空的想象和探索。有关宇宙、太空的题材也常见于国内外的科幻作品中,似乎宇宙是最能让幻想自由翱翔的大舞台。其中,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上世纪中叶创作的“太空漫游”四部曲可以算是其中翘楚,克拉克更是该创作领域难以超越的人物。  如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频繁,这本该为这一领域的科幻创作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期刊
从小女孩的蓬蓬裙之梦,到明争暗斗的公主先修班,只见他简单几笔勾勒,就将芭蕾舞者的内心世界表露无疑,再搭配幽默犀利的短语,一下子,“Ballet Monsters芭蕾群阴”从粉丝页上的众人热烈按赞分享,到出版成图文书《芭蕾女孩的秘密日记》,一上市也旋即再刷,热烈程度令人忍不住讶异:原来,台湾竟有这么多人热爱芭蕾?  芭蕾迷的确不少,但从没人像他这样,用简单易懂的幽默图文来解析芭蕾舞。他是林秉豪,在成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  编者:谢春涛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本书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祖国统一、国防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系统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作者:曹普  出版时间:2014
期刊
几年前,一本台湾青年写台湾的书,不经意间在大陆书市上异军突起,引发热烈讨论。作者廖信忠以自己的人生轨迹为脉络,记录下他成长过程中发生在台湾的一个个或严肃或轻松、或美丽或丑陋的事件。这些事件不分大小,娓娓道来,看起来像是一个出门在外的人写给亲戚朋友的信中随意谈及的日常见闻,让人读来颇感轻松,也无怪乎大陆出版社为这本书的书名拟上这么一个副标题——“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然而这封质
期刊
不算台北都会区,全台湾最有名、最活耀的独立书店,当属坐落于嘉义市长荣街的洪雅书房,虽然洪雅书店的店主人余国信自谦,洪雅只是“浊水溪以南最活耀的社运书店”。  我自己是嘉义人,住家离洪雅书店不远,走路约莫十分钟不到的路程,深知一家独立书店能在这个地方存活十多年有多么不容易。这里可是连最好做的酒水生意都不一定能撑得下来,更别说开书店了,而且还是不卖参考书(中南部大多数书店都一定会卖教科书与参考书),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