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具体途径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际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指的就是注重高质量高水平的教与学过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取良好的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就是知识、能力、价值观、方法、过程等内容,以此让各阶段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途径进行一番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效性 途径
  引言
  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好坏会对学生接受知识水平的深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目标中属于核心部分。所以,应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途径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1.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其不仅能将学生们的感情与激情全面的调动和点燃,而且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那么,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会体现出时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时,必须时刻围绕着学生较感兴趣的故事以及事件,以此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全面激发出来。二,趣味性的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过程中,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探究、知识以及创造的乐趣。三,创设情境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为切入点,不仅要让每位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认识到新知识所带来的挑战性。比如,教育者在上《长相思》一课时,首先是从充满激情的导语开始,教育者问学生:“乡愁在诗人王安石眼中是吹绿了家乡的春风;而在张籍的眼中,又将乡愁比作了一封家书。那么,同学们说说,乡愁在纳兰性德眼中又是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仔细的对《长相思》进行一番诵读,要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念词时必须字音准确,腔调圆润,读到两遍时,应念通顺,并注意词句中的停顿。这样学生在一种诗意的语言中,开始了和文本的对话,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教育者在上《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开展了课外拓展环节:老蜗牛与小蜗牛在草地上慢慢的爬行,当老蜗牛看到天空中自由飞行的蝴蝶时,不禁叹了一口气,它会告诉小蜗牛什么?如果天空中自由飞行的蝴蝶是你,你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发现学生们充满了激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主动上台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与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正地懂得了人要谦逊,并时时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因此而得益这一道理。
  2.加强生成与预设间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对课中的动态生成十分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教学这一过程自身就属于一个动态式的结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所以,创设出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空间,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因动态而形成的美。所以,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真实的,是全面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时刻的观察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及反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重视,不要一味的拘泥于预案,应通过自己的教育经验以及智慧,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创造性的实施,将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学生的思路进行动态式的连接,在双方的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加以引导,在引导中加以体会。比如教育者在上《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读到:“当穿警服的熊望着小红狐时,小红狐表现出了愤怒,而当它看到小木偶时,小木偶笑嘻嘻的,于是,熊就将小木偶拎起来扔到了远处……”这时,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是假的。”笔者:“你是怎么看出来是假的呢?”学生回答:“要是把小木偶仍得很远,它早就摔碎了。”笔者:“你是位喜欢思考的好孩子。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童话故事都有什么特征?”这时,有位学生举手说:“童话不是真实的,全部都是编出来的,存在着很多夸张的地方。”笔者:“你讲得非常好,我们又重新知道了童话这一文体具有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由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充分的体现出了教育者教学的机智,同时还全面的体现出了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过,动态生成对于预设的重要性也不否定,彼此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反之,课堂中的精心预设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本身属于一个目标、计划、组织明确的过程,教育者必须在准备上课之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策略。并且,由于课堂有着不确定性与可变性特征,中间有诸多的教学细节是教育者无法提前预测到的。所以,教育者备课时,必须预设一份具有较强操纵性的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生成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生成,而对预设所具有的价值忽视了,必须同时将这两者间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必须持之以恒,时刻保持着一种艺术性与智慧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者,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各种教育教学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的指导学生,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会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向前进,从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所述只是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而提出的,不完善之处,望专业人士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杜稳定. 小学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2]徐龙年. 让学生尽早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0(7).
  [3]刘洪基.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与学.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0(5).
  [4]刘淑平.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华章,2010(15).
其他文献
6月14日,第四届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深圳航都文化公司及深圳市科协出品的《绿·道》等7部“绿色”影片参映,“绿道卫士”志愿者征集启动仪式也同时进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 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果断有力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谦虚谨慎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真诚……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老师不仅要准备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还要综合运用语言艺术构建课堂灵魂。运用语言艺术,充分传达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体现和
写作是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笔者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更全心全意地想让自己的学生们都爱上写作,乐于作文。然而,如今孩子们的作文是怎么了?读着孩子们一篇篇看似流畅的作文总让人感觉像是在无病呻吟,缺乏力气。难道孩子们的作文也缺了“钙”?  回想自己上作文课和观摩其他老师作文课的情景,我不禁嘘唏长叹:在批评孩子们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难道无过吗
【摘 要】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诸多尴尬的局面,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本文以高中体育教学为例,对其存在困境进行简要探讨,试图通过对其困境表现的形式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出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困境;对策  体育,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活动身体的形式进行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广大群众就习惯和
目的:探讨结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icroRNA分子表达谱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croRNA在结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3例新鲜的结肠腺癌组织及其癌
【摘 要】中国画作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本文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国画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国画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国画;教学;改革  一、符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策略  通过对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特点的了解,来确定整体教学策略。它是解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才能有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被动还是主动调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
初看日本政府5月18日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日本经济似乎再现复苏曙光。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长期阻碍日本经济增长的通货紧缩依然存在,同时企业对经济缺乏信心导
作为语言知识教学集中体现的语法教学,曾长期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新教材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自然交流展示语言材料,创造情景让学生多进行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新认识中学语法教学的目的,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语法教学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法教学也不应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
20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那时起,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的新课改名校、名师。可见,新课改是国家行动,势在必行的。下面我们来做一比较:  1.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课堂气氛很沉闷,教学方式较死板。学生们往往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学习效率低下。  2. 新课程所提倡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
本文简要论述了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中国教育投入的现状,对中国教育低投入、经济高增长的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增加教育投入的重要性,最后阐明发展教育、促进经